來源:杜坤維
瑞幸咖啡支付1.6億美元和解金見證美國股市打擊市場違法力度
原創杜坤維杜坤維財經今天
瑞幸咖啡願意支付1.8億美元和解,再次證明美國證交會打擊財務造假和信息披露違規違法的嚴厲性,揭示美國法律綜指讓財務造假者牢底坐穿或者是罰的你賠的你傾家蕩產。
根據瑞幸咖啡自查,交易於2019年4月開始編造,具體是瑞幸咖啡2019年的淨收入增加約21.2億元,其中第二季度為2.5億元,第三季度為7億元,第四季度為11.7億元。因此美國證交會向紐約南區的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瑞幸咖啡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的反欺詐、上報、帳簿和記錄以及內部控制條款,不僅是財務造假問題,而是多項指控。起訴書稱,在瑞幸咖啡從事欺詐行為的上述時間段內,該公司從債券和股票投資者那裡籌集了超過8.64億美元資金。
薩班斯法案規定,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是500萬-2500萬美元,緣何瑞幸咖啡需要支付高達1.6億美元的和解金額,我們無從準確知道有關信息,但肯定有瑞幸咖啡的無奈之處,但有三點需要值得關注,一個是薩班斯法案規定,公司CEO和CFO必須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宣誓,如果提供不真實的財務報表,將會面臨10到20年的監禁,以及100萬到500萬美元的罰款,另一個是美國司法體系存在懲罰性罰款,根本就沒有上限。三是瑞幸咖啡爭取支付罰款,取得更多的緩和餘地,美國證交會指認瑞幸咖啡欺詐,一旦法院認定瑞幸咖啡存在證券欺詐,據業內律師觀點,那麼在後續的投資者訴訟中,就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另外,瑞幸咖啡還有美國司法部針對他們的高管刑事責任的訴訟,如果此次不達成和解,對高管刑事責任訴訟案也同樣非常不利。這就有點破財消災的況味,支付高額罰款是為以後的訴訟爭取主動權,可是這個代價是很大的,也是沉重的,有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無奈與辛酸。
瑞幸咖啡在19年4月23日提交招股書,招股書的財務數據截止日 是3月31日,瑞幸咖啡門店數量已達2370家,其中快取店2193家,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人,瑞幸咖啡交易造假是在4月份開始,因此按照中國股市習慣,不屬於財務造假上市,而是上市以後的財務造假,也就是信息披露違規。根據證券法規定,信息披露義務人報送的報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最高也就是1000萬元罰款,相對於美國11.7億元人民幣罰款,即使考慮到對高管的處罰,證券法規定;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從事上述違法行為,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發生上述情形的,處以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也遠遠達不到瑞幸咖啡11.7億元人民幣的罰款。
新證券法被認為是大幅度提升資本市場違規違法成本,這是與過去證券法最高60萬元相比,歷史上最高60萬元罰款對於資本市場動不動就是億元利益相比,簡直就是鼓勵市場主體違規違法,長期以來被市場詬病,修改證券法不僅僅要與歷史相比,還要與世界成熟國家的監管體系看齊,才能有效震懾違規違法主體,如果依然與國內歷史相比,所謂的大幅度提高處罰力度,可能是依然無法震懾市場違規違法主體的,與美國很多年前制定的法律相比,處罰力度依然是很輕的,這凸顯一個什麼問題,我國法律對資本市場的亂象依然有較高的容忍度,缺少強有力的司法行政體系處罰市場違規違法行為,也缺少一種前瞻性。
不管是科創板、創業板、主板,很多公司的招股書遭遇媒體各種各樣的質疑,包括財務數據真實性、信息披露瑕疵,可見在現有的證券法處罰體系下,上市公司依然是缺少敬畏法律敬畏市場敬畏投資者的心,一個是處罰偏輕,即使是1000萬元罰款,與上市利益相比,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另一個是處罰不及時不到位,儘管有人說處罰僅僅是違規違法的一方面,還面臨投資者索賠,但投資者索賠與行政處罰是兩碼事。瑞幸咖啡在支付了1.8億美元和解金以後,瑞幸公司、相關董監高、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還可能面臨巨額的集體訴訟,一樣面臨美國的集體訴訟。
一個國家的股市,即使快馬加鞭開足馬力的IPO ,讓二級市場投資者有牴觸情緒,就是不能化解IPO 堰塞湖,說明這個市場是存在一些需要重視的問題的,那就是上市利益太過誘惑人,承擔的責任可能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