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百年,承載千年中華文化的客家土樓有多神秘!騎著摩託看土樓

2020-12-12 行者佬張

這裡是老張的行攝之旅

土樓,現在人們習慣叫客家土樓,源於它的創造者和使用者是客家民系,土樓產生於中國歷史上中原居民的幾次大規模南遷,也就是客家人的遷徙足跡。西晉、唐末、北宋末南宋初、明末清初、太平天國運動等幾個歷史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斷,以及大旱、蝗災等自然災害,中原居民大量舉族南遷,經江西贛州進入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帶入中原的語言、文化以及生活習慣,經過與當地文化的長期融合,形成了以客家話為代表的客家民系,隨後繼續向南、向海外遷徙,構成了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臺灣的客家人群體,以及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客家華僑群體。

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原先民到了福建的泉州、福州、漳州等地,帶來中原先進的文化,福建開始顯現新的生機。南遷的中原漢人在與原住民的相互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閩南話為代表的福佬民系。客家人在當地落地生根、建設家園,於是就開始了以帶有中原特色的生土夯築房屋、聚落建築的歷史。

中國傳統的生土建築藝術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大遷徙背景下,和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中發展繁榮,並衍生出了「土樓」這一奇特的建築藝術品。而廣泛分布於閩粵贛邊區的大量土樓記載了這一歷史發展的全過程。

土樓建築最初開始於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當時的生土夯築技術已日趨成熟。鼎盛時期是明朝中期至清代、民國年間,由於福建省西部及西南山區的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於人口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讓更多的宗親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還有就是為了保證居住的安全,方形、圓形和府第式等形式多樣的土樓便創造性的產生出來,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更加多樣化,出現了以土樓建築為主體的村莊。19世紀晚期,受海外文化影響出現了中西融合的土樓,福建土樓達到了鼎盛階段。

客家土樓全盛時期的傑出代表就是福建永定縣和南靖縣境內散布的各式土樓了。老張摩旅騎行進入漳州境內沿山路前往南靖縣,一路美景綿延,山腳下、江河邊、田野裡到處可見到土樓,圓形、方形、三角形、多邊形、不規則形等等,形態各異,可以說是土樓建築藝術百花齊放。有些土樓安然屹立,但是已經人去樓空,主人應該是都搬去城市居住或者移居外地了。還有一些因為久未有人住逐漸破敗,殘垣斷壁訴說著土樓的悠久歷史。

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近年來名聲大燥,源於它們獨特的四圓一方的組合以及保存的完整性。田螺坑土樓群位於南靖縣書洋鎮上坂寮村的一條狹長小山溝裡,在高聳入雲的半山腰處,由5幢土樓組成田螺坑土樓群。那5座土樓依「金、木、水、火、土」進行布局,一座方形土樓屬土居中,4座圓形樓環繞其上下左右。5座土樓似一朵梅花綻放在大地上,人們送了一個雅號叫「四菜一湯」。

南靖位於福建省南部的漳州市,是閩西、閩南交界處,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在此交匯,其中書洋、梅林等是客家民系鄉鎮,少數是畲族人。南靖縣居民大多數是明清時期南遷的漢族人,一部分是從永定縣等地遷來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在山區開拓發展,建造了各類形狀土樓15000多座,其中大型土樓有1300多座,大部分分布在書洋、梅林、奎洋、和溪等幾個鄉鎮半徑約25千米範圍內的客家人聚居地。

永定客家土樓群是福建土樓的發源地和核心區,現有土樓23000多座,佔福建土樓70%以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福建土樓「六群四樓」中,永定佔了「三群兩樓」。全縣以奇特的圓形土樓最富於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撼人心。其中圈數最多、建築規模最大的為承啟樓;最高的為永隆昌樓;最古老的為龍安寨(始建於唐朝)。

永定客家土樓除具有防衛禦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盜以及通風採光好等特點。土牆厚度大,隔熱保溫,冬暖夏涼,陰陽調和,處處展現著客家先民的聰明才智。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走古事、作大福、四月八、打新婚」等傳統文化的可見、可觸、可感更吸引眾多的旅遊愛好者前來體驗。

土樓之王——承啟樓

承啟樓在永定高頭鄉高北村西北部,始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後依次建造第二、三環和第四環,清康熙四十八(1709年)落成。圓形,坐北朝南,佔地5376.17平方米。因夯築該樓外環土牆時,天公作美,風和日麗,土牆未受雨水淋蝕,故又名「天助樓」。全樓由4圈同心環形建築組合而成,兩面坡瓦屋頂,穿鬥、抬梁混合式木架構,內通廊式,高4層,直徑73米。承啟樓為環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客家圓形土樓,鼎盛時期曾居住800餘人,現仍居住300餘人。

土樓是客家文化的象徵,承載的客家人幾千年來尊崇聚族而居、敦親睦族的傳統文化,眾多教化性質的楹聯、學堂,是客家人修身齊家、忠義報國、崇文重教、勤耕苦讀的世風反映;中軸對稱和以祖堂為核心的布局,是客家人敬祖睦宗、尊卑有序的倫理追求;古樸的民俗風情,處處展現了中原傳統文化的神韻。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象徵,客家土樓有著厚重的客家文化積澱。通過它,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土樓客家人對中原傳統文化頑強的傳承性、驚人的創造性,全方位地領略客家文化內涵,了解土樓客家人特有的匠心和智慧,土樓是客家文化的靈魂。

土樓所蘊涵的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生動反映了客家先人舉族南遷的艱辛與曲折,反映了客家先人為適應和開闢新的生存發展環境而發揮出來的堅韌力量和創造力量,反映了客家先人在傳承中原文化精華的同時又吸納南方土著族群文化精華的智慧。客家土樓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在文化上是博大精深的,在功能上是包羅萬象的,在價值上是無與倫比的。

感謝您關注行者老張,一起欣賞大美中華......

相關焦點

  • 福建客家土樓的神秘之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土樓內一般是一樓廚房、二樓糧倉、三四樓住人。客家人所講的漢語被認為是最純正的漢語,而今天北方地區所講的接近普通話的漢語其實是漢人和北方遊牧民族融合後的產物。據說用客家話讀故事才是最押韻的。現在,居住在土樓離裡的居民已經不多了,因為生活不方便(土樓內沒衛生間),年輕一代基本都離開了。福建龍巖一帶,最出名的莫過於永定土樓,略顯神秘的圓圈建築勾連起一個個繁衍百年的村落。
  • 神奇的福建客家土樓,世界建築的奇葩,中華文化瑰寶
    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至今保留著特有的中原遺風,凝聚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從各個方面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客家文化內涵,成為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居民建築藝術的典範,是一個集中展示我國客家土樓文化與建築的風景區,是一個濃縮的客家土樓博物館,更是廣大中外遊客旅遊、休閒、探秘的勝地。
  • 從福建土樓的申遺成功,看客家文化的藝術魅力和變遷史
    一:福建土樓的形成與功能福建的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它的出現離不開客家文化。土樓有圓形的,有方形的等,以福建永定縣的土樓來看,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最古老的還是龍安寨,還是唐朝時建造的,可見這種土樓的耐久度和古老。
  •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客家土樓
    在福建西南的深山密林中,巨大而堅固的土樓如一座座大型城堡讓人心生敬畏。這些沉澱了客家人歷史的民居建築錯落分布,構成一個奇妙的世界。 這片隱蔽在山林中的巨大蘑菇狀建築,曾經被美國衛星誤認為神秘的核力量。
  • 世界文化遺產,獨一無二的客家土樓
    ,不僅看到了土樓的容顏,而且感受了土樓的風情。永定土樓,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是客家人智慧的結晶,2008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進入土樓,你就就會感受到土樓歷史的厚重,始建於明朝的建築,歷經幾百年的風雨
  • 領略客家首府·看神秘客家土樓、暢遊冠豸山水三日
    ★★★★★汀洲古城:紅色小上海,鳳凰姐妹城,中國最美麗山城之一★★★★★神秘的土樓群,感受客家文化的濃厚氣息★★★★★參觀世界文化遺產洪坑土樓群★★★★★暢遊中國名山之「上遊第一觀」冠豸山★★★★★參觀紅色聖地古田會址行程安排:第一天 冠豸山、石門湖
  • 【玩轉土樓】福建永定土樓客家民俗文化村遊記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位於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洪坑,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土樓王子振成樓、五鳳樓經典福裕樓、宮殿式方樓奎聚樓、袖珍圓樓如升樓等各種風格各異的土樓依山傍水,巧奪天工。進入鴨子地停車場,映入眼帘的是客家民俗文化村牌樓,正面對聯「著土為大、因圓而恆」由余秋雨所書。
  • 四川成都周邊也有客家土樓,距市區二十多公裡,可惜土樓夜晚閉館
    如今,趁著周末空閒的時間,和朋友再一次來到了洛帶古鎮,這座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之稱的小鎮裡,主要有廣東會館,湖廣會館,江西會館等,遺留了許多客家人往日的氣息,但這些,都不是此程的重點。重遊這裡,由於時間有點久,記憶淡忘了許多,從客運站下車,在古鎮中逛了許久,才找到客家土樓。
  • 福建龍巖永定區:千年土樓 活態保護
    遊慶輝攝核心閱讀傳承客家千年文化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已有十年,客家土樓這一「活態文化遺產」日益為人們所熟知。福建龍巖市永定區用文化為土樓注入新活力,嚴格劃定了保護紅線。客家土樓現狀如何?怎樣實現既傳承保護好,又兼顧旅遊發展和民生改善?
  • 歷時千年、防禦強悍的客家土樓,像縮小版城池,究竟什麼來頭
    客家土樓,客家先民經漫長遷徙、艱苦創業、流動生活之後,世世代代傳承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才結出客家人世代聚族而居的大型生土建築——客家土樓這個碩果。它外牆採用版築夯土法建造,高大厚實,堅固無比,護佑客家人安居樂業,繁衍生息,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永定、南靖、華安、饒平、大埔等縣。
  • 客家的來歷 客家土樓建築的特色介紹
    參觀各式建築往往是旅遊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裡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築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緻與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見到了最令人震驚的民居建築——客家土樓,其外觀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於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築。
  • 廣東「最低調」土樓,是「客家土樓中的香格裡拉」,知道的人不多
    在我國的土樓建築當中,最著名的要屬福建土樓了,通過不同形狀的建造模式,例如圍屋式的方形和圓形,都體現了我國古建築文化的精巧,其中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有一座土屋,是我國的文化遺產,還被稱為最具風味的土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名為
  • 廣東「最低調」土樓,是「客家土樓中的香格裡拉」,知道的人不多
    在我國的土樓建築當中,最著名的要屬福建土樓了,通過不同形狀的建造模式,例如圍屋式的方形和圓形,都體現了我國古建築文化的精巧,其中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有一座土屋,是我國的文化遺產,還被稱為最具風味的土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名為花萼樓。
  • 深藏山中的永定客家土樓
    那年因看了一部姜文的作品《一步之遙》,對影片的實景拍攝地福建永定縣客家土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終於有機會到了永定客家土樓。站在制高點看土樓的建築群,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圓形方形相間的土堡建築在古樸中略顯粗狂,與周遭樹木蔥蘢的青山和田園混搭出一幅令人乍舌的印象畫。它顯然是經過前人的精心設計,突出適宜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主體景觀。是歷史,是空間,是賡續的中原文化,是儒家的血緣基因,把它們柔和到了一起。
  • 走進龍昌樓,體驗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築土樓
    2008年,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土樓,是客家先民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是世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結晶。在中國數次歷史動蕩引發民眾大遷徙的過程中,客家先民遵循「天人合一」哲學理念,就地取材,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為伴,建成適宜人居、功能多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居所,展現出東方建築智慧的獨特之美。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對客家土樓獨特的民居魅力愈感興趣,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住宿土樓的體驗? 筆者今次體驗的土樓是福建南靖龍昌樓。
  • 成都也有客家古鎮,歷史千年,堪比福建土樓,文化同樣豐富多彩
    發現城市和鄉村的美麗,分享有文化的旅行生活。客家文化,包含內容很廣泛,包括方言、山歌藝術、建築、歷史等等,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福建的客家土樓,因為這個土樓曾經傳聞是在空間站裡可以看到的建築。但是其實到這個古鎮,我個人推薦不要去看古建築,因為這樣的古建築在古鎮中同質化現象太普遍了,而真正值得去了解的是這個古鎮的客家文化。即便像是我一樣,對於客家文化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首先到這個古鎮的客家傳統民居土樓裡看看,這樣的建築在中國的建築當中,算是很特別的一種。
  • 客家民居圍樓(福建)——客家土樓
    福建客家土樓,以福建龍巖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樓最為有名,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永定土樓永定是純客家縣,是福建擁有最多土樓的縣,總共23000多座。環數最多的土樓王-承啟樓最古老的的圓形土樓,在永定高頭鄉高北村西北部,佔地5376.17平方米,由4圈同心環形建築組合而成。該樓按《易經》八卦進行布局,外環、二環、三環均分為8個卦,為環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客家圓形土樓。
  • 建築篇|邂逅電影《大魚海棠》的取景地,感受美麗神秘的客家土樓
    當時的我還以為那只是編劇老師自己想像出來的,後來看了影評才知道那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福建的客家土樓。今天就帶你們去了解了解這帶有著神秘色彩的建築吧。現在福建存留的土樓就有兩萬三千多座,真的可稱得上是一大奇蹟了。《大魚海棠》的取景地就是在福建永定土樓——承啟樓,承啟樓被稱為是土樓之王,它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保留得最完整的土樓。它高有四層樓,內部共有四圈,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一共有四百多間房屋。
  • 福建有三萬多座土樓,為什麼我去了南靖河坑土樓
    提起福建的著名景觀,美麗的鼓浪嶼小島,名人匯聚的廈門大學,武夷山的巍峨和秀麗,神秘古老的土樓……這些另福建成為了中國沿海深具嶺南特色的旅遊名省。福建深山裡的明珠——土樓福建土樓因為它的神秘,綿延幾百年的歷史,還有獨具特色的外觀形態,更成了人們來到福建必去的旅遊勝地。
  • 金秋時節最佳旅行地推薦,客家土樓,藏在青山綠水間的文化遺產
    有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土樓。土樓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我國歷史上中原人民在南遷過程中創造的偉大遺產,造型獨特,工藝精湛,舉世無雙,是民居,是建築奇蹟,更是藝術品,因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永定縣境內現有土樓23000多座,佔福建土樓70%以上,是福建土樓的發源地和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