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龍崗建區前,還是地地道道的農村——當年的龍崗大道僅是一條沙石路,路窄坑多、經常堵車,是龍崗通往關內的唯一通道。「老龍崗」說,那時去一趟關內往返就需要一天的時間。
24年前,龍崗中心城的地標建築還是坐落在如今星河時代廣場的龍崗水泥廠。
彈指一揮間,24年後,龍崗已成為深圳東部中心並昂首邁向城市中心。
1993年1月1日,龍崗正式掛牌成立。24年前的成立大會上,當時的話語至今猶在耳畔:「龍崗區的工作目標歸結為一句話,就是五個字:『農村城市化』。」從此,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敢闖敢試,開天闢地,龍崗區開始書寫沉甸甸之城市化歷史,開拓金燦燦之人間閬苑。
根據深圳市委市政府關於「把龍崗區建成深圳的大工業、大能源、大旅遊的衛星城」的規劃精神,當時龍崗區工業發展定位為以工業為主體、企業經營規模化、產品生產系列化的大工業基地。建區當年,工業化基礎初步奠定。憑藉靠近香港的地理優勢和空間優勢,龍崗區大力發展大工業項目,繼續穩定、提高、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建區10年後,工業已成為龍崗區經濟三大產業中的支柱產業。
24年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歷屆龍崗區委區政府始終高舉改革創新的大旗,帶領全區人民,白手起家、發憤圖強、居安思危,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紮根這片熱土、深耕這片熱土,在城區版圖上畫出了最新最美的畫卷。
龍崗區統計局提供的權威數據顯示,建區24年來,龍崗的經濟總量直線躍升,地區生產總值從1993年的52.18億元發展到2016年的3179.09億元,漲幅達到61倍;人均生產總值從1993年的7991元躍升至2016年15.15萬元,漲幅近19倍;工業增加值從1993年的31.01億元躍升至2016年的2092.57億元,漲幅近67倍。
提起龍崗24年來的巨大變化,大芬著名畫家蔣慶北連用三個沒有想到來抒發自己的感受:第一個沒想到是龍崗發展得這麼快。作為新客家人,他從黑龍江來到深圳大芬已有十多年,眼看著龍崗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龍崗中心城,現在和歐洲的很多城市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第二個沒想到是龍崗經濟發展這麼快,經濟總量呈倍數增長,龍崗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好上加好,現在天天過的都是好日子;第三個沒想到是龍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大芬作為龍崗乃至深圳的亮麗名片,不僅是龍崗展示形象的重要舞臺,也已經成為海內外了解龍崗的重要窗口。蔣慶北深有感觸地說:「一句話概括——生活在龍崗、真的很幸福!」
今日之龍崗,經濟、社會、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國計民生事業碩果纍纍,龍崗用24年走完了國外發達城市100年才能走完的城市化歷程。
回眸建區24年,龍崗區委黨校楊剛勇教授說,「龍崗之路」實際上是一條新型城市化之路。「搶抓機遇、揚長避短、持續升級、精耕細作」,這16字是「龍崗之路」的靈魂。「龍崗之路」,突出規劃先導,把握機遇,實現農村城市化;突出改革開放,集聚國際資源,為我所用;突出創新驅動、科技立區,搶佔新興產業制高點;突出低碳發展,不斷提升產業和城市品質。毫無疑問,「龍崗之路」是一條「規劃先導、搶抓機遇」的創業之路;是一條「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產業持續升級的創新之路。
特區一體化、大運會等歷史機遇使龍崗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龍崗一躍跨越24年。當前,龍崗區委區政府正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東進戰略的有利契機,將按照「崇尚品質、追求卓越、打造精品、不留遺憾」的理念,立足城市中心的定位,對標國際一流城市,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建設新龍崗,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