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來,非洲迎來了蝗蟲的入侵,特別是肯亞,爆發了7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場蝗災,其它同樣遭受蝗災的國家,也都是過去數十年裡最嚴重的一次。經過統計,如今大約有4000億隻蝗蟲正在浩浩蕩蕩的飛入亞洲,除了非洲之外,很多國家也都隨之進入到緊急狀態,畢竟,蝗蟲的主要食物是各類農作物,一旦大面積爆發,可絕對不是鬧著玩的。
對此,很多國家也都表示非常的擔憂,擔心如果在6月份之前,蝗災得不到控制的話,國家很可能將無糧可收,這意味著很多老百姓或許都將過上饑荒的日子。那麼,這次來襲的蝗蟲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飛來多個國家的呢?
本次從非洲出發的蝗蟲叫做「沙漠蝗蟲」,它們已經在非洲鬧騰了數百年的時間,它們各個都好像「餓死鬼」投胎一般,見到農作物就會瘋狂的啃食,所以,因為沙漠蝗蟲的存在,全球至少有10%的人口因此而飽受飢餓。同樣,可能很多朋友會感覺,蝗蟲作為一種身長不過幾釐米的昆蟲,它們是如何從非洲飛來亞洲的呢?
其實,很多朋友都低估了沙漠蝗蟲的實力。它們的耐力極強,而且擅長遠距離飛行,根據統計,每天它們可以飛行150公裡,大約每4000萬隻為一支蝗蟲「大軍」,一天就可以吃掉3萬多人的口糧。
最可怕的是,沙漠蝗蟲的幼蟲也是啃食農作物的主力,當它們從卵中孵化之後,就會立刻開始覓食,之後便會成群結隊的聚集在一起,當它們紛紛完成蛻變,變為成蟲的時候,它們就會踏上遷徙奪食之旅。
不過有趣的是,蝗蟲其實是獨居動物,當它們成蟲之後,它們就會脫離隊伍,然後獨自覓食生活。要知道,獨居的蝗蟲對於農業生產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不過,獨居的它們又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呢?科學家表示,這是因為在蝗蟲的後肢上,存在著一個小「開關」,當它被觸碰到,就會由獨居改為群居生活。於是,在蝗蟲飛行的過程中,它們彼此觸碰,數量也就成倍的增長,最終演變為蝗災。
同樣,科學家發現,只有在旱期的時候,才會爆發蝗災。因為當乾旱發生的時候,變得堅硬的土壤可以將蝗蟲的卵緊緊的藏起來,等待降水的時候,當土壤重新變得鬆軟,當植被重新生長,蝗蟲的幼蟲就會大規模的發育,而且當食物充足的時候,蝗蟲是可以在4周的時間裡,就發育成熟的。
而且因為乾旱過後,發育的蝗蟲數量一下子多了起來,它們的生存空間也會變得擁擠,所以,原本獨居的蝗蟲在被觸碰到後腿之後,就會立刻改變自己的代謝和行為,轉而立刻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快速的朝著更多農作物前進。大家對於蝗災都有哪些了解?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