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魯哲)1月8日舉行的首屆女大學生職業飛翔「海鷗計劃」研討會透露,通過近一年的探索和努力,「海鷗計劃」已帶動上海21所高校積極參與,推出1萬份求職大禮包。今年還將助力上海59所高校數萬名女大學生成長。
圖說:8位女性代表圍繞職場價值觀展開圓桌會談 市婦聯供圖(下同)
2020年,針對疫情下應屆女大學生面臨的巨大就業壓力和困難,市婦聯聯合市教委等推出以「幫助青年女性好就業、就好業」為宗旨的職業飛翔「海鷗計劃」,把高校女大學生作為服務對象,通過專屬網站、職業技能課程、空中雙選會等線上活動以及「對話明天的自己」系列線下沙龍,從創業就業、職場輔導、職業規劃三個層面,為女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支持,也為促進職場中的男女平等進行多方面的探索。
通過近一年的探索和努力,「海鷗計劃」帶動上海21所高校積極參與,推出1萬份求職大禮包,職場技能線上課程助力近5000名女大學生從學校人向職場人轉變;推出3萬個招聘崗位,在兩個多月內吸引38所高校1500餘名大學生報名;帶領近200餘名女大學生走進嗶哩嗶哩、拜耳、上海電氣、商湯等公司,將企業參訪與專業人士的行業觀察、職場前輩的互動分享融合在一起,讓女大學生們既有機會對話熱門的企業,也通過聆聽優秀女性的分享對話明天的自己,在一場場熱烈的沙龍討論中探索更多職業方向,突破女性自我設限和性別偏見,逐漸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劉雯欣參加了「海鷗計劃」首場線下沙龍,在參觀了B站總部後,她在反饋郵件裡寫道:「在此次參觀之前,我對於企業、工作等的了解都是迷糊的、未知無解的,但在近距離對B站這樣一個上市企業進行了解以後,我逐漸開始思考起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即使只是短短半天,我也了解到了那曾一無所知的崗位背後是怎樣的努力與辛苦。」上海理工大學的李貝妮走進拜耳中國見證了一場職場性騷擾的主題討論,她說:「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學到了專業知識和應對方法,也了解到如果在職場上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可以求助同性上司,這是我來之前沒有考慮到的。」
「海鷗計劃」是一個可跟蹤並持續發展的公益項目,首期計劃為三年,2021年將面向上海59所高校數萬名女大學生助力職場成長,仍將與人力資源平臺合作提供職前培訓、招聘對接、職業對話,並將持續走進企業、校園、社區,致力於提升女大學生的學科知識儲備、核心通用能力和企業職務能力。
圖說:來自商湯科技的嘉賓主題演講
研討會上,來自商湯科技、復旦大學的嘉賓分別就「女大學生職場成長力」進行主題演講,8位女性代表圍繞職場價值觀展開圓桌會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21所高校被評為「首批職飛海鷗計劃戰略合作院校」,拜耳中國、上海電氣等5家企業被授牌「海鷗計劃女大學生職場發展與就業指導基地」。此外,還頒發了「海鷗計劃優秀學生組織獎」「2020年度海鷗計劃人力資源戰略合作平臺」「2020年度海歐之星優秀學生代表」等獎項。
研討會由市婦聯、市教委主辦,市女企業家協會、市教育系統婦工委承辦,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開放大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