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馬路邊的圍牆上,貼滿了網絡詐騙宣傳單,校園裡的黑板上,詐騙漫畫掛在上面……」最近,一首由利通區公安分局改編的反電詐歌曲「火」了。今年10月底,利通區公安分局反電詐小分隊強勢「出道」,深入轄區學校、社區、企業等各個行業場所,開展反電詐百場巡迴宣傳演出活動,為群眾打好「預防針」,提高「免疫力」,全力守護好轄區群眾的「錢袋子」。
10月27日下午,反電詐小分隊在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首次登臺「亮相」,為在校的200餘名師生送去滿滿的反電詐乾貨。班級微信群內「上演」真假班主任,課餘時間兼職刷單賺取生活費……近年來,隨著騙子的行騙手段不斷翻新,不少老師、家長、學生不幸「中招」,成了易受騙群體。為了儘快提升廣大師生的反電詐「技能」,反電詐小分隊深入轄區各所學校,開展反電詐宣傳活動。「我們轄區某學校老師的班級微信群內,有騙子克隆老師的暱稱、頭像、群備註冒充老師收取196元資料費,先後有21名家長被騙……」活動現場,除了大家喜聞樂見的反電詐小節目,民警還將警情通報穿插在演出的各個環節中,通過以案釋法,向師生們深入剖析了騙子冒充教師收費行騙等常見詐騙手段,並傳授識騙防騙「小妙招」。「看來以後我一定要管好班級群,不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同時也要發揮班級群作用,經常把民警推送的反電詐知識推送到班級群中,提高學生家長的防騙意識。」某學校老師在活動中深受啟發。
「本來最近待業在家沒有收入,想在網上兼職刷單賺點生活費,沒想到錢一分沒賺到,還糊裡糊塗地被騙走了好幾萬……」11月8日,在裕西小區小廣場內,反電詐小分隊以轄區真實電詐案例為原型編排的小品,把群眾的被騙心理和騙子的行騙過程原原本本地表演出來,讓群眾看個明白。「我正在猶豫要不要兼職刷單,今天才知道原來這真的是電信網絡詐騙,好險!」看著反電詐小分隊表演的節目,家住裕西小區的王女士仍舊心有餘悸。為了擴大宣傳覆蓋面,反電詐小分隊利用周末的時間,到社區、廣場、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普及反電詐知識,提醒群眾不要輕易將個人資料、銀行卡號等信息告知他人,如遇可疑情況要及時撥打110,以免遭受財產損失。情景交融的表演、入木三分的警示教育,讓反電詐小分隊在每場演出中都贏得了「滿堂彩」。
針對工作繁忙、容易受騙的企業員工,反電詐小分隊選擇「上門」做宣傳。活動開展期間,反電詐小分隊多次走進金積工業園區,組織企業管理人員、財務人員、普通員工,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前段時間,我們轄區有位老闆報警稱,騙子盜用其QQ號在工作群裡冒充自己,以項目合作為由,要求會計報帳、出納轉帳,誰知,出納在沒有核實其身份的情況下竟直接到銀行匯款,企業損失慘重……」宣傳活動中,民警通報了近期發生的典型詐騙案例,為財務人員敲響了警鐘,幫助企業築牢反詐「防火牆」。一場電詐宣傳活動讓「學習反電詐知識,提高反電詐意識」,成為了廣大員工的共識。
今年十月份以來,反電詐小分隊共在轄區內開展演出20場次,發放電信詐騙宣傳資料2萬餘份,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3000餘次,宣傳覆蓋群眾達2萬餘人,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
反電詐只有進行式,沒有完成式。利通公安將繼續依託反電詐小分隊、反電詐「十個一」等宣傳舉措,在轄區內開展全方位、無死角的反電詐宣傳,不斷消除宣傳「空白點」,全面提升轄區群眾的反電詐「技能」。
識別
二維碼
關注
我們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這份反電詐節目「菜單」請務必收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