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風子紅的旅行專欄,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旅行與生活。今天我們來聊聊景德鎮陶瓷藝術館。
陶瓷是一種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年輕又古老的藝術。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歲月中,人們因為生活的需要而創設了形態備異,豐富多彩的陶藝。它因人們的生存和生活而形成和發展,更是在淳樸的藝人手中一步步升華,每一件陶藝都蘊含著一定的生活指令,都潛藏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和獨具特色的美感,使中國陶瓷博大精深,陶瓷的藝術源遠流長。
景德鎮陶瓷藝術館,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建館最早、藏瓷豐富的一所陶瓷藝術專業性博物館,展館內通過5個展室的陶瓷藝術陳列,系統的詮釋了景德鎮1800餘年瓷業薪火相傳,發展脈絡完整的歷程,從而讓我們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景德鎮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郭沫若親筆題寫的「景德鎮陶瓷館」六個大字鑲嵌在門樓上,該館建於建國初期,後規模不斷擴大,展館內通過5個展室的陶瓷藝術陳列,系統的詮釋了景德鎮1800餘年瓷業薪火相傳,發展脈絡完整的歷程,從而讓我們能夠直觀地了解到景德鎮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舉世聞名的瓷都。
這所陶瓷館裡展示了上千件陶瓷文物,展品那是相當豐富了。年代久遠的陶瓷藝術品,看起來粗糲,但從美學角度來看,陶器的輪廓線,如同中國畫的中鋒線飾,均勻對稱、委婉曲折,剛柔相間、變化豐富。有的採用極為複雜的工藝,將陶器打造的造型考究,繪製精湛細膩;有的運用誇張手法,採用彩繪陶或彩色釉陶製品或是瓷雕,突出人物形象,或妖嬈多姿或怒目威武,百花齊放,形象生動。
魏晉青釉樓臺穀倉蓋,其胎體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釉面不甚勻淨。以百鳥爭食、歡慶豐收、牲畜滿欄等立體雕飾展現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江南吳地莊園五穀豐登的場景,散發著濃鬱的生活氣息。
正德琺華彩觀觀音坐像,在中華陶瓷史上,琺華器在元、明時期的山西、景德鎮曾盛極一時,深得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喜愛。其特殊的裝飾效果和獨特的地方特色,成為中華陶瓷史上的一朵絢麗奇葩。江西景德鎮於明代永樂時期開始仿製琺華器。所不同的是山西琺華器為陶胎,景德鎮琺華器為瓷胎。在工藝上,景德鎮琺華器先瓷胎成形,經高溫燒成素胎後,再在胎面用釉料堆塑成立體狀的花紋,填以綠、黃、白、紫等色,再入窯低溫二次燒制而成。
唐青釉雙系盤口壺,器形規整,精美,古樸而端莊。
崇禎五彩仕女圖罐,此罐畫工精湛,人物栩栩如生,堪稱那個衰皇帝時期五彩精品。
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的瓷板畫,戴笠釣叟和背簍稚子,形象生動而逼真。
雪滿梁園圖瓷板畫,布局精巧,氣韻生動,畫藝高妙。
「文革」開始後,素來在神話人物和動物瓷雕中各顯神通的瓷雕藝人與陶瓷學院培養出來的雕塑創作新人被時代的紐帶牽在一起,他們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集體智慧的結晶創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絕世珍品。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獲獎陳列室,感受到一種新的時代氣息,許多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的創新和發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景德鎮陶瓷館堪稱一部陶瓷文化的鴻篇巨製,既展現了歷代陶瓷文化,又反映了現代陶瓷新成果,既有歷代精湛的御窯產品,又有自由奔放的民窯瓷器,既有完整的藝術珍品,又有重大史料價值的歷代窯址出土的瓷片標本,充分展示了瓷都悠久燦爛的陶瓷文化和制瓷歷史,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讓遊客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