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財鑑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首發作品,未經網貸之家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要問P2P網貸平臺最近在忙啥,十有八九的平臺會說在忙備案。按照規定,2018年6月底,是P2P網貸平臺的備案大限。拿到備案的平臺,終於從不尷不尬的身份成為正規軍。
這個時間點,正適合我們再次審視網貸,和「同行」比較一下,看看網貸真實的模樣。在這裡,我們選擇了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公司,與P2P網貸進行比較。
選擇的邏輯很簡單,這四類借貸機構都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借款人正規和常見的融資渠道,並且這四類機構的線上借貸產品有一定優勢。
人生有三大錯覺:有人敲門,手機震動,Ta喜歡我。
在網貸行業久了也會有三大錯覺:利率很高,體量真大,非常主流。
網貸帶來的錯覺,源於其一年到頭都很熱鬧,總想搞個大新聞,媒體和大眾樂於討論。上圖是網貸、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和網絡小貸2017年全年的百度指數。可以看到,網貸的百度指數明顯高於其他三類機構,話題性十足。
但是,網貸真實的模樣是怎麼樣的呢?這四類機構哪種更厲害?當然不能僅從話題性來討論,我們可以從以下維度著手對比。
(1)機構數量——P2P網貸平臺遠超其他機構
P2P網貸平臺>網絡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民營銀行
從機構數量來看,P2P平臺數量遠超後三者,甚至網絡小貸公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民營銀行數量之和不及P2P平臺數量的零頭。
由於最近網貸正在備案,網絡小貸被嚴管,預計這兩類機構在2018年的數量會有所下降。而隨著獲準營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民營銀行正式開業,數量則會不斷上升。我們估計,完成備案的P2P平臺最終會在500-800家,即便這樣P2P網貸平臺的數量也比較大。
(2)成交量——民營銀行當之無愧是王者
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P2P網貸平臺>網絡小貸公司
成交量是一個非常難比較的指標,單個機構之間差別太大。頭部和尾部的成交量,幾乎就不在一個數量級。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P2P網貸平臺>網絡小貸公司只是一個常規情況,頭部平臺的成交量可能突破這個排序位次。
從網貸來說,頭部平臺陸金服(陸金所網貸板塊),2017年的成交量在千億級別,此外紅嶺創投的成交量也在千億級別。微貸網、愛錢進和團貸網的成交量在600億元以上。但是,網貸之家2017年年度成交量第100名的平臺,成交量僅39億元,要知道網貸行業有1900家以上的平臺,排名第100名已經算個「好名次」。需要注意的是,網貸行業由於有債券轉讓和淨值標的存在,成交量並不代表流向借款人的放款量,放款給最初的借款人的金額或多或少要小於成交量。
相較而言,民營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網絡小貸公司的放款量就要「乾貨」許多,但是這些機構並不需要高頻次披露數據,所以市場上看到的數據較少。從市場上公布的數量來看,頭部民營銀行放款量早已破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放款量增速很快。網絡小貸公司放款量在2017年11月底之前增速很快,之後被嚴管放款量下降。
(3)淨利潤——消費金融公司絕大部分實現盈利
消費金融公司>民營銀行>P2P網貸平臺>網絡小貸公司
根據消費金融公司的股東公布的財務報表綜合來看,2017年上半年九成消費金融公司實現盈利,其中中銀消費金融2017上半年淨利潤6.45億元,招聯消費金融2017上半年淨利潤5.41億元。
有關數據顯示,5家首批民營銀行2016年全部盈利,其中4家淨利潤破億元,微眾銀行淨利潤4.01億元,但市場關於其他民營銀行的盈利信息較少。
P2P網貸平臺數量眾多,截至2017年12月底,116家接入協會信披的平臺中,有115家披露了2016年財報情況,2016年實現盈利的平臺數量為57家,佔比近50%。其中,宜人貸排名第一,2016年淨利潤11.16億元,微貸網排名第二,2016年淨利潤3.25億元。但是,P2P平臺數量眾多,接入互金協會信披的平臺至少算是資質尚可的平臺,全行業來看在2016年實現盈利的平臺佔少數。
網絡小貸公司鮮少披露盈利情況,從趣店和樂信的招股說明書,以及上市公司二三四五的財報中看出,這些擁有網絡小貸牌照的公司開始盈利。但是,在200多家網絡小貸公司中,實際開展業務的佔比很少,因此盈利公司的佔比也就更少了。
(4)槓桿倍數——網貸理論上無槓桿限制
P2P網貸平臺>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公司
槓桿倍數絕對算得上是P2P網貸的一大優勢。從理論上來說,P2P網貸平臺作為信息中介,無槓桿限制。阿基米德說,給他一個支點他就可以撬起地球。給P2P網貸平臺一個註冊資本,它便可以撬起幾百億元成交量甚至更多。同時,這個註冊資本並無強制規定需要實繳。
其他三類機構,商業銀行(包含民營銀行)在理論上的槓桿倍數可達到25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約為10倍(與貸款的風險權重有關),網絡小貸公司的槓桿倍數在1-3倍之間,與各地金融版政策有關。這三類機構中,商業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目前面臨的去槓桿壓力要小於網絡小貸公司。
P2P網貸平臺可能在近期出現「轉讓潮」
通過上述數據對比,可以看到站在運作一個平臺的角度,P2P網貸平臺是一個優勢和硬傷都非常明顯的機構。故而被備受爭議,但又足夠激起市場的熱情。
優勢:P2P平臺數量多,便於選擇合適的交易方;能夠高槓桿運作,幾千萬到數億元註冊資本金便可翹起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成交量;行業並不要求實繳,實際投入可能低。
劣勢:負面新聞太多,外界對這個行業有一定誤讀;借款人資質相對較差,是被傳統金融機構剩下的用戶;單個平臺成交量很難實現突破性增長,達到持牌機構的水平。
根據我們的觀察,網貸市場最近暗流湧動,不少平臺的控制人都有轉手平臺的計劃。但是,假消息與真消息齊飛的現在,行業中人都在觀望,等待備案結果。
我們分析,早在2018年4月底,晚在2018年7月底,市場會有一大波P2P平臺易主。轉手價格可能在綜合了累計成交量、待收金額、借款人數量、投資人數量、平臺是否有黑歷史、是否自建資產端、交易是否包含團隊等因素後,在幾千萬到數億元之間。
被交易的平臺,普遍是拿到備案的中部和尾部平臺,頭部平臺被交易的可能性不大,這類平臺會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套現。
誰會成為P2P平臺的新一輪控制人
P2P網貸平臺的新買家中,大多數希望P2P網貸平臺成為其合作夥伴的資金渠道,小部分已經有充足的資產端需要拓展資金端,還有小部分則是中介機構。
√電商平臺
在廈門之前五家擬備案公示的P2P網貸平臺中,我們找到了京東金融的身影。在這之前,京東金融一直宣稱,不涉足網貸業務,事實卻是對牌照相當有興趣。我們估計,在本輪備案以後,有電商平臺會加入網貸行業,以便為供貨商和經銷商提供融資方案。
√實體企業
助力實體經濟,是網貸平臺最近特別喜歡喊的一句口號。事實上,實體企業對金融的興趣確實不小,不少大型實體企業已經持有融資租賃、網絡小貸的牌照。同樣,擁有一家P2P平臺可以為上下遊企業提供資金來源,也是可以納入考慮的。但是,實體企業做網貸最大的障礙是容易被質疑自融,這點需要格外注意。
√消費金融
隨著消費升級,先消費後分期付款的模式被廣泛接受。旅遊、購物、家裝、房屋租賃等市場,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些機構有足夠的動力去擁有一家P2P網貸平臺或者與之合作。現存的P2P網貸平臺中,對接消費金融類資產的平臺很多,其中自建資產端的不少。
√汽車金融
目前來看,汽車抵押質押市場已經相當成熟,江湖排位初定。但是,汽車後市場才剛剛起步。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購車分期、汽車美容、汽車維修、駕校學習等領域,可能會有大突破。圍繞著汽車金融展開的一系列動作,可能會促使相關公司買下P2P網貸平臺。
√中介機構
互金領域的中介機構,已經盯上了可能完成備案的P2P網貸平臺。中介機構的優勢在於,他們可能知道更多非公開信息,能夠估計哪些平臺完成備案的可能性更大或者資質更好。雖然,現在P2P網貸平臺之間的交易熱還未正式興起。但接來下的幾個月,可以看到一些專業買家成為某些P2P平臺的股東,然後再將其轉手。
從機構家數、成交量、淨利潤、槓桿率等方面考量,民營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綜合實力較強。P2P網貸平臺數量較多,頭部平臺實體強勁,尾部平臺表現堪憂,網絡小貸公司與P2P網貸情況相似。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網貸備案的落地,P2P網貸可能憑藉其鮮明的優劣勢吸引眾多買家,市場將迎來平臺的轉讓潮,一大波P2P網貸平臺或將易主。
作者:財鑑
簡介:深刻解讀網際網路金融產品。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網貸之家專欄現全面公開徵稿,如若您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有興趣,恰好又喜歡寫作分享,可將您的作品發送至投稿。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300億未兌付!錢寶網龐氏騙局坍塌後,張小雷受審視頻首曝光!
踩雷三年血淚史:P2P平臺如何在我眼皮底下跑路的
90後女生:從月光族到理財月入3千+的收益
最高法定了!結了婚的你再也不會「被負債」了!
ICO又火起來了,參與前你必須知道這幾個點
基金突然賣瘋了!2018年哪些基金值得一買?
盤點大佬們的豪賭:馬雲認慫剃光頭,董明珠、雷軍賭注10個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