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區,位於南京市主城南部,是南京主城八區之一,也是南京主城東進南延的重要發展區域。
雨花臺區的名字聽著就非常新穎,很有現代氣息,此地建區歷史始於民國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源於民國時期的上新河區。因雨花臺位於境內,故名雨花臺區。
雨花臺系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所形成。相傳梁武帝時,高僧雲光法師在此築臺說法,感動上蒼,落雨如花,因此得名。
不過,很多人認為雨花臺是因為雨花石而得的名,雨花石為雨花臺的特產,在南京各種市場最為常見,夫子廟更集中了相當多的雨花石精品,一塊塊小小的石頭,靜靜地擺在攤位上,只是價格昂貴,也不知真假。
雨花臺的地形為南低北高,日常適合南門進北門出,出北門後翻過一天橋就是中華門,沿路再往北就可抵達夫子廟,邊走邊玩,是一條很好的旅行線路。
雨花閣,坐落於古雨花臺遺址上,也就是雲光法師設壇講經的地方,是為「雨花說法」,為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如今雨花閣為後期復建的,閣疊三層,簷卷四重。
木末亭,位於雨花臺東崗之巔,始建於明代。「木末」二字,感覺特別有意境,出自於屈原的《九歌湘君》「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句,意為高於樹梢之上。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聖臺。其實,提起南京的雨花臺,大家的印象中,這裡都是一個掩埋忠骨的地方,歷史上每每上演「山之上,國有殤」壯懷激烈的一幕。
木末亭北面是方孝孺墓,位於雨花臺的叢林深處。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老師,可謂是一代大儒,六百多年前,其為建文皇帝守節而被殘忍殺害。到現在為止,雨花臺的教育質量在南京還是可以的。特別是雨花臺中學的足球隊在江蘇很有名氣,曾蟬聯「省長杯」初、高中組雙料冠軍。
現在的雨花臺是南京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紅色旅遊的主要景區,這裡是革命時期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無數志士血沃聖土,其中留下姓名的僅2406人。
春色有情處處綠,雨花臺上草青青。隨著環境的美化,史料的豐富,多媒體展示功能的完善,如今的雨花臺,每年接待來訪者達600餘萬。雨花臺作為蘇南東路地區英雄靈魂安歇處,其中的每段事跡和傳奇,絢爛不遜五彩雨花,悲壯不輸千秋忠魂。
雨花臺區,現在是中國軟體名城的核心區,國家重要的軟體產業和信息產業中心,中國第一軟體產業基地,中國最大的通訊軟體產業研發基地。去年,雨花臺舉辦了中歐科技創新合作峰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80 億元。
「數字經濟看雨花」,已經成為江蘇科技界的共識。今年以來,這裡又加快南站高鐵樞紐經濟區建設,引入中航研究院、作業幫等優質項目,入駐企業總數超過 1500 家,商業總面積達 57.58 萬平方米。其中億元以上項目 75 個,公共安全人工智慧產業園、阿里巴巴螞蟻樂居等項目已經落地。
不可否認,當前南京市各區之間同質化發展、內捲化競爭日趨激烈。雨花臺區作為南京市主城重要板塊,在創新驅動力、產業競爭力、區域輻射力等方面壓力更大,可謂不進則退,必須堅持圍繞南京市地標產業布局,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同步發展、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雨花臺區重點打造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產業地標,擴大華為雲、中軟國際解放號等載體運營成果,推動相關產業聯盟落戶雨花,帶動上下遊企業集聚發展。
這就是悲壯的雨花臺,從會說話的石頭,幻化成了上空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