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國外社交軟體上,有一對因為疫情決定向對方表達心意的情侶,也因要保持社交距離而產生種種誤會。這段視頻反映了一個現實:雖然人與人之間本來就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被越拉越大。
其實,樹木也存在「保持社交距離」一說。被樹木圍繞的大森林中,當你抬起頭,總會發現一些奇妙的現象:這些樹冠與樹冠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形成了彎曲而不規則的隔離帶,而且都是很有裝飾感的圖案。看起來,他們並不想過多佔領空域。
按道理講,樹木的趨光特性,以及樹木之間的競爭關係,應該會驅使他們互相擠壓,互相佔據。但是我們看到的,大多保持友好卻合適的關係,就像有「社交恐懼」的現代人一樣。
但是,這些樹木真的有社交恐懼症嗎?
可以確定的是,樹木之間「社交恐懼症」,有個學名,叫做「樹冠羞避」,也稱為冠層脫落、冠層羞避和間距間隔,是在一些樹種上觀察到的現象,它們的樹冠互不遮擋,形成一個溝狀的開口。這種現象在同一種樹間最為普遍,但是也在不同種樹間發生。關於為什麼樹冠羞避是一種適應性行為,存在許多假說。並且有研究表明,這可能會抑制潛葉蟲幼蟲傳播。至於樹冠羞避形成的原因,至今為止,都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可以肯定的說,這是對群體之間都有利的選擇。目前學界對樹冠羞避的猜想,一共有三個。
其中一個觀點認為,在樹葉交叉的時候,會輕易地使帶病樹木上的致病生物快速傳遞到另一顆健康的樹上。為避免潛葉蟲幼蟲傳播,樹木做了「隔離」的防護措施。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在高空中的樹冠,會因為大風互相摩擦葉片,導致大樹的磨損。而樹葉又是十分珍稀賴以生存的葉片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大家自發地變得很「有禮貌」。
第三種觀點則聽起來更有道理:這或許是一種形式的自疏現象。當一棵樹的枝條生長到另一棵樹的樹冠之下時,由於缺乏光照因此該枝條生長減緩,而不受遮擋的地方正常生長。為了相互平衡,互惠互利的生長,樹木之間自發形成了這種鑲嵌現象。
不過據了解,樹木的社交恐懼行為多發生在特定樹種之間,通常是同種樹木相互避讓。樹木社恐的現象,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被發現了,但是百年後的今天,這個謎題仍然不得解開。
樹冠羞避給我們的啟發是,樹木不僅有生命,還有生存的智慧。樹木從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進化,不斷更新。因此,每一塊優質的板材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天賜的珍品。使用者應珍惜原木的品質,因材定性。
德爾地板,尊重原木的生命,致敬樹木的靈魂。在每一道地板加工程序裡,都儘可能保留屬於樹木最自然的一面。德爾地板,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致敬。
德爾君再次向大家推薦德爾抗菌家族地板。心有所向,天下無菌!德爾地板呵護家,更呵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