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飛
潮商被譽為「東方猶太人」,在各大富豪榜上很多優秀企業家都是來自潮汕這個地區,比如華人首富李嘉誠,正大集團的謝國民,騰訊集團的馬化騰等等,今天的這這一位傳奇企業家同樣也是潮汕商人——蘇旭明。
蘇旭明1944年出生於泰國曼谷唐人街,祖籍廣東汕頭澄海。同當年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因為家中兄弟姐妹人口眾多,生活難以為繼,15歲便開始打工補貼家裡。當時的他是酒廠的送貨員,送貨的過程中他認識了很多酒廠經銷商朋友,這為他之後創業積累了一定的基礎。
打工攢下一點積蓄後,蘇旭明便開始自己成為酒廠的經銷商,同時花更多精力去研究酒這個行業,憑藉著聰穎的天資和勤奮好學的精神,他在短短時間內就積累起豐富釀酒知識和商業運營經驗。於是,善於謀略的蘇旭明決定自立門戶。
創業之初,關鍵之一在於經營目標的選擇。靠打工稍有積累的蘇旭明同樣面臨著這樣的選擇,要經營什麼?是看別人經營什麼就自己也經營什麼,或者見市場上什麼有利可圖就自己也經營什麼,還是經過調查分析選擇有前途的經營目標。蘇旭明受美國著名企業家亞默爾的啟發,決定以酒類為自己發展的目標。
美國著名企業家亞默爾,原來是一個山農夫,他卷進了當時美國加州的淘金熱潮,當在山谷難圓黃金夢時,他注意到礦場氣候乾燥,水源缺乏,淘金者很難喝到水。於是他決心轉移目標—賣水,只要把水運到礦場,便可賺大錢。他用挖金礦的鐵鍬挖井,掘出的不是黃金,而是地下的水。他把水送到礦場,受到淘金者的歡迎, 亞默爾從此走上了發跡之路。經營者在選擇自己的經營目標時, 必須使決策目標與企業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達到平衡或統一,這樣,目標才能有效地達到,這是一項十分複雜而艱巨的工作。
蘇旭明對市場情況及選擇經營目標有了深刻認識之後,決定以酒類為自己發展的目標。他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在了解中找出規律,酒是一種廣為流傳的消費品,不管有錢人或是貧窮人,都有愛酒者,因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一種樂趣或消遣。酒的消費同經濟形勢也密切相關,經濟形勢好,酒的消費便會多些。另外,蘇旭明也知道,釀酒的技術和設備一般水平要求不高,通過權衡和分析,他以自己的一點資本辦起了一間水酒廠。
1960年16歲的蘇旭明創辦的第一家酒廠(TCC集團前身),以質優價廉的經營理念和真誠的款待,加上在送貨過程中積累的人脈和資源,蘇旭明的小酒廠越來越紅火。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酒類口味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在這方面尤為敏銳的蘇旭明,馬上意識到這一點,並且迅速將生意重點開始轉到了啤酒上,選擇與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合作。
作為世界著名的啤酒品牌,「嘉士伯」啤酒1991年初入泰國時,蘇旭明就與遠在丹麥的「嘉士伯」母公司建立合作,在泰國成立了合資子公司,除了嘉士伯的品牌效應,這樣強大的市場份額,與蘇旭明在泰國酒業的影響與要求也分不開:蘇旭明的TCC集團要求分銷商們,在引進威士忌的同時,必須要同時購入一部分嘉士伯啤酒。這讓蘇旭明輕而易舉將當時的泰國啤酒市場30%的份額收入囊中。
後來,蘇旭明陸續併購了紅牛釀酒廠,1994年兩家又再次合作推出了一款叫「大象牌」的啤酒,憑藉價格低口感好的特點,再次受到消費者追捧。2000年蘇旭明與「嘉士伯」合作開了嘉士伯亞洲有限公司,將產品推銷至亞洲其他國家。這一搞就搞了幾十年,當年的小酒廠早已成了霸主地位不可撼動的大集團。
到了2002年蘇旭明和嘉士伯用8500萬元收購了昆明華獅啤酒,第二年將旗下63個子公司一起合併為大型企業,更名為「泰國飲料大眾有限公司」。2005年9月,觸覺依然敏銳的蘇旭明再次抓住消費者口味的變化,用5500萬收購了雲南玉林泉酒業,逐漸從啤酒生產轉為了白酒生產。
2006年,泰國飲料大眾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這時的蘇旭明,已經牢牢將泰國酒業80%的市場握在了手裡,是名副其實的泰國「酒業大王」也是泰國釀酒巨子。此外,在金融業方面,蘇旭明積極投資,泰國大城銀行、曼谷商業銀行、泰國第一銀行、亞洲銀行、亨都銀行及亨華銀行等他都持有股份,僅這些股份的市值約達8億美元。此外,他還進軍房地產業,同時深入泰北內地經商。不過,蘇旭明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還是在釀酒業。
如今的蘇旭明,坐擁300多家子公司,旗下有員工6萬餘名,集團更躋身世界500強行列,是泰國數一數二的跨國企業。2020年6月23日,蘇旭明以12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57名。
縱觀蘇旭明一生的奮鬥歷程,他的成功,與他精準把控到市場每一次大的變化密不可分,明確選擇自己的發展目標是他成功的主要訣竅。每一位成功企業家,都應該根據市場和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自家企業的戰略方向與頂層設計,才能一路乘風破浪,長盛不衰。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