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青年豫劇團新年赴蘇滬慰問河南老鄉

2020-12-15 大河客戶端

記者 劉黎明 文 侯乃昌 圖

2018新年假期的3天時間裡,當大家都在歡度新年的時候,安陽市青年豫劇團的40多位演職人員,冒著嚴寒,千裡迢迢來到蘇州上海,為河南老鄉帶來了特別的禮物——豫劇大戲。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為在這裡工作、學習、務工的老鄉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和家鄉人民暖暖的問候。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當2017年12月29日晚上10時許,劇團一行經過18個小時的路程來到美麗的蘇州城時,迎接他們的是鮮花和掌聲,蘇州的老鄉們堵在車門口,向每一位演職人員送上問候,並準備了豐盛的歡迎晚宴。此時,所有演職人員都忘記了一路的疲憊,感動地落下了熱淚。一時間,這裡成了溫暖的海洋。

隆冬時節的蘇州城,冷冷的空氣裡夾帶著潮氣,所以並不顯得很冷。30日早上8點鐘。所有演職人員都來到了演出地點中國崑劇院。安陽市青年豫劇團團長範勝男和蘇州河南商會豫劇團團長劉兵開始給大家安排排練事宜。著名豫劇板胡演奏家、作曲家牛治安帶著樂隊早已進場。著名豫劇崔派掌門人張寶英的弟子劉愛英老師也和大家一樣早早來到這裡,一絲不苟地準備著。她深情地告訴記者:「這裡的老鄉真的好熱情,我們沒有理由不把戲演好。這是我們大家一致的心願。」

下午1點30分,第一場演出就要開始。很多老鄉便在1點來到了這裡。來自駐馬店遂平縣的王真老夫婦告訴記者:「看一場家鄉的戲太難得了,生怕來晚了沒座位,就在街上吃了一點就急急趕來了。」他說,他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了,看上家鄉戲也就是這兩年的事兒。他希望這樣的演出多一點。

1點20分,走進這座現代化的劇院,樓上樓下已座無虛席。一陣陣鄉音在這裡交匯,既溫暖又熟悉,每個人的臉上都表現出期盼和微笑。好戲即將開始,大家在熱烈討論著今天的演出劇目《秦香蓮後傳》。

1點30分,大戲在熱烈的掌聲中拉開帷幕。這齣戲由團長範勝男和恩師劉愛英聯袂主演,兩位豫劇明星的出場和精彩演出,獲得了陣陣掌聲。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高潮迭出,老鄉們大呼過癮。「我是湯陰縣的,從小就喜歡唱豫劇,來到蘇州後唱的機會少了,我就自己練,後來蘇州河南商會豫劇團成立,我第一個報了名。這次家鄉的豫劇團來演出,我不能錯過這個學習的好時機。」今年20多歲的小夥林海激動地對記者說。上海豫韻流芳豫劇團 單紅玲 說,家鄉的老師們不但戲演的好,而且非常敬業,每個細節都演的很到位,沒讓我們失望。

第一場演出結束已是下午五點多,而晚上的戲7點就要開始。演職人員只有一個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為了節省時間,團裡決定就地吃盒飯,吃完後馬上進行化妝,準備下一場演出。安陽市青年豫劇團副團長劉淵告訴記者:「這麼緊張的演出還是第一次,但為了鄉親們,我們也是拼了。」

場內緊張異常,場外老鄉們也沒閒著。有的根本沒出去,就在劇場買點方便麵吃,有的吃點帶的零食,大家都在為在蘇州的最後一場演出忙活著。

晚上7時整,豫劇《三娘教子》準時上演,記者在現場看到,晚上來的人比下午的人還多,團長範勝男不顧勞累,這場仍擔當主演,且有大量的唱段。但她沒有絲毫的疲憊,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精神飽滿,唱腔洪亮,給在場的老鄉們帶來了精美的豫劇享受。最讓人感動的是,演出結束後,老鄉們高喊「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她又連續加了兩段戲。事後,她說:「只要老鄉們喜歡,我就會滿足他們,她們對家鄉、對豫劇的愛,真的讓人很感動。」

演出結束後,老鄉們湧上臺紛紛與兩位主演劉愛英、範勝男 合影,臺下的老鄉們這時有人高喊「明年還來呀,我們等你們!」樸實的話語響徹整個劇院,大家都又激動地鼓起了掌。杭州豫劇社王振說,這是激動,幸福,期盼,更是沉甸甸的感謝!

為了31日上午能夠在上海演出前多排練一會。劇團決定晚上立即啟程去上海。到達上海市已是晚上11點多,夜色下,幾個年輕的演員還在那哼唱著。。。。。。

在上海的演出時間是下午1點30分,地點在市中心地帶徐匯區徐家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上海豫劇社的負責人劉尚剛 告訴記者:「選在這裡就是方便更多的河南老鄉來觀看,我們事先印了宣傳單,網上發了演出信息,很多老鄉都要來呢。」正像這位負責人說的,下午一開場,上下兩層的座位全滿,記者也被擠到了樓上一角。下午的戲依然是《秦香蓮後傳》,還是兩位主演上場,掌聲和鄉音、唱段匯成了一曲濃濃的情感交響樂。叫人陶醉,回味無窮。

演出結束後,上海豫劇社的老鄉們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年輕的演職員們此時才感到又累又餓,此時離2018年新年的到來只有一個小時了。而明天,為了減少費用開支,他們不再去欣賞繁華的上海大都市,而要匆匆踏上回鄉的路。

記者了解到,為了此次演出成功,蘇州河南商會、蘇州商丘商會籌備委員會、蘇州南陽商會籌備委員會的企業家們慷慨解囊資助。蘇州河南商會豫劇團、上海豫劇社、上海豫韻流芳豫劇團、杭州豫劇社的演職人員也做了精心的準備,還有喜歡豫劇的安徽錢新兵等人都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完成了這道迎接新年的豐盛大餐。 蘇州優正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來信、蘇州市藍天膳食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廣兵、蘇州杜爾氣體化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進軍都表示,能為家鄉人做點事非常高興,只要老鄉們感到滿意就是對他們的最大鼓勵和表揚,他們也會一如既往地做好這件事,更希望在長三角的河南企業家們多多參與進來,共同把這種好事做強做大。讓在長三角的老鄉們多享受到高質量的豫劇盛宴,共同推動豫劇文化在長三角地區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來源:大河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安陽青年豫劇團新年赴蘇滬慰問河南老鄉
    記者 劉黎明 文 侯乃昌 圖2018新年假期的3天時間裡,當大家都在歡度新年的時候,安陽市青年豫劇團的40多位演職人員,冒著嚴寒,千裡迢迢來到蘇州上海,為河南老鄉帶來了特別的禮物——豫劇大戲。安陽市青年豫劇團團長範勝男和蘇州河南商會豫劇團團長劉兵開始給大家安排排練事宜。著名豫劇板胡演奏家、作曲家牛治安帶著樂隊早已進場。著名豫劇崔派掌門人張寶英的弟子劉愛英老師也和大家一樣早早來到這裡,一絲不苟地準備著。她深情地告訴記者:「這裡的老鄉真的好熱情,我們沒有理由不把戲演好。這是我們大家一致的心願。」下午1點30分,第一場演出就要開始。很多老鄉便在1點來到了這裡。
  • 河南「最有朝氣」青年豫劇團,豫韻唱響邯鄲
    (河南)豫劇板胡藝術中心副會長、著名板胡演奏家、作曲家牛治安擔任音樂總監。河南省安陽市青年豫劇團是河南省內乃至全國目前最年輕而最富激情的豫劇團。河南省安陽市青年豫劇團,在張寶英老師、劉愛英老師、牛治安老師的悉心關懷下,在範勝男團長的帶領下,始終不忘初心,心繫人民群眾,堅持紮根基層、文藝為民的服務理念,藝術上精益求精。
  • 湖北天門:南陽豫劇團為老鄉送去家鄉戲
    近日,南陽市豫劇團來到湖北省天門市蔣湖農場,為建設湖北的河南老鄉送去了家鄉戲,以濃濃的鄉音表達深深的鄉情。「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
  • 河南青年】安陽青年企業家樊景印:言出必行 以信為盈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關心、重視青年成長,在多次講話中勉勵新時代中國青年,「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河南的青年群體,對夢想的執著與努力,造就了這片熱氣騰騰的中原大地。映象網特推出《向上吧!
  • 濮陽市豫劇團在鄭州「大石橋有戲」的火爆現場
    唱響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由濮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河南豫劇院青年團主辦的濮陽市戲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濮陽市豫劇團)專場演出7月15日下午3點在鄭州京沙新生活廣場舉行。
  • 學經驗重在力行 ——三論我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學習考察
    □河南日報評論員  東風浩蕩,中原帆滿。緊跟習近平總書記步伐,我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奔江蘇、看浙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如此大規模的學習考察活動,對河南來說並不多見。
  • 漯河市豫劇團兩場大戲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完美落幕
    本刊訊 7月23日晚,隨著豫劇《七星劍》的謝幕,「魅力中原·老家河南」系列演出之漯河市豫劇團兩場大戲,在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完美落幕。河南豫劇院,河南豫劇院一團、二團、三團、青年團,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河南省演藝公司等單位領導,以及賈廷聚、劉景亮、王惠、張海龍等藝術家、專家到現場觀看,並祝賀演出成功。《河南戲劇》編輯部、「周迪有戲」、「河南信息·戲曲廣播」等戲曲媒體給予關注報導。
  • 河南戲曲名家慰問在豫西藏離退休老同志
    非常感謝這次戲曲名家慰問活動,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豫劇演出。"6月29日,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組織李樹建、虎美玲、常小玉、申小梅、胡希華等戲曲名家慰問在豫西藏離退休老同志。離休幹部蘇先生告訴大河網記者,"我老伴兒今年已經84歲了,她是鄭州人,特別喜歡聽豫劇,每次聽到豫劇的曲兒她就覺得很開心很舒服。"
  • 為什麼河南安陽屬於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看完後明白了!
    為什麼河南安陽在地理位置上屬於河南,但方言卻不是河南話?這兩種方言我都會說,應該能很清楚的回答你。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小的時候也很困惑,為什麼我生活的地方每變一次,周圍的人說話都不一樣呢? 要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來確認一下你所說的安陽話的使用範圍。
  • 上海市河南商會「重陽節」豫劇演唱會在滬舉行
    文/上海市河南商會選稿/王強10月25日下午,由徐匯區凌雲街道辦事處、上海市河南商會、上海市洛陽商會、上海豫劇團聯合舉辦的「丹桂飄香,豫韻流芳」重陽節豫劇演唱會在上海凌雲劇場舉行。觀看演出的有原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眾一、原東海艦隊副司令王志國、原東海艦隊副政委張春發、原徐匯區委常委武裝部長張兆國等領導,還有在滬河南豫劇愛好者,以及專程從蘇州、杭州等地到場觀看的戲迷朋友,整個劇場除了疫情防控分界線,幾乎座無虛席,全場300多觀眾一起共同度過一個不同尋常的重陽節。
  • 河南民間藝術團隊首度聯袂登臺 整月不停引爆綠城
    據了解,參演的有河南小皇后豫劇團、河南省海連池曲劇團、河南省素雅青年劇團、河南明星擂主大愛劇團、安陽市青年豫劇團、漯河市新星曲劇團、鶴壁淇河豫劇院、安陽唐派藝術研究院劇團、濟源市濟水曲劇團、鄭州市戲迷協會劇團、河南新鄉大北農豫劇團、武陟鄭小青豫劇團等十二個民營院。同時,河南地方優秀文化代表——河南墜子等曲藝形式的傳承人也將在現場獻藝。
  • 「安陽有戲」文藝演出活動助「燃」夜生活
    為了打造創意文化不夜城,發展夜間經濟,促進安陽市城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繁榮,經過精心籌備,7月6日晚,「安陽有戲」文藝演出在文峰匯·十二府東廣場正式啟動,觀眾在夜色中觀看了精彩的戲曲節目。  「安陽有戲」文藝演出在市豫劇團排演的甲骨文服裝秀表演中拉開序幕。
  • 河南戲曲名家慰問在豫西藏離退休老同志
    非常感謝這次戲曲名家慰問活動,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豫劇演出。"6月29日,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組織李樹建、虎美玲、常小玉、申小梅、胡希華等戲曲名家慰問在豫西藏離退休老同志。離休幹部蘇先生告訴大河網記者,"我老伴兒今年已經84歲了,她是鄭州人,特別喜歡聽豫劇,每次聽到豫劇的曲兒她就覺得很開心很舒服。"
  • 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 蘇州市赴上海推介 共同開啟滬蘇合作新篇章
    原標題: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 蘇州市赴上海推介,共同開啟滬蘇合作新篇章   為積極探索推進「滬蘇同城化」 蘇州市赴上海舉辦長三角一體化對接說明會和城市
  • 「安陽有戲」文藝演出活動啟動
    「安陽有戲」文藝演出在市豫劇團排演的甲骨文服裝秀表演中拉開序幕。演員們身穿體現殷商時代風格的演出服裝,用形體舞蹈依次組成「有朋自遠方來」6個甲骨文字體,配以大屏字幕,由主持人予以講解,向現場觀眾解讀甲骨文。隨後,通過漢服服裝秀表演、曹魏武士服裝秀表演,向大家解讀「有朋自遠方來」6個字的隸書字體和繁體字,生動直觀地介紹了中國漢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開通 通州的文藝青年是這樣慶祝的……
    2020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開通運營,長三角沿海公鐵「任督二脈」由此打通,地處北橋頭堡的通州真正跨進上海一小時交通圈,這是通州新時代發展史上又一件令人鼓舞和驕傲的特大喜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建成在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臺灣豫劇團
    團體簡介:  臺灣豫劇團前身為「中州豫劇團」,自1953年起,於高雄左營落地生根,名為「飛馬豫劇隊」。隨著時代的變遷,於1996年1月1日起改隸國光劇團豫劇隊,再於2008年3月6日起改隸臺灣「文建會」,繼續為致力弘揚中原文化,傳承豫曲新聲而努力,期能累積豫劇藝術美學成就,積極拓展國際舞臺。
  • 王海玲談臺灣豫劇現狀:一個豫劇團半個河南人
    ■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  記者 胡曉芒 攝  今年上海國際藝術節上由臺灣豫劇團演出的新編豫劇《花嫁巫娘》頗為引人注目,不少觀眾都好奇怎麼臺灣還有個豫劇團。臺灣豫劇團是臺灣唯一一家職業豫劇團,在全團近50位演職人員中只有「半個」河南人。  土生土長臺灣人  王海玲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小時候喜歡的是歌仔戲,8歲開始學習豫劇時連一句河南話也不會說,滿口的閩南話。50多年過去了,王海玲說現在倒反而不會說閩南話了。
  • 「兩岸一家親」2018豫臺青年交流月夏令營在安陽啟動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高椏 陳文杰):7月9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河南省教育廳共同主辦的「2018河南省兩岸青年交流月暨第五屆臺灣大學生中原文化之旅夏令營」啟動儀式在安陽工學院舉行。來自兩岸28所大學的師生代表400餘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 安陽工學院黨委書記任中普、校長景國勳2020年新年賀詞
    同樣,2019年安陽工學院各項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師生員工團結奮進、振興安工的精神讓人感動。 2019年,我們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以「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抓黨建促發展,凝神聚力搞建設,使學校各項工作邁上了新臺階;學校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滿意的十大高校」、「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國內就業競爭力高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