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都在給自己準備葬禮歌單?-虎嗅網

2020-12-19 虎嗅APP


雖然死亡距離年輕人還很遠,但幾乎有90%的年輕人,都開始思考自己葬禮時該怎麼安排了,其中被最多人討論的,是葬禮上該放什麼歌:



隨便一抓就是100w年輕人在討論


關於葬禮的細節,年輕人們思考了很多,比如死後要不要邀請前任來參加?遺容口紅色號是姨媽紅還是裸色系?有存檔的遊戲卡要一起火化,還是留給小夥伴?


在年輕人眼裡死亡和失戀,都只是平凡生活一部分,他們不屑像老一輩那樣請人哭喪、大擺靈堂,更希望用輕鬆的葬禮和世界886——


大概就是這樣:



所以在他們的葬禮歌單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很酷的選項,比如《向天再借五百年》——



本來看到歌名,院辦只覺得沙雕,但發現這哥們要用整整一百年發呆,為了浪費生命而借命,除了酷我還能說什麼呢?


比向天再借五百年更酷的,是死了也要把葬禮安排成星球大戰主題的鐵桿粉絲:



強烈建議這哥們回頭把葬禮剪輯個視頻出來,回頭絕對是星戰最牛逼的周邊創作,不死一回做不出來的那種。


也有年輕人,要在死後要給自己實名認證英雄名號的:




作為遊戲屆最難作品的top10,怪物獵人每年虐哭的人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能拿到英雄之證的,我敬他是個真英雄。


看著這群把葬禮BGM玩出花的年輕人,院辦不禁思索:現在的年輕人,死起來都這麼任性嗎?


不是。


葬禮歌單是年輕人的欲望展覽館


在看完將近上千個關於葬禮BGM的回答後,我發現年輕人藏在沙雕歌單裡的真相,是他們現實中礙於面子,無法直言的「我想要」——


抱著「死到臨頭,就算實現不了,也要講出我要什麼」的心態,他們決定用種類繁多的葬禮歌單,表達出對生活赤裸裸的欲望。


微笑是面對死亡最高標準的體面


但在年輕人眼中,死亡並非假想敵,而是普通的塵歸塵,土歸土而已:


據說這歌改編自《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變成化肥回歸自然,是年輕人才懂的黑色幽默,哪怕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變成骨頭灰後都是肥料,區別最多是: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


對活著時天天加班,周末一直睡都睡不夠的年輕人而言,死後終於能長眠於地下休息,其實是件挺好的事兒:



在想安靜離開的年輕人眼中,死亡並不是需要同情的事兒,所以誇張的哭號或大張旗鼓的喪樂隊,都是一種打擾。


為了規避葬禮時過於悽慘,歡快版的《再見》成為了他們的不二選擇:



因為想到葬禮時,大家都涕泗橫流,一起哭到胃抽搐時,年輕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我靠我不至於這麼慘吧」,在歡快中告別,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為了讓自己葬禮歡脫一點,更硬核的年輕人,可能會邀請大家一起跳場舞:



想像一下狗友們,一邊穿著黑絲cosplay喪屍,一邊在月光下為你扭動胯胯軸,是不是既魔幻,還有一點迷の感動?


不希望葬禮時大家嚎啕大哭的另一原因,是年輕人不忍心自己所愛之人落淚:



建議親友們今後參加葬禮,千萬別哭,畢竟活著時我們可以給你擦眼淚,死後總不能從土裡爬出來吧?乖,別哭,讓我們省點心。


希望自己的葬禮充滿幽默,決不是年輕人的故作堅強,只是走在死亡這條不歸路上,我們更想像英雄一樣,瀟灑飛向終點——



諸位的微笑既是面對死亡時,我理想中最高標準的體面,更是我上路時,最想收到的真摯祝福。


孤獨是年輕人的精神死穴


成年人的孤獨從不是身邊沒人陪,而是心意無人通。一邊因為工作繁忙無暇社交,一邊面對半天沒人搭理的微信默默失落。


所以在死後,他們想擁有一段永恆不變的友誼:



通過定格自己來定格友誼的年輕人,實力證明了孤獨患者沒得救,只有死後才能解脫。


即便是聽起來歡快的BGM,也隱藏著他們孤獨的內心:



明明已經死透被埋起來,一點都不OK,因為害怕孤獨,也有說「我隨時OK等你電話」,真的太慘了。


最終,這群害怕孤獨的年輕人,只能祈求好友,能夠常回來看看自己:


墓志銘:「工作的煩惱,向爸爸談談」


死都不怕的年輕人,會怕孤獨嗎?他們怕的其實是被遺忘。99.99%的年輕人一輩子不會被載入史冊,但不代表他們不想被載入心中——


比起斷氣,被人遺忘才是真正的社會性死亡。


酷逼歌單是年輕人對世界的最後叛逆


逆流而活,是許多年輕人受困於現實,無法實現的遺憾。但力所能及之處,他們可以利用葬禮,為自己人生畫個與眾不同的句號。


他們的小心思,在葬禮歌單上就能看出來,有的人想自己寫歌:



當年輕人90%的東西都是批量生產時,一首能完全由自己定製的「葬禮BGM」,是他們人生結尾時,能給予自己最後的奢侈。


也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中二青年,能用一曲葬禮BGM,把人聽到「冷汗直流」:


沒毛病啊,不是大人物,憑什麼不能死的像個大人物?唯一建議是當日嘉賓應限量飲酒,避免聽歌上頭後出事(認真


對在葬禮放國際歌的年輕人而言,自己永遠都是共產主義的戰士:



雖然國際共產主義者千千萬萬都是普通人,但至死都反對壓迫、剝削,堅信英雄納雄耐爾必將實現的年輕人,他們是真正的酷逼。


在葬禮歌單中,年輕人向看客大膽講出了,自己到底想問生活索取什麼——


但BGM只是年輕人葬禮的一部分,在完整的葬禮中,他們還有著更多想要進行的自我表達。


你永遠想不到年輕人的葬禮有多酷


無論是玩知乎還是微信聊天,所有的社交行為歸根到底,都是年輕人在告訴世界,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老一輩的葬禮,在用悲傷表達對死者的尊重,對年輕人而言,盡情表達自我後,被認同或理解才是真正的尊重。


天馬行空的葬禮,則是他們對世界最後的告白,比如他們會把葬禮變成煙花秀:



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夜空中紛紛炸開,然後我朋友深情款款的說:「碳酸狗,你骨灰炸了」的樣子,是我2019最浪漫的幻想,沒有之一。


院辦還真查到了一張骨灰煙花葬禮的圖:



也會蓋一間圖書館,成為一個酷酷的孤魂:



猛然一看有點嚇人,但仔細想想,沒準這樣圖書館有人大聲嗶嗶,老太太就可以直接把他帶走,打造素質最高的圖書館,還是蠻酷的吼。


也有死後也不忘當個社交花,邀請前任們一起來跳交誼舞的:


根據院辦對女人的理解,招魂成不成功兩說,我覺得她們把你挖出來刨墳,然後挫骨揚灰的概率可能更大……


雖然挫骨揚灰聽著有些慘,但這的確是很多年輕人死後的終極理想:



用狗友的話說,「生前就被關到高樓大廈裡,死後要是還裝在小盒子裡,那也太憋屈了吧——院辦只想說,記得揚骨灰時注意風向,避免糊一臉。


可能你會疑惑,像我們這種把葬禮變成喜劇的年輕人,是不怕死,才心態這麼好敢拿死亡開玩笑嗎?


呵,你看看大家向天再借五百年、逼迫親友唱你快回來的樣子,就知道我們是群怕死的慫嗶了。



年輕人對葬禮之所以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幻想,並非我們不在意死亡,而是比起死的精彩,我們更想活著盡興——


至少在我們活著時,不想讓自己的人生以眼淚鼻涕假哭作為結尾,既然已經哭著來了,又何嘗試試嗨到最後一刻,笑著和世界告別呢?


相關焦點

  • 這是一場人類為冰川辦的葬禮,也是給自己提前準備的
    而科學家預測,預計到2200年以前,冰島全部的400多座冰川都可能消逝。8月18日,冰島人為這座冰川舉行葬禮,活動給冰川立紀念碑,寫下給未來的一封信:「今後200年間,所有冰川都有可能面臨與奧克冰川同樣的結局。設立這塊紀念碑就是要表明,我們知道現在正在發生什麼,我們也知道我們需要做什麼。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
  • 揭秘「非典型葬禮」:有葬禮禮堂改成了玩具店
    從事殯葬行業10年,八寶山殯儀館葬禮策劃工作室負責人王靜策劃了很多「非典型葬禮」。  這些特殊的葬禮環節,不是為設計而設計。而是將逝者生命中的平凡或精彩儘可能的展示,讓親人今後每一次回憶都充滿感動,而非無盡的哀傷。  「我們每一場策劃,都希望讓逝去的人幸福地離開,讓活著的人不留太多遺憾。」王靜說。
  • 韓國人為什麼要在葬禮上吃牛肉湯?
    韓國葬禮儀式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風俗,其中之一便是葬禮式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牛肉湯,為什麼韓國葬禮上一定要有牛肉湯呢?
  • 作家三毛對自己的評價:我只有生日沒有葬禮,所以無需為我送行
    提到作家三毛,很多年輕人對她並不太熟悉,畢竟當下的我們想要聊到關於她的一些事情也只有從她的書裡,她的一些回憶錄裡來找熟悉她的答案。其實從三毛的書裡很難找到關於她自己生活之中的答案,從她的書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三毛的寫作技巧與她的思維方式,但對於她的生活,沒有人知道。記得在關於三毛的回憶錄裡面,有熟悉她的人,與她接觸過的人回憶過她。聲稱三毛離開的前三個月,她有過對自己的評價,她表示我只有生日,沒有葬禮,所在大家不必為我送行。
  • 劉若英準備驚喜歌單 上海簡單生活節已正式開票
    圖說:2016年劉若英在簡單生活節 官方圖因此,2019年她又準備了一份驚喜的演出歌單。今年恰好是青年創作爆發的一年,原創音樂在綜藝節目中展現蓬勃的生命力,而劉若英心中也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帶著樂隊去流浪」。
  • 參加葬禮為什麼喪家都會送參加的人一條毛巾?
    參加葬禮為什麼喪家都會送參加的人一條毛巾?而去參加喪禮的親友也一定是感到很悲慟的,如果親友來參加喪禮而忘了帶手帕可以擦眼淚或是汗水,所以都會幫參加的親友準備一條手帕。讓親友可以方便擦拭。演變之今,就變成一條毛巾。這當然也沒有關係,不過現代有些人會對於喪家的東西有疙瘩,覺得晦氣不太好,其實這也是多慮,去參加喪禮是表示對於喪家的哀悼之意,對於往生者的一個敬意,是不需在意這類小事的。而如果真的有在意的人,也可以把毛巾拿去過過水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 為什麼她連葬禮都沒有?
    這部電影將無限戰爭中化灰的角色統統帶回,但代價就是娜塔莎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靈魂寶石,託尼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宇宙的和平。黑寡婦會復活嗎?為什麼她連一個葬禮都沒有?今天,《復聯4》的兩位編劇帶來了官方解讀。
  • 虛擬下班、8秒一餐:年輕人的累,有多少是「自找」的-虎嗅網
    比起父母們還能回家吃自己做的飯,年輕人能有時間吃飯,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為了能夠保證上班族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吃完午餐,不少商家都選擇將完整的調料,如花椒、辣椒等,換成非顆粒狀的,如果肉裡有骨頭,也是能去骨就一律去骨。然而,就連這樣的「高效午餐」,還有人嫌不夠。
  • 衛蘭:歌單刻意準備
    除此以外,被爆曾「偷」吃餅乾的妹妹衛詩、好友陳柏宇、師弟洪嘉豪等的驚喜現身,加上全場大合唱的溫馨場面,讓Janice與歌迷都度過了美好的一晚。澳門站之後,Oh My Janice巡演下一站將會去到深圳,正式開啟在內地城市的巡演。對於這次巡演,衛蘭說,因為自己的混血身份,特意把本次主題用不同的外文呈現。
  • 為什麼葬禮要送花圈?花圈如何送?
    贈送禮金的同時,葬禮參加者還要向逝者的靈位進獻花圈,上書輓聯,以示哀悼。按照習俗,花圈本應由參加者自行準備。但由於購買不方便等原因,花圈一般都由喪屬提前準備,參加者到場後只需提供姓名等信息,由喪屬安排人員書寫輓聯貼上即可。
  • 葬禮上為什麼會出現脫衣舞表演?
    總而言之,將葬禮上的脫衣舞視作當代的新產物,為那些傳統文化的支持者提供了現實依據。葬禮上為什麼會出現脫衣舞表演?首先,葬禮上出現新的儀式,從民間彈唱班到交響樂團,並不罕見。而突然出現的脫衣舞表演,卻給人以超現實主義的想像力。這一匪夷所思的形式到底從何而來?其次,葬禮上的脫衣舞確實是不倫之舉,於法律、道德、情感所不容。
  • 為什麼孕婦不能參加葬禮?醫生給出答案,聽完恍然大悟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並且這麼多年的歷史中也流傳下來很多的文化,而其中流傳最廣保留最完善的文化就是中國的喪葬文化。喪葬文化在中國有著很多年的歷史,而且這些喪葬文化有著許多的習俗禁忌,其中的一些習俗哪怕用今天的科學眼光來看待也是很有道理的。
  • 美國國葬專屬殯儀員:幾乎從總統當選開始 就準備葬禮方案
    幾乎從總統當選開始,就準備葬禮方案近二十年來,伯蒂徹一直在參與圍繞美國最高領導人的葬禮籌備,與後勤人員以及第一家庭成員展開私密對話。葬禮的計劃方案,幾乎從總統當選那一刻就要開始準備。 「無論(去世的)是總統還是理髮師,家屬的反應都是一樣的。」
  • 汪蘇瀧被雪藏已久的歌曲,再度成為話題,00後歌單必選
    汪蘇瀧被雪藏已久的歌曲,再度成為話題,00後歌單必選作為90後的人相信很多都還記得,在你們上學的期間,存在著幾位網絡上十分流行的歌手,每一首歌都有著好聽的旋律,帶著通俗易懂的歌詞,在當時周杰倫還有林俊傑的時代,他們各自都有屬於自己的花園。
  • 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虎嗅網
    到日本旅遊或者留學的中國人,第一次驚掉下巴幾乎都是因為花圈。在中國葬禮上用來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的花圈,卻被日本人用來慶祝店鋪開業。但當她在日本的大馬路上看到一大排花圈準備拽著同學繞道,結果被告知只是附近有新店開張時,依然感受到了強烈的文化衝擊。
  • 韓國農村葬禮複雜講究,和中國農村葬禮差距大,到底有啥不一樣?
    韓國的葬禮,參加葬禮的人全身上下都要換上專門的白麻布做成的衣服。在參加葬禮的時候,就連所要穿得鞋子,都必須是使用麻做成的。而且,這個衣服還是有講究的。如果是年齡較大的長者參加葬禮,這衣服的顏色就是必須是比較樸實的麻布做成的。而年齡較小的人就沒有這個要求。韓國的葬禮其他講究不僅僅是衣服上有所要求,在其他方面,韓國農村的葬禮也有屬於自己不一樣的禮節講究。
  • 為什麼孕婦不能參加葬禮?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因,其實有這4層含義
    但是小雨說自己特別想去送姑姑最後一程,小時候父母都在外邊打工,小雨和弟弟都是爺爺帶大的,多虧了姑姑時不時大老遠的從自己家過來看看小雨和弟弟,給姐弟兩洗衣服,打掃衛生,做好吃的,每次走的時候都要做很多吃的放在冰箱裡,將爺孫三人的生活都安頓好了,姑姑再回自己家。
  • 分手後,我聽完了他歌單裡的所有歌
    我始終覺得歌單是件極其私人的東西,其隱私程度就像是自己的家,一個自己最放鬆的狀態。比如你會在分手時候聽梁靜茹的分手快樂,在沮喪的時候聽華晨宇的煙火裡的塵埃,在陰天聽莫文蔚的陰天。我記得分手那天是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我們都受不了彼此的冷暴力。你說,要不我們還是散了吧,我說好。
  • 為什麼一定要做葬禮儀式?
    我們身處匆忙變遷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除了身邊的家人依然是自己最熟悉的模樣。我們生活時,給彼此儀式感;我們分離時,應當好好告別。這是,葬禮儀式的必要。很多人明明白白知道要在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等重要節日為自己心裡最重要的那個人帶去自己的赤忱心意。鮮少有人明白葬禮儀式的意義。一場喪事耗去不少錢財,更是傷神傷心。即便我們會因為不了解葬禮流程需要跟著專業殯葬服務人員的引導進行,但通常我們不會被解釋為什麼要做儀式。
  • 三伏天來了,聽歐巴馬私藏夏日歌單解暑吧!
    炎熱的夏季,急需幾首清爽心脾的歌單沉靜心靈。歐巴馬一直都有在社交媒體跟大家分享歌單、書籍和影視劇的習慣。尤其是分享"Summer Playlist 夏日歌單」,是他每年都會做的事。歌單質量之高,被獨立報稱為「品位十分老練」,甚至不少歌手在其推薦後不久就獲得了格萊美的專業認可。今年歐巴馬的夏日歌單還未公布,不少人已經開始回味去年他給大家分享的夏日好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