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射天狼 編輯:倫智英
又是一年山菜季
前幾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忽然看見路邊有人在賣婆婆丁和小根菜,想想原來清明已過,又到了春風拂面、山菜飄香的季節了。看著路邊賣的那些小根菜和婆婆丁,心中不由的想起了山菜的那些事兒。
在我的心中,山菜是生長在高山林地中屬於山珍一類的。而野菜的概念則比較寬泛,既可以生長在高山林地裡,也可以生長在田邊地頭、河渠溝邊,是隨處可見的。這種想法可能是和我生長在大山深處有關。
我生長在長白山區,大山裡特有的刺嫩芽,大葉芹、刺木果棒(刺五加)、蕨菜、猴子腿、牛毛廣等山菜伴隨著我從童年一路走來。今天看來非常搶手的什麼柳蒿、婆婆丁、灰菜在我童年的那個時代只有餵豬的份,是名符其實的野菜。
世上的萬物都是分三六九等的。
記憶裡的山菜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一個生活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一到春天,老三樣蔬菜(白菜、土豆、蘿蔔)都已經消耗殆盡,每天佐餐的不是鹽水煮黃豆,就是蘿蔔、芥菜疙瘩醃漬的鹹菜。每到這個季節,人們都熱切的盼望著冰雪消溶、春暖花開。因為春天到了就有山菜吃了!
清明前後,山坡上還有殘雪,一種叫小根菜的植物頂著微紅的嫩芽破土而出,率先上了人們的餐桌。接著,薺薺菜、婆婆丁、大葉芹、山胡蘿蔔纓子、山糜子等草本山菜紛紛登場,再過幾天,刺嫩芽、刺木果棒(刺五加)等木本山菜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六月,蕨菜、猴子腿、牛毛廣等蕨類植物成就了人們這一年春季山菜最後的味蕾。
採集山菜的日子
三月末、四月初,大地上還殘留著尚未消溶的冰雪,但清澈的溪水已經衝破頭上的堅冰在歡快的流淌。周日,一群十二、三歲的孩子們一手挽著荊條編織的小筐,一手拿著小鎬頭,在泥濘的田間地頭尋覓著,他們在挖小根菜,小有收穫後,把裝有小根菜的小筐放在冰冷的溪水裡衝洗一番,帶著滿足就可以回家了。
五一過後,在春風的吹拂下,大地漸漸變綠,山菜的品種也豐富了。大葉芹、刺嫩芽登場,孩子們胳膊上的小筐也變成了大人們肩膀上的背筐了,採集山菜的戰場也從田間地頭變成了山坡林間。在長滿樹木的山坡上,滿是大葉芹。雖然是小孩子,一上午也是可以採上一背筐。刺嫩芽屬於比較珍貴的山菜,因為珍貴所以比較難採,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所以採刺嫩芽的時候都是自己去。
大葉芹剛下來的時候是連葉一起採回家的,後來就不要葉了,專門要莖杆,這在現在看來是很奢侈的。還有一種山韭菜,味道極佳,量少,長的和一種有毒的草很像,特別難採。再後來,蕨菜、猴子腿、牛毛廣等蕨類山菜陸續登場,不過在我的記憶中這類山菜一般都是大人採摘,家中也不怎麼吃。
過了六月,採集山菜的季節結束了。
現在想想當時採集山菜也是充滿了風險,經常遇見毒蛇,還有就是一種名叫「草爬子」的昆蟲,很討厭,專門叮咬人身上的隱密部位。後來才知道,「草爬子」的學名叫蜱蟲,被它叮咬後可能患上一種叫「森林腦炎」的疾病,很可怕。
舌尖上的山菜
《舌尖上的中國》是很好看的一部記錄片,我看了很多遍,但我認為它還是有欠缺的,主要是對東北美食介紹的比較少,特別是對我家鄉的山菜。
在那個缺肉少油的年代,山菜最直接的吃法就是蘸醬吃,現在看來是一種很健康的吃法。像小根菜、婆婆丁洗淨後可以直接蘸醬吃,其他的山菜用沸水焯過後都是蘸醬吃的。如果家庭條件尚可,吃法就多了。
小根菜切碎和雞蛋炒著吃,鮮美無比,如果用它做餡,包煎餅盒子更是好吃。大葉芹可以涼拌,可以熱炒,最主要的吃法是做餡包菜乾糧和餃子,不過我們吃的最多的是用玉米面包的菜乾糧,因為那個時代幾乎見不到肉。
刺嫩芽用水焯過加調料醃漬後裹上蛋液或是乾粉油炸是待客的上品。薺薺菜和土豆一起煮湯,能鮮掉下巴。苣蕒菜切碎和上玉米面蒸出來的菜糰子也是美味。刺木果棒涼拌最好,如果炒肉吃也絕對不差。蕨菜、猴子腿、牛毛廣剛採下來就吃有一種苦澀的味道,一般都是醃製或是曬乾後冬天炒著吃或是涼拌吃,別有一番滋味。
現在不少家庭在春天將山菜放入冰箱冷凍留著冬天吃,但味道並不好,倒是醃漬成鹹菜後很好吃。讓我念念不忘的是一種叫四葉菜的山菜,做湯也是很好的,不過我有幾十年不見它的蹤跡了。
現在人們還用一種叫黑瞎子芹的山菜和土豆一起做湯,飯店裡賣的很火,幾十年前我們根本不吃,因為它有一種中藥的味道。不知道是舌尖適應味道還是味道適應舌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味蕾也在不斷變化,但山菜的味道確始終伴隨著山區的人們。
迷茫的山菜、迷茫的人
隨著時間的變化,山菜也和人一樣隨時被改變著命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它不過是人們用來裹腹的東西,到了八九十年代又成了上不了臺面的棄兒。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養生的重視,山菜又鹹魚翻身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寵兒。無論是高檔飯店還是農家小吃,山菜都可以登堂入室。就是家庭餐桌上都以能擺上一盤山菜為榮。至於品質如何倒是無所謂了。
每到春天,從城市到鄉村,從山林田野到河邊溝渠甚至城市的公園裡都可以看到人們採集山菜的身影,採集的品種更是五花八門,高檔的不說了,就是以前餵豬的婆婆丁,灰灰菜,柳蒿都成了人們的腹中之物。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每當看到人們在餐桌上把大把的婆婆丁蘸上大醬送入口中時,不知道是基於它的味道還是祈求它的療效。
現在想想,過去和現在人們採集和吃山菜的想法不同了,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命,過去是為了活命,現在是為了長(chang)命!可誰又能長命百歲呢?無論是山菜還是家菜還是順其自然的好。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正在把山菜從山林野外請進暖棚進行人工培植,也許過不了多久真正意義上的山菜就會消失了,不知道這是進步還是倒退。
作者簡介:射天狼,吉林松樹礦人,現居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