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繪製出「買菜地圖」 可掃二維碼查看 已有農貿市場126家

2020-12-15 大河網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李興佳

  過去的2018年,鄭州市民的「菜籃子」有了新變化。新的更具時尚範兒的農貿市場建成開業了,比如全日丹集市;老的舊的農貿市場退出了,比如外遷的陳寨蔬菜批發市場、毛莊農產品批發市場。

  新舊更迭後,鄭州現有農貿市場多少家?能不能滿足現有居民需求?又有多少家達標?

  曾經鄭州農貿市場缺口大,一次得買夠三五天的量

  「菜籃子」牽涉到市民的「飯桌子」「米袋子」和「果盤子」,是一座城市的民生所系。農貿市場建設是「菜籃子」工程的重要一環。從2016年開始,鄭州進行公益性標準化農貿市場新建改建工作,並被列為每年的民生十大實事。到了2018年,鄭州更是制訂了3年行動計劃:要求3年內農貿市場數量增加至200家。

  評價農貿市場建設工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數量和質量,換句話說,也就是農貿市場缺口和合格率(達標率)。

  先說下農貿市場缺口。來自鄭州市市場發展局的說法稱,2016年3月份,鄭州城區僅有農貿市場89個,且分布不均勻,距離10分鐘步行圈太遠。根據輻射半徑和服務人口來計算,鄭州需要240個農貿市場,彼時還需要再建150個左右。8個月後,鄭州市市場發展局連續在2016年11月至12月對市內五區、四個開發區集貿市場進行調查,顯示鄭州城區農貿市場達到112個,但是尚存在128個缺口。

  「那個時候農貿市場少,買菜得去幾公裡外買,一次得買夠三五天的菜儲存在冰箱裡。」有市民回憶,「而且那個時候農貿市場光線暗,地上淌著汙水,空氣都是臭味,得踮著腳走路。」

  以上是2016年的情況,那年是農貿市場新建改建工作的開局之年。「買菜難」還是一個老大難,農貿市場缺口較大。

  如今二七區、中原區有多少家農貿市場?在什麼位置?

  3年後的今天,多項瞄準改變農貿市場尷尬境況的措施已遍地開花:2016年,鄭州市政府出臺政策,規定「達到1萬人的居住小區必須設置菜市場一處,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萬人配建,每處菜市場規模宜為2000~3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建設每年上榜當年度民生十大實事,2017年要求新建改建標準化農貿市場20家,2018年為15家……

  那麼,目前有多少家農貿市場?鄭州市市場協會近期摸底排查了農貿市場實際數量,並按照區域劃分,繪製出了「買菜地圖」。

  河南商報記者拿到了這份沉甸甸的「買菜地圖」。據不完全統計,二七區常住人口為80.15萬人(鄭州市統計局2017年數據),有農貿市場33家;中原區常住人口為76.88萬人(鄭州市統計局2017年數據),有農貿市場18家。這些農貿市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掃描左側二維碼查看吧。


  提問

  ①鄭州農貿市場現有多少家?缺口有多大?

  經過這幾年的新建改建工作,鄭州市現有農貿市場數量達到了多少家?

  鄭州市市場發展局市場管理處處長田建軍稱,2016年3月鄭州市農貿市場數量為89家,如今農貿市場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6家(不含縣市),「這中間有升級改造的,有新建的,也有關停的。」

  也就是說,兩年多時間,鄭州農貿市場新增了37家。

  而根據《鄭州市加快推進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和提升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規定,2020年,鄭州市農貿市場的數量要達到200家。

  ②鄭州現有的農貿市場,達標的有多少家?

  達標率是評定農貿市場的又一個標準。

  鄭州市市場發展局調研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年末,鄭州市城區集貿市場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的市場僅有15個,整體達標率只有13%。儘管當時管城區有14個農貿市場,惠濟區有2個,但是惠濟區和管城區達標率均為0(該達標率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行動中農貿市場的達標率)。

  而到了2017年「雙迎攻堅」集中治理前,農貿市場達標率不足17%,整體情況依然堪憂。「我們的市場由於歷史欠帳較多,基礎設施陳舊、配套設施不全。」鄭州市市場發展局副局長房廣明曾這樣評價當時的農貿市場,「很多市場制度缺失、管理缺位,破爛不堪、汙水遍地、垃圾成堆、臭氣燻天。」

  經歷了2017年度的集中整治行動,農貿市場達標率有了大幅提升,由整治前的不足17%提升到86%。2017年度,鄭州共整治提升了53家農貿市場,關停整改了27家。

  一年過去了,達標率有沒有新的變化?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發展局獲悉,截至目前,鄭州市126家農貿市場中,達標的有111家,達標率達到了88%。另外有15家因為硬體簡陋等原因未達標。

  記者手記

  往前數,在3年多前,鄭州市農貿市場缺口大,數百萬人口只有雙位數的農貿市場。部分區市民買菜甚至需要穿越半個鄭州,一趟要採購齊三五天的量,儲備在冰箱裡慢慢吃。

  對於菜農來講,當時的菜市場經營環境猶如噩夢,汙水橫流,臭氣燻天,冬冷夏熱,更談不上空調和新風系統。

  如果誰說幾年後菜市場會像超市一樣高大上,會被認為是笑話。

  只不過幾年時間,買菜變得像逛超市一樣享受,手機支付分分鐘搞定,可溯源系統讓蘿蔔、白菜有了身份證。

  不過,菜市場手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在保證商業化的同時兼顧公益性的平衡?農貿市場規劃何時出臺?國有資本如何參與公益性農貿市場建設?農貿市場餘下的缺口何時才能填滿?

  慢慢來,才會比較快。


相關焦點

  • ...河南具有代表性的古樹名木都有哪些;鄭州繪製出「買菜地圖」 可...
    鄭州政策有了,財政補貼如何申請、居民應該去哪申報如何申報都需要走哪些流程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還需政府做進一步細化。鄭州航空港區至開封城際公交 開跑10天被查扣9輛車「鄭州航空港區至開封開通了城際公交,這對兩地市民來說,是個好事!
  • 步行10分鐘「買菜圈」,距離鄭州還有多遠?
    鄭州市市場協會近期摸底排查了農貿市場實際數量,並按照區域劃分,繪製出了「買菜地圖」。河南商報記者拿到了這份沉甸甸的「買菜地圖」。據不完全統計,二七區常住人口為80.15萬人(鄭州市統計局2017年數據),有農貿市場33家;中原區常住人口為76.88萬人(鄭州市統計局2017年數據),有農貿市場18家。這些農貿市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掃描左側二維碼查看吧。
  • 視頻丨買菜還可以這樣 記者探訪紹興首家智慧農貿市場
    紹興市民楊先生在大江市場買了兩大袋蔬菜,然後他打開了支付寶付款碼對著與電子秤連接的POS機,不一會兒一張帶有菜品二維碼的小票被列印出來。「現在這麼先進了,還能看到蔬菜的產地。」楊先生掃了一下小票上的二維碼,他買的每一樣蔬菜的供貨商信息、產地都可以在手機上查看。選好東西,手機掃碼支付,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最熟悉不過的超市購物流程。
  • 鄭州這34家農貿市場可「零距離」配送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李錚近日,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獲悉,鄭州可「零距離」配送的農貿市場已增至34家。據了解,為了解決疫情期間市民外出採購蔬菜需求,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聯合鄭州多個轄區辦事處、社區物業展開「零距離」配送服務,第一個投放試點已於1月29日在河南省水利二局家屬院啟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4家農貿市場提供「零距離」配送服務,為疫情期間市民的菜籃子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零距離」配送服務共有三種方式。
  • 合肥:哪個菜市場有空攤位 掃掃二維碼一看就知道(圖)
    志願者為佔道經營商販講解菜場分布  昨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區美虹社區推出了自製的升級版「菜農地圖」,流動菜農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地圖上的二維碼,便能迅速了解附近4家菜市場是否有空攤位,而家境困難的菜農還可申請免費攤位
  • 買菜有小票 掃碼可溯源
    買菜支付後,智能電子秤列印出小票,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可溯源。記者 胡英華攝高淳超市化智慧菜場亮相,可線上交易(記者 胡英華) 環境整潔明亮、產品歸類有序,每個攤位上均配有電子屏,並提供購物小票……高淳區北漪路的北漪市場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後,26日正式開業,不僅可實現農產品溯源,還能實現線上交易、送貨上門等。
  • 買菜也能掃碼支付 紹興首家智慧農貿市場下月使用
    選好東西,稱重,手機掃碼支付,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最熟悉不過的超市購物流程。不用多久,市民逛菜市場也能有這樣的購物體驗了。記者近日獲悉,根據紹興市政府有關部署,紹興市供銷合作總社在下轄的大江市場從10月份起開展智慧市場試點改造工作,目前工程已進入尾聲,預計下月投入使用。
  • 鄭州城管繪製中原區賣菜地圖引導流動攤販(圖)
    這兩天城管隊員特意搜集了汝河路堵點周邊4座農貿市場、5個疏導點的位置和100餘個攤位,繪製出一份「中原區賣菜地圖」,希望那些每天在馬路上和他們「打遊擊」的商戶看到後,能夠儘快找到合適的市場和攤位,踏踏實實去做生意。
  • 合肥:哪個菜市場有空攤位 掃掃二維碼一看就知道(圖)
    志願者為佔道經營商販講解菜場分布  昨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區美虹社區推出了自製的升級版「菜農地圖」,流動菜農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地圖上的二維碼,便能迅速了解附近4家菜市場是否有空攤位,而家境困難的菜農還可申請免費攤位
  • 市投集市豐樂農貿市場店開業,鄭州智慧農貿市場再添「新丁」
    相較於傳統農貿市場,市投集市除了配套便民服務和智慧化管理系統,其國有公益屬性也讓菜價更加回歸民生。事實上,以國企「市投集市」為代表的一場「菜場革命」正在鄭州的各個菜市場中悄然展開。意外的是,菜場的進步並不僅僅止步於硬體設施,網際網路技術也被納入了各種買菜場景中。市投集市農貿市場內,每家商販的櫃檯前都擺著一臺智能秤和電子顯示屏,通過購物小票上的二維碼,消費者能夠追溯食品的供應鏈,並可以杜絕缺斤短兩現象。
  • 南京今年將改造101個農貿市場 提供空調WiFi二維碼
    改造後的農貿市場,環境提升,智慧化方便市民。本報記者 何鋼攝本報訊(記者何鋼)近日,光華路上的科巷菜場海福巷店完成升級改造,正式開業。記者了解到,根據農貿市場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全市要改造101家菜場,除提升環境外,智慧化改造也是其中重要內容。走進海福巷菜場的大門,右側是一家老字號燒餅店,顧客排起長隊,左側是一家鮮花店,生意也不錯。菜場每個攤位前都有一塊電子屏,攤主告訴記者,屏幕目前還在測試中,將來會顯示當天的菜價,還有自己的工商登記信息,買菜時掃一下屏幕上的二維碼就能付款。
  • 掃二維碼可追溯肉類蔬菜源頭
    5月16日,記者在東區三溪市場發現,該市場目前正在推進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待建設完成,所有肉類蔬菜均可掃碼追溯源頭。據市商務局內貿市場科負責人介紹,我市第一批肉菜追溯點共有60多個,第二批目前已建設完成約60個,計劃再建設456家流通節點,確保市民的菜籃子工程在流通領域可追溯。
  • 溫州288家農貿市場正常營業
    在各農貿市場門口,志願者們不但為進入市場的市民測量體溫,還仔細查驗健康碼。昨天,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 我市已有288家農貿市場恢復正常營業。為加強復市後的防控工作,各大農貿市場正擰緊安全閥門,全力保障經營戶、群眾健康。 市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農貿市場人流量大,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部分。
  • 海口今年將出現更多智慧農貿市場 市民買菜可跟現金說「拜拜」
    海口今年將出現更多智慧農貿市場  市民買菜可跟現金說「拜拜」  記者從海口市商務局了解到,今年起,海口將加大智慧農貿市場運行模式的推廣力度。  去年以來,海口在金貿文華市場、海玻市場、沿江三、城東等四家農貿市場成功試點智慧農貿市場,通過市場配置的「智能電子公平秤」,實現電子化支付。
  • 小攤掛上「二維碼」:買菜可以刷「手機」 中老年顧客接受仍有困難
    2017年5月24日訊,經常買菜的市民會發現,如今社區菜市場的不少攤位上,除了擺滿新鮮的肉蛋菜奶,還多出了一張張微信、支付寶收款二維碼。消費者結帳時不用再渾身上下翻找零錢,只要掏出手機就能掃碼支付。曾經最傳統、最土氣、最不被資本重視的社區菜市場,正逐步被微信、支付寶、中國銀聯、商業銀行等行動支付巨頭所重視,並成為它們爭奪的新陣地。
  • 業主下單、農貿市場免費送到家!鄭州34家農貿市場推出「0距離...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 小區業主下單,農貿市場根據訂單配貨,負責免費配送到家,業主再以掃碼形式領取,或者通過物業領取,這就是為了應對疫情影響下的社區「0距離」配送服務。
  • 湖北省圖書館新館有了二維碼電子地圖
    中國經濟網武漢12月28日訊(記者魏勁松 柳潔、通訊員餘願 劉莎莎)為打造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數位化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繼12月8日在新館開通4G網絡後,近日在新館內啟用了由中國移動湖北公司提供的二維碼電子地圖服務。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查看圖書館平面地圖,未來還可利用二維碼查詢館內藏書情況,並進行借閱者個人身份識別。
  • 鄭州今年將新建20個菜市場 看看離你家近不
    2017年鄭州「十大實事」中提出:全市建成區新建(改建)公益性標準化農貿市場20個。如今建設情況如何?昨天,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發展局獲悉,各個區的農貿市場有不少已經主體結構完工。其中,金水區已經確定新添一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一處農貿市場。 現象|一個被拆一個停業,老百姓該去哪裡買菜?
  • 武漢多家農貿市場變身智慧菜場 攤位設有電子屏買完菜還能掃碼評分
    每個攤位前都有一塊電子屏,屏幕上顯示了商販的姓名、電話、攤位號、經營品類和菜品價格,同時還有一個二維碼供消費者掃碼評分。「市場二樓設置有單獨的檢測站,對每天進場的蔬菜進行抽樣檢測,並第一時間在大屏幕上公示,讓消費者放心。」才華生鮮市場副經理吳新洲說。不僅購物區明亮整潔,場內的殘障人士專用公廁、分類清晰的垃圾桶、方便商戶和乘客進出的電梯等配套設備一應俱全。
  • 智慧農貿市場系統哪家好?麥菜讓買菜也能玩出新花樣!
    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得好不好,還是逛菜場的老百姓最有發有權。在應用麥菜智慧農貿市場系統成功轉型的農貿市場中,老百姓除了買菜還能玩出不少新花樣,讓市場收穫了大量的好評。(二) 買菜體驗輕鬆評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優質的商品與服務對消費者來說自然評價也會更高,也會更傾向於選擇,而且通過長期的口口相傳在無形的成就了品牌效應,於菜市場入駐商戶而言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