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植物雖在中國的歷史淵源頗為悠久,但因其被聯合國禁毒公約與海洛因、古柯鹼並列為三大毒品之一,在國內被嚴厲監管。歷經數代選育,雲南是全國至今唯一一個以法規形式允許並監管工業大麻種植的省份,在禁毒工作異常嚴苛的雲南,合法種植十三年,工業大麻種植境況到底如何?帶著疑問,我們出發了。
2019年9月1日,驅車從昆明往楚雄方向出發,下高速,翻身越嶺,途經數個彝族小村落,我們到達了被崇山峻岭圍繞的目的地——坐落在山谷中的昆藥集團藥物種植基地。
山清水秀的山谷,種滿大麻的基地
山路蜿蜒,小路繁複,數個彎之後,天地豁然開朗,一片大麻地闖進眼前。
與我們想像中不同的是,雖然彎彎繞繞甚為繁複,但山谷已經修上了水泥路,大麻地沒有繞上圍欄或者鐵絲,連成片的工業大麻如同路旁的水稻、玉米一般,在土地上靜默佇立,倘若不是特別提出,任誰也無法想到,這種看上去非常普通的植物,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世界三大毒品之一。
大麻地頭樹立的指示牌告訴我們,這一片土地種植的確實是大麻——工業大麻「雲麻7號」,種植單位是昆藥集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種子源自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種植負責人和監管民警的姓名電話也標註得一清二楚。
同行專家介紹說,我國放開工業大麻種植的雲南和黑龍江引用歐盟標準,只允許種植THC0.3%以下的工業大麻(THC含量低於0.3%的大麻不影響人的精神),在這裡種植的「雲麻7號」是雲南省農科院經過多代選育,符合種植標準的禁毒替代作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麻可以害人,也能為百姓造福,只看人心在哪裡,怎麼使用。在這片寧靜的山谷裡,農人在國家公安機關的監管下,使用農科院改良選育的種子,明明白白地種,自然就不需要藏著掖著。
樹木蔥鬱,湖水清澈,路上沒有往來的車輛,只有蟲鳴鳥叫的聲音,帶著好奇,我們繼續向著大麻地深處挺進。
闖進大麻林子,親身體驗大麻蛻變
大麻植物整株呈碧綠色,植株高挺,葉片肥大。
「THC成分低,葉片不粘,比起野生大麻,工業大麻更高、枝杈少。」據介紹,大麻是喜光作物、耐大氣乾旱而不耐土壤乾旱,生長期間不耐澇,對土壤的要求比較嚴格。
紅棕色的土壤不見過度使用化肥的痕跡,鑽進大麻地裡,茂密的葉子雖然扎得胳膊生疼,但也為我們遮擋住了毒辣的太陽,仔細地聞,是大麻本身濃鬱的植物香味,並沒有一絲農藥味道。
在雲南,大麻從海拔800~3200米均有種植,雲南全年無酷暑寒冬,年溫差變幅小,年日照時間長,雨季雨量充沛,優越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大麻生長發育,農藥化肥適度補充,根本無需過多使用。
吸天地之靈氣,養一方之水土,從雲貴高原的紅土地走進科學家們的實驗室,從車間裡出來,脫去毒素,走進藥物、走進化妝品裡,這裡的工業大麻已經脫去了毒品的帽子,以經濟作物的形式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助力工具。
遍地都是藥材,捧起山泉直接喝
出了大麻地,沿著田間小陌走下去,路邊隨手一指都是藥草——青蒿、柴胡、金銀花、鐵皮石斛、白及……路邊上,甚至還種植著一整片的玫瑰花。遠離人煙,深藏山腹,避開汙染,山巒疊翠,鳥鳴泉泠,這是一片名副其實的「藥谷」。
路的盡頭是種植基地管理人員所在的院子,小院裡撐起三個陽光棚,棚子裡鋪滿了正在晾曬的工業大麻。走進陽光棚,熱浪裹挾大麻葉的味道鋪面而來,葉子被曬得蔫軟微黃,在這裡,大麻葉的味道更加濃鬱,乾燥後的大麻葉會被統一打包,等待統一運輸。
走出陽光棚,院子裡也種植著藥草,山泉從山上引到院子裡,哪怕是生水,也能直接飲用,入口甘甜清冽。環顧四周,山上還蓋了蜂房,生態環境之良好讓人嘆服。
工業大麻種植對環境要求高,且從種子選擇、種植監管、大麻作物運輸加工、廢料處理都需在國家公安機關的嚴密監管下執行,工業大麻在每一個環節的流通都要來源清楚、去處明晰,目前獲此審批的企業少之又少,使得有實力、有資質種植、生產、加工工業大麻產品的企業屈指可數。
昆藥集團立足雲南這塊種植工業大麻的優選之地,已然佔據工業大麻的原料優勢,依憑突出的研發實力、強大的綜合製造系統、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當前已然推出數款以當地工業大麻為原料的大麻護膚品,勢必作為中國大麻護膚領域的引領者,逐步推進工業大麻產業健康發展,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當地農戶而言,都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