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真的會像人一樣「保持社交距離」嗎?

2020-12-12 Der德爾地板

最近,在國外社交軟體上,有一對因為疫情決定向對方表達心意的情侶,也因要保持社交距離而產生種種誤會。這段視頻反映了一個現實:雖然人與人之間本來就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被越拉越大。

其實,樹木也存在「保持社交距離」一說。被樹木圍繞的大森林中,當你抬起頭,總會發現一些奇妙的現象:這些樹冠與樹冠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形成了彎曲而不規則的隔離帶,而且都是很有裝飾感的圖案。看起來,他們並不想過多佔領空域。

按道理講,樹木的趨光特性,以及樹木之間的競爭關係,應該會驅使他們互相擠壓,互相佔據。但是我們看到的,大多保持友好卻合適的關係,就像有「社交恐懼」的現代人一樣。

但是,這些樹木真的有社交恐懼症嗎?

可以確定的是,樹木之間「社交恐懼症」,有個學名,叫做「樹冠羞避」,也稱為冠層脫落、冠層羞避和間距間隔,是在一些樹種上觀察到的現象,它們的樹冠互不遮擋,形成一個溝狀的開口。這種現象在同一種樹間最為普遍,但是也在不同種樹間發生。關於為什麼樹冠羞避是一種適應性行為,存在許多假說。並且有研究表明,這可能會抑制潛葉蟲幼蟲傳播。至於樹冠羞避形成的原因,至今為止,都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可以肯定的說,這是對群體之間都有利的選擇。目前學界對樹冠羞避的猜想,一共有三個。

其中一個觀點認為,在樹葉交叉的時候,會輕易地使帶病樹木上的致病生物快速傳遞到另一顆健康的樹上。為避免潛葉蟲幼蟲傳播,樹木做了「隔離」的防護措施。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高空中的樹冠,會因為大風互相摩擦葉片,導致大樹的磨損。而樹葉又是十分珍稀賴以生存的葉片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大家自發地變得很「有禮貌」。

第三種觀點則聽起來更有道理:這或許是一種形式的自疏現象。當一棵樹的枝條生長到另一棵樹的樹冠之下時,由於缺乏光照因此該枝條生長減緩,而不受遮擋的地方正常生長。為了相互平衡,互惠互利的生長,樹木之間自發形成了這種鑲嵌現象。

不過據了解,樹木的社交恐懼行為多發生在特定樹種之間,通常是同種樹木相互避讓。樹木社恐的現象,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被發現了,但是百年後的今天,這個謎題仍然不得解開。

樹冠羞避給我們的啟發是,樹木不僅有生命,還有生存的智慧。樹木從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進化,不斷更新。因此,每一塊優質的板材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天賜的珍品。使用者應珍惜原木的品質,因材定性。

德爾地板,尊重原木的生命,致敬樹木的靈魂。在每一道地板加工程序裡,都儘可能保留屬於樹木最自然的一面。德爾地板,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致敬。

德爾君再次向大家推薦德爾抗菌家族地板。心有所向,天下無菌!德爾地板呵護家,更呵護你。

相關焦點

  • 樹木也像人一樣保持社交距離?科學家發現怪象,它們會「害羞」
    那麼,除了含羞草,還有其他會害羞的植物嗎?哪些植物會害羞?據西班牙《理智報》7月20日報導,樹木也會「害羞」。樹木怎麼會「害羞」呢?它們看起來就像雄壯的漢子,按理說應是大方磊落、不拘小節,怎麼像小姑娘一樣會害羞呢?
  • 澳大利亞:保持「社交距離」
    澳大利亞政府呼籲民眾遵守保持至少1.5米「社交距離」的規定。很多公共場所都採取措施,引導民眾保持「社交距離」,阻斷病毒傳播。新華社記者白雪飛 報導員朱宏業、歸清 攝影報導↑這是4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一處海灘拍攝的保持「社交距離」提示標記。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這是4月5日拍攝的澳大利亞雪梨一家餐廳地板上的保持「社交距離」提示標記。
  • 吸血蝙蝠生病後會保持「社交距離」
    【新華社微特稿】群居動物生病後會改變行為以減緩疾病傳播嗎?美國研究人員在野外實驗中發現,吸血蝙蝠生病後會減少與同伴接觸,保持「社交距離」,直至康復。這種內毒素雖不致病,但會激發蝙蝠免疫反應,讓它們短期內感到不適。另15隻作為參照組,被注射生理鹽水。研究人員在每隻蝙蝠後背粘上微型距離傳感器,放它們回巢穴,經由傳感器每隔數秒記錄蝙蝠之間距離等數據,分析它們3天內群居行為,比如與同伴近距離接觸情況。結果顯示,相較於參照組,「患病」蝙蝠減少與同伴接觸,同時減少與健康同伴直接或間接打交道。
  • 研究稱「生病」的吸血蝙蝠會與同伴「保持社交距離」
    而一項新研究顯示,當蝙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它們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自己的保持社交距離行為形式,類似於我們不得不採取的減緩COVID-19傳播的措施。這項研究讓科學家們在貝里斯拉馬奈的一個聚落中標記了一群野生蝙蝠,並在幾天內每隔幾秒鐘追蹤它們的社交遭遇。
  • 疫情下保持社交距離 伊斯坦堡透明圓頂餐廳受歡迎
    依山傍水、風光旖旎,而更特別的是,一個個像蒙古包一樣的透明圓頂,為每一桌顧客營造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這是位於伊斯坦堡金角灣的這家餐廳,為了在疫情下保持社交距離所做的特別設計。總臺記者 陳慧慧: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相對密閉的空間裡面,基本上不會被人打擾,而且還會有很多貼心的浪漫的安排,比如說這個壁爐它並不是真的壁爐,但是卻可以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另外呢,因為它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那如何保證空氣的流通呢?旁邊還有一個專門的窗戶,隨時可以打開。
  • 斯洛維尼亞:保持「社交距離」
    受新冠疫情影響,斯洛維尼亞倡導人們保持「社交距離」,並要求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和手套,遏制病毒傳播。廣告牌提醒人們至少保持兩米距離,並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和手套。↑這是4月7日拍攝的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街頭一處電子廣告牌。廣告牌提醒人們至少保持兩米距離,並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和手套。↑這是4月7日拍攝的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街頭一處電子廣告牌。
  • 日本鬼屋人與「鬼」需保持社交距離 設計師:會讓人更害怕
    海外網6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8日報導,日本大阪市內的主題公園——日本環球影城當天重新開放,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鬼屋內扮演鬼的工作人員將與遊客保持社交距離,設計師表示鬼屋內空曠的氛圍會讓遊客「更加絕望和無助」。
  • 疫情下的雪梨:保持社交距離
    【來源:中新網】當地時間4月8日,雪梨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告牌出現保持社交距離的提示。隨著澳大利亞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抗擊新冠疫情取得一定成效。政府呼籲市民在即將到來的復活節長周末待在家並繼續保持社交距離至關重要。
  • 義大利:保持社交距離 保護自身健康
    來源:【新華網】 4月29日,在義大利米蘭,乘客們戴著口罩保持距離乘坐地鐵。 為了保證乘客的社交距離,避免新冠病毒的傳播,義大利米蘭的地鐵車廂內增貼了一系列標識,提醒乘客在車廂內保持距離。 新華社發來源:【新華網】 4月29日,在義大利米蘭,乘客們戴著口罩保持距離乘坐地鐵。
  • 保持社交距離,德國一咖啡館有妙招,顧客還真願意配合
    據外媒5月15日報導,在目前這個特殊期,德國什未林(Schwerin)一家咖啡館為了讓顧客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想出了一個有趣的妙招:他們要求進來消費的顧客戴上一種特殊的「帽子」,沒想到顧客還真願意配合。只是,這種做法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 德國咖啡店創意抗疫 客人戴「竹蜻蜓」帽保持社交距離
    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各國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 德國有一間咖啡店就發揮創意,讓顧客戴上特製的帽子抗疫,看上去像有一把大型的《哆啦A夢》道具「竹蜻蜓」放在頭上,不單保證每人保持距離,搞笑場面更引來不少網民讚賞.
  • 保持社交距離 美安防企業推出「報警毛衣」
    【新華社微特稿】隨著聖誕節臨近,美國家庭安防企業「絕對安全」推出一款帶集成運動傳感器、能發出報警聲並亮起LED彩燈的「報警毛衣」樣衣,以提醒人們注意保持社交距離。英國《都市日報》16日報導,這家公司給產品取名「保持社交距離毛衣」。
  • 日本熊本暴雨致數十人死亡 民眾避難所中保持「社交距離」
    本文轉自【中新網】; 當地時間7月6日,日本熊本縣八代市,當地民眾在綜合體育館的避難中心間隔一定距離休息,以保持著「社交距離」。據報導日本熊本縣政府6日發布消息稱,因遭遇強降雨,該縣累計已有44人死亡,10人下落不明,1人心肺停止。
  • 保持社交距離太孤單?冰島林業部勸市民每日和大樹擁抱五分鐘
    目前新冠疫情全球爆發,為遏制疫情傳播,全世界多個國家已經採取封城等應對措施,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為重中之重。據印度News18新聞臺4月13日報導,《冰島評論》雜誌消息稱,北歐小國冰島的林業部門近日建議,在疫情期間,市民可以通過擁抱大樹或其他植物來緩解孤單焦慮情緒,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仍必需保持。位於冰島東部的國家林業局工作人員近期正在清掃道路上的積雪,以便讓市民在特殊時期外出擁抱大樹。
  • 美阿拉斯加州籲保持社交距離
    中新網3月24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阿拉斯州加宣布一系列新的措施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其中包括命令人們在公共場合保持1.8米(6英尺)的「社交距離」。  不能遵守這一規定的企業將被要求在當地時間24日下午5點前關閉。
  • 疫情下的矽谷:保持「社交距離」,舊金山出行減少53%,航拍仿佛空城
    此外,矽谷居民對保持「社交距離」能否充分遵守,不僅衛生系統關心,商業機構也紛紛出招,目的就是讓民眾儘可能保持距離,從而減緩病毒傳播。該公司根據行進距離的平均移動變化,清晰地展示了當前美國哪些州最不按要求「隔離」,仍保持「外出」高頻率。Unacast的GPS位置數據來自成千上萬美國人在手機上安裝的遊戲、購物等APP,根據平均移動距離的減少比例來進行評價,降低至少40%的地方定為A級,而30%-40%的地方定為B級。
  • 夏季遊客在西班牙海灘也需保持嚴格的「社交距離」
    當被問及夏季人們可以自由進入海灘時可能採取的疫情防控舉措時,馬羅託表示即使在沙灘上也應該繼續遵循當下的健康防護建議,「遵循這些健康防護建議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牢記當前正在做的事情,洗手、保持嚴格的『社交距離』......哪怕是在沙灘上。」馬羅託在採訪中稱:「現在應儘量限制人們聚集以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直到我們有了疫苗。到那時,一切都將不一樣了。」
  • 韓國上調首都圈保持社交距離的警告級別
    ① 韓國採取了更嚴格的保持社交距離規定,包括禁止在卡拉OK廳等高風險場所聚會。韓國這次疫情反彈氣勢洶洶,而早前該國的抗疫策略曾頗受全球讚賞。    ② 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周日表示,將首都圈保持社交距離的警告級別從2級上調到2.5級。且不得舉行50人以上的聚會,餐廳依然不得在夜間9點以後提供堂食,僅支持自提或外賣。
  • 加拿大民眾透明圓頂屋裡做瑜伽 保持「社交距離」
    本文轉自【中新網】;當地時間2020年6月21日,加拿大多倫多,民眾參與戶外瑜伽課程,每個人單獨在一個透明圓頂小屋裡練習,以保持社交距離。當地時間2020年6月21日,加拿大多倫多,民眾參與戶外瑜伽課程,每個人單獨在一個透明圓頂小屋裡練習,以保持社交距離。根據加拿大各省截至東部時間6月21日18:30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數據統計,過去24小時新增32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達101337例。
  • 為使顧客保持社交距離 德國一咖啡館推出疫情特製「安全帽」
    圖源:臉書為確保疫情期間顧客能夠保持社交距離,德國一家咖啡館日前別出心裁,要求顧客必須戴上粘有超長浮力棒的帽子,這一創意引發網友熱議。據英國《鏡報》報導,這家咖啡館為了讓顧客遵守政府規定,保持兩米的社交安全距離,要求顧客必須戴上店家特製的粘有超長浮力棒的「安全帽」。這個創意被發布到網上後,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讚揚。一位推特網友寫道:「這太棒了,這一點也不丟人。」也有網友調侃,「哈哈哈,他們竟然把泳池用的浮力棒綁在帽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