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票房市場之外,《冰雪奇緣2》最值得期待的不是《Show yourself》與《Into the Unknown》誰能成為下一個《LET IT GO》,也不是艾莎騎馬踏冰河的場面,特效多麼精緻、多麼適合截屏作為壁紙,而是電影的線下衍生市場。
文 | 周銳
11月22日《冰雪奇緣2》國內、北美同步上映。全球輿論市場一邊說著迪士尼續集動畫的保守、缺乏創造力,一邊又忍不住在影片高漲的觀影勢頭下預測《Show yourself》會不會成為下一首神曲、迪士尼能賣出多少條公主裙。
——迪士尼的續集魔咒和童話生意,從來就不矛盾。
《冰雪奇緣2》時隔六年回歸,截止寫稿時間,國內首日票房4647萬,排片佔比達到36.4%,對比《冰雪奇緣1》國內票房,目前漲幅已經超過172%,但豆瓣評分7.7分,稍遜色於前作8.3分。
這個情況在意料之中。《冰雪奇緣2》國內一周前開啟電影預售,映前預售總票房超過4000萬,首日預售達到2541萬。有了迪士尼第一部建立起的IP認知度與粉絲積累,《冰雪奇緣2》在國內票房市場上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同時,迪士尼揮之不去的「續集魔咒」也在發揮作用,《冰雪奇緣2》國內電影口碑出現下滑。
這種情況在海外市場則更為明顯。《冰雪奇緣2》11月7日就在北美杜比劇院提前首映,預售開啟勢如破竹,據北美購票網Fandango和Atom Tickets確認,《冰雪奇緣2》預售票房已經超過《玩具總動員4》,創造北美影史動畫電影最高預售票房紀錄。
外媒預測《冰雪奇緣2》北美首周末票房或將達到1.2億-1.4億美元,全球首周票房則有望高達2.42億美元,如若成績實現,那麼該片將刷新迪士尼動畫電影非暑期檔首周末票房紀錄與動畫影史首周全球票房紀錄。韓國市場上已經因為《冰雪奇緣2》觀影人數過高而掀起了導演集體抗議事件。
但同時,《冰雪奇緣2》的北美口碑則創造了近幾年來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最差成績,爛番茄新鮮度77%,平均得分6.73/10分,在Metacritic上,電影綜合評分64分。「缺乏新意」成為原罪。
無可厚非的是,《冰雪奇緣2》在全球電影市場上都是一部備受關注的影片,而它本身的價值除了影片之外,還有更大的商業空間。
《冰雪奇緣2》國內票房「大躍進」,帶著「魔咒」跳舞的迪士尼
暫且不談海外市場《冰雪奇緣2》票房與口碑的倒掛現象,在國內《冰雪奇緣2》被期待著實現該系列的票房「大躍進」。
2014年2月《冰雪奇緣》在國內上映,而當時這部電影已經在海外市場公映了個多月,全球音樂市場風靡影片插曲《LET IT GO》,迪士尼這位雙手一揮世界就冰天雪地的魔法公主艾莎(Elsa)和她的妹妹安娜(Anna)則代表了諸多意象——迪士尼的女性向電影、音樂動畫、百合傾向、革命性批判了男權童話等——總之《冰雪奇緣》席捲海外。
但在國內,這部電影映襯著全球狂歡的氛圍,帶著一絲不明就裡的歡喜勁頭公映,最後國內公眾抓住全球流行熱潮的尾巴,象徵性的哼唱了兩句「let it go~」,給出了2.98億的國內票房,與其全球12.76億美元的票房相距甚遠。
今年《冰雪奇緣2》海內外同步上映,有了第一部的鋪墊,續集似乎才是這部動畫IP在國內真正發力的時刻。貓眼預測其總票房將達到8.12億,燈塔上各類媒體預測票房平均為8.81億,票房體量大概有了參照。
顯然,相比前作2.98億的票房,8億+是一次票房躍進。甚至仔細看,能看出兩面性,一面是國內電影市場對這部續集動畫電影的期待,一面是對2019年迪士尼電影的保留。
(以上統計國內票房過億進口動畫續集電影)
近十年來,不管是好萊塢動畫電影巨頭迪士尼、皮克斯,還是索尼、福斯、夢工場等好萊塢製片場,也不管在海外市場憑藉情懷、IP等取得多好的成績,國內進口續集動畫電影的票房基本在2-3億徘徊,如《神偷奶爸3》這樣票房過10億的續集作品,10年來也只有一部。
國內票房市場上,所謂的動畫續集魔咒,與其說是迪士尼的,不如說是所有好萊塢電影公司面臨的困境。國內觀眾對進口動畫續集電影難有共情感,即便如《玩具總動員》系列代表著皮克斯與3D動畫電影24年來的情懷與歷史,在國內也是溪流入海,難見浪花。
所以,《冰雪奇緣2》的票房預估已經是近10年來的高峰數值。只是,這個數字放在迪士尼身上,是對2019年迪士尼的保留。
今年迪士尼在國內票房市場上,除了漫威《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驚奇隊長》兩部電影累計票房超過52億,其他《沉睡魔咒2》《阿拉丁》《玩具總動員4》真人童話、動畫續集電影票房均未超過10億,成績較為亮眼的是CG版《獅子王》,票房8.29億。
這一年迪士尼在國內的持續投入,讓業界認知到迪士尼IP的短板,漫威電影宇宙在國內有著較高的收割能力,但迪士尼的動畫IP、童話IP等其他類型IP,票房置換水平並不穩定。
接下來12月20日將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是否將國內同步上映不得而知。只是參考星戰IP在國內慣性的水土不服,帝國迪士尼或許需要再開發出新系列IP為自己解開「魔咒」。
迪士尼帝國的威嚴:《冰雪奇緣2》背後的衍生生意
但公眾也大可不必為迪士尼感到擔憂,動畫續集在國內沒能獲得票房紅利,但在海外市場依舊是救市良藥。
數據顯示,截止上周日,北美11月票房累計尚未超過4億美元,新片中福斯的《極速車王》領跑市場,索尼的《霹靂嬌娃》不及預期,華納兄弟口碑大爆的《小丑》已經上映7周,票房進入長尾收割階段,市場等待著迪士尼的《冰雪奇緣2》前來救市。
而在票房市場之外,《冰雪奇緣2》最值得期待的不是《Show yourself》與《Into the Unknown》誰能成為下一個《LET IT GO》,也不是艾莎騎馬踏冰河的場面,特效多麼精緻、多麼適合截屏作為壁紙,而是電影的線下衍生市場。
2015年迪士尼前COO Tom Staggs對外表示,2015年冰雪奇緣的衍生品銷售收入是2014年的10倍,從2013年到2015年,《冰雪奇緣》衍生品的銷售收入達53億美元。媒體報導,從2013年至今,《冰雪奇緣》這個電影IP各種收入達到113億美元,其中衍生品收入達到95.75億美元。
國內動畫市場上一遍一遍的耳提面命,成熟的電影市場上電影的周邊衍生收入佔到整體收入70%,但無人能實現這個願景。而迪士尼與《冰雪奇緣》做出了教科書般的樣本。
從2013年《冰雪奇緣》公映之後,迪士尼的IP線下衍生開發就體系化的展開來。從電影DVD、圖書、公主娃娃玩具、公主裙到周邊相關的角色開發、遊戲、美妝服飾等IP授權,最後落地主題樂園,形成一個龐大的衍生市場。
2014年電影DVD首日銷售達到320萬張,美國奧蘭多樂園建立《冰雪奇緣》主題區,遊客為見公主們排隊時間長達300分鐘。而艾莎、安娜的公主裙,全美賣了300萬條(標價149.95美元),收入達到4.5億美元,公主娃娃則成功取代了「芭比」,成為去年聖誕節美國女孩最想要的聖誕禮物。
迪士尼還發布了《冰雪奇緣》主題食品以及醫療保健品,包括果汁、酸奶、家用OK繃、牙線等。
這其中能看見迪士尼完整的IP產業鏈,從媒體網絡、影視娛樂、消費品、互動娛樂到主題公園及度假村,環環相扣。
2014年財年在《冰雪奇緣》的推動下,迪士尼服務類收入增長了30億美元,達到400.2億美元,消費品收入增加8億美元,達到86億美元,同時迪士尼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收入增長了7%,音樂發行收入也有所增加。
可以說,2014年《冰雪奇緣》是迪士尼的王牌之一。這讓人充分期待《冰雪奇緣2》能否會為迪士尼帶來更大的收益。
目前勢頭一切良好,《冰雪奇緣2》首映後,迪士尼同步發布了最新財報,截至2019年9月28日,迪士尼營收為19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90.4億美元,同比增長34%。11月8日當天收盤,迪士尼股價上漲3.76%,報137.96美元,迪士尼影業、主題樂園主題樂園、體驗和消費品部營收均有增長。
現在暫時不能判定《冰雪奇緣2》從電影市場到衍生市場,將產生多大的商業價值,但是它出現的節點無疑是重要的,大背景下是需要這部電影提振北美、國內票房市場,對於迪士尼而言,電影恰逢財報公布、流媒體Disney+上線。如果《冰雪奇緣2》再掀起一次「let it go」熱潮,那麼此後迪士尼的IP迭代、流媒體戰爭等都將輕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