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黃梔子是一種同時具有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的植物,一般需要高產培養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黃梔子,需要採用田間種植的方式;如果僅僅是為了體驗其養殖樂趣和欣賞它的美麗,那麼在盆栽中種植也是可以的。相對來說,盆栽養殖黃梔子的操作方式更簡單一些,只需在日常養護中注意肥水、光照等事宜即可。
黃梔子具有比較高的營養價值,所以是普遍受到人們歡迎的水果之一,所以如今黃梔子的養殖也越來越流行了,而養好黃梔子,也是需要下不少功夫的。
田間黃梔子的養殖方法
採種:在10-11月選採成熟黃色無病蟲為害的果,搓爛後洗出種子,晾乾,播種前,挖出種子,晾去過多的水分,拌草木灰貯藏或播種。
選地:高產黃梔子種植地應選擇坐北向南、東西向的向陽山坡的中下部或平地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處。
整地:荒坡地宜在頭年冬進行全墾,然後按行株距1.5×1.2m或1.3×1.2m挖穴,穴深寬各50cm,冬季經風化後,在第二年春種植前每穴施下腐熟農家肥5kg,將土與肥拌勻,以待種植。
育苗:春播在雨水前後下種,秋播在秋分前後。選擇較肥沃苗圃地,犁耙、下足基肥後作床。床土要細平。可撒播或條播,播後蓋薄土和草,在12月至次年3月間播種,出土後揭蓋草,除雜草,追施人糞尿水,育苗一年後即可移栽。注意苗床保溼和施稀薄肥水。一年生苗20-30釐米高,到12月至次年2月可出圃造林。
栽植:在12月至次年3月間,樹苗未發芽前栽植。若遇高溫晴天,可適當剪去上端枝葉,乾旱天氣,栽苗後要先澆水後填滿土。苗木出土後,要及時栽種,如運輸較遠,宜用黃泥漿漿根,蓋草保溼。
摘芽:為了調節和控制桅子的生長,使株形優美和促進開花,為來年增加花果枝,在春季旺盛生長將停止時,把新枝頂端摘去,誘發新梢,促使枝條基部的腋芽飽滿和花芽的形成。
盆栽黃梔子的養殖注意事項
1.黃梔子性喜溫暖,溼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良好,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
2.種子發芽緩慢,可催芽。必須對種子進行處理,取種子泡入30-45℃的溫水中,約24小時,揉搓洗去雜質,稍晾後進行砂藏催芽,可進行發芽播種。
3.黃梔子可用於盆栽養殖,梔子喜在含腐殖質較多的酸性土中生長,可按腐葉土4份、菜園土4份、豆粕(腐熟)1份和河沙1份,再加黑礬或硫磺0.5%混合配製盆土。
4.春季採挖野生黃桅子樹樁後,去掉多餘的枝條和葉,確定樹樁觀賞面和高度,鋸平根部的截面創傷。因黃梔子喜溼潤、喜大水,有「水梔子」之稱,易水插存活。
5.黃梔子開花期應保證一定的光照,可使其多結果。在炎夏宜置放蔭蔽處,經常向葉面噴水,以提高空氣溼度。在春秋兩季,每日要給多於8小時的日照,不然對其生長發育和冬季越冬不利。夏季忌中午強光曝曬,否則會使葉片變黃。
黃梔子不僅可以用來食用,同時也可以作為藥用,有降血脂、清熱、解毒的功效,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可以觀花、觀果的觀賞類植物,所以具有比較高的養殖價值哦。
↓↓每日更多免費養花技術?點閱讀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