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哪門學科(甚至算不上學科)會像英語這樣讓中國學生充滿挫敗感。從小到大,學習數十年,雖然有些時候可以輕鬆的應對國內的各種英語考試,但是依然是打開美劇看不懂,翻開英語書籍讀不明白,碰到外國人說不出來。
感覺像學了一門假語言。看到別人講一口流利的英語,羨慕嫉妒恨啊!
那麼我們究竟能不能象別人一樣把英語學成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條件你得把以前對英語錯誤的目標、感觸、方法全忘光,一切重新開始,有基礎的不用半年,沒有基礎的一年左右,英語可以達到七八歲孩子說漢語的水平。
一、必須有正確目標。
咱們為什麼會學了數十年的假英語,根本原因就是目標錯誤。從小學到大學,英語學習無不是為了考試取得高分而學。然而,考試取得高分和英語的好壞並不是一個雙向的充分必要關係。
甚至,在高分的誘惑下,反而會讓我們對英語的學習走上歧途,比如過度注重應試技巧。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體驗,管他題目能不能看懂,反正答案能選對。管他聽力說些什麼,聽對幾個詞就能選得對。(如果你只是為了高分,那麼堅持學校教育吧,實踐證明學校為了應試採用的方法,是最有效方法)
因此,在學習之始,就得把學英語的目標弄對了,咱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工具,不是為了考試。當然,在你掌握了這門語言工具之餘,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只是副產品。
二、得象打遊戲一樣分解目標。
玩過遊戲的朋友都知道,一個好的遊戲會讓你樂此不疲!比如說老網遊傳奇大家都玩過,基本上每升一級都有對應的獎勵,如可以換裝備、學技能,不停的讓你的努力在遊戲中得到正反饋,於是你就可以始終保持一定的興奮程度在遊戲中奮鬥。試想,如果傳奇設計成,上來0級,必須練上幾個月,才能升一級換上木劍,升到幾十級打BOSS更是遙遙無期,你還有興趣玩麼?
學英語這件事,要比傳奇升個幾十級容易的多得多。但是也不能只是有一個終級目標,必須將我們的終級目標象玩遊戲一樣劃分成一級一級分級目標,這樣就可象玩遊戲一樣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英語。(目標如何劃分,請先關注,咱們今後會具體聊)
三、對英語學習得有個核心的方法。
信息爆炸的年代,學習英語方法論也層出不窮,從當初李陽的瘋狂英語三最法,到新東方,再到如今的什麼數學邏輯法,太多太多,亂花迷人眼。
有一種說法逐漸佔據上風,即是近年來提倡的輕語法、重實用的實踐主義,認為英語就是要多說、多用、多看、多聽。但是我們覺得,這並不一定正確。因為:
第一、實踐主義的來源是嬰兒學語。他們覺得學習語言就得象孩子學說話一樣,先是不管規則,就是模仿。這種觀點實際上將學習第二語言等同於學習第一語言,無視成人思維已經形成這一客觀事實,讓成人象嬰兒一樣學習語言並不現實;
第二、在具備語言環境的條件下,多模仿、多使用可能具備一定效果,但是國內學英語,一般而言還是沒有語言環境的居多。況且,即使具備語言環境,沒有好的方法,也不一定就能學會英語,如許多隨子女移居國外多年的老人,一句英語也不會說。
第三、所謂多用、多看、多聽只是模仿其之形,不能得到其之魂。英語的難點不在於聽說讀,最難的是英語思維,語言是思維的表達,不懂得老外的思維邏輯,語言永遠只能得之形。
綜上,我們學習英語的核心方法,就是要透過學習英語語言,掌握背後的思維模式,這裡所說的英語思維並不是要你在腦子裡用英語想問題,think in English.而是指用老外的思維方式去想問題 act in Englis。一旦思維模式掌握,英語不是難事。
最後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什麼是英語思維,比如,我們可以說:
go to school 也可以說 go to the school
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相信很多朋友不知道,實際上只要知道英國人對the的理解,那麼就立刻一清二楚,且再也不會用錯了。
那麼英國人是怎麼理解the的,這裡我們先賣個關子,請先關注我,以後咱們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