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嚼高麗棒:各種紀錄片把美洲文明吹上了天,但美洲原生文明沒有鐵器,也沒有馬,西班牙人一來很快就跪了,社會發展程度似乎也不高,那麼諸如阿茲特克、瑪雅、印加這樣的美洲文明發展程度能夠相當於舊大陸的什麼水平,能不能達到古埃及、早期的恆河文明以及中國的殷商的發展水平?
wdocra:金石並用時代,能比舊大陸落後個三四千年吧?
嵯峨白雲間:四大文明都是對金屬的使用有心得的,美洲那票應該是距今6,7百年前才能弄點鐵出來,之前青銅也很少。三星堆和殷是同時期的,那對金屬的掌握遠超南美那票。
三種不同的紅色:我覺得是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過渡時期吧。
義勇兵:相當於兩河蘇美爾時代,埃及古王國,中國殷商甚至更早時代吧。大概公元前2000到4000年之前。
沒有殖民者估計再發展個2000到5000年可以進入封建社會。
地鐵人:新大陸的文明由於交流不便所以都是瘸腿文明,瑪雅有文字沒有青銅器,印加有早期的青銅器而沒有文字。古埃及、恆河文明和殷墟都是文字和青銅器齊全的。
netmousexhxh:這不就是舊大陸銅石並用時代早期分頭各自開始點科技樹的模樣嘛!
schutzstaffel:阿茲特克銅器和文字都有就是沒有國家。
地鐵人:阿茲特克是國家,有銅製物件但是沒有青銅器,阿茲特克的文字只有表意而沒有書寫上的規範性,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文字。
eumenes:阿茲特克有國家,還是帝國。科爾斯特入侵時,一大堆不忿阿茲特克壓榨的附庸為西班牙人當帶路黨。
wdocra:亞歐大陸的文明所處緯度差別不大,文明成果容易傳播,兩河和埃及,兩河和印度在文明誕生之初就有交流,上古中國也在文明的交流中受益頗多,比如車輛的製造,小麥的種植都是從西邊傳過來的。美洲各個文明自己緯度差異巨大,生產方式推廣緩慢,差異巨大的氣候阻礙了文明的交流,印加人完全不知道北邊有阿茲特克人的存在。
生嚼高麗棒:社會發展程度如何?另外瑪雅的天文學還是比較發達的。
wdocra:瑪雅的天文學基本相當於託勒密埃及的水平,以瑪雅文明低下的生產力,有這樣的成就不容易了。
ice327:社會制度異常超前,印加的道路交通網比起羅馬或是秦朝的已經可以和羅馬或是秦朝相媲美了,某些制度更是先進得讓人吃驚,比如阿茲特克人的全社會覆蓋義務教育讓男女學生都能入學,還有印加全國實行退休養老制度由國家出錢贍養所有達到年齡的老人……
一般來說美洲文明就是用來給那些「文化決定論」或是「制度決定論」主張者打臉的最好範本,充分說明了缺乏物質資源和科技水平的文明就算在軟實力上做得再好也只有被當豬宰的份。
thelasthuns:去cancun看到的古蹟,建築水平都非常高,據說是阿茲特克
人建的,如果我說覺得比明代都不遜色,大家別打臉。
建築的布局、結構都不輸於明代,就是沒有萬裡長城或者故宮那種數量特別多的,阿茲特克人面貌明顯比瑪雅猛。
嵯峨白雲間:要是看小型的民居,是都差不多,只不過坎昆用的石頭更多,你看大型建築就差的多了去了,阿茲臺特做大建築還是金字塔那套,要能解決直角問題就可以了,解決直角問題埃及人4000年甚至更遠的年代就可以掌握了。但是他們對曲線,對圓的掌握跟明比起來就差遠了,明的大殿頂都有用上速降曲線的了。
wdocra:要說文明落後最慘的是澳洲土著,停留在中石器時代,如果說美洲文明落後舊大陸文明三四千年,澳洲土著的文明就落後舊大陸15000年開外了~
自我感覺良好:可以看看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裡面開頭說的比較明白了。
lmx1982:去看槍炮鋼鐵與病菌吧。
美洲大陸的發展要落後於歐亞大陸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環境的限制,缺少適合馴化的動植物,無法與其他大陸文明交流,南北軸嚮導致技術傳播緩慢。
如果沒有後來歐洲人的入侵,當時已經有了玉米等作物,也開始冶煉青銅的印第安人再過幾千年肯定也能發展出自身的文明來。
ycbl008w:沒有馬牛羊豬這些牲畜,美洲文明就只能停留在人力時代,農業發展水平得不到進步。
那時在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產量沒現代品種那麼高,提供不了像在舊大陸那樣多的剩餘物資供他們發展文化科技,而且洋流因素導致西班牙那個區域很容易從歐洲漂到美洲,所以美洲那兒是死地,沒法發展。
簫管遺音:大型力畜和發明輪子有關係嗎?
阿瞞親父曹香蕉:沒有決定性的關係。印加人有羊駝,但是沒有羊駝車。墨西哥土著知道輪子(用在陶土玩具上),但是沒有大牲口,而且貌似也沒有人力車。
左拉帖木兒:問一下,阿茲特克印加這種要不然沒金屬要不然沒文字的,卻能有效統治千萬人口複雜社會、都城幾十萬人,從「文明標準」的尺度看,到底應該怎麼看待?
schutzstaffel:借地兒問一下南美除了安第斯山周圍,還有沒有其他的文明?
ycbl008w:南美處在熱帶,雨林是文明的禁區,只有在高原地區才會出現人類大量聚集。
不夜之候:最近的考古成果發現,亞馬遜叢林,在巴西和玻利維亞邊境,曾有過一個巨大的農耕文明,存在於公元前後到13世紀,也跟瑪雅文明一樣,一夜之間消失。
推測應該有類似於印加帝國類似的帝制結構,而不是簡單的部落聯盟結構,因為現在發現的遺址包括5公裡長的木製吊橋,幾十米寬的道路,最大定居點可以容納5000人以上,及幾十個2000人的定居點,定居點之間通過道路連接。
eumenes:美洲文明相比歐亞大陸是很明顯的蹺蹺板發展不均衡。一方面生產工具還處於石器時代,連文字都沒有(瑪雅例外),另一方面無論農業手工業建築都發展出了極高的水準。
schrei-nicht:按說美洲這麼大,這麼多部落,結果發展出國家的就鳳毛麟角幾個,而且不是在雨林就是在山巔,太不符合常理了。北美密西西比河到大西洋的這片區域應當算是美洲最精華的土地了吧,為什麼反而沒有文明國家出現?
常公顧問崔可夫:科技樹點歪了真可怕……
地鐵人:攀科技樹攀的太晚了,北美玉米的大規模種植是到了500bc才開始的,到1491年北美的已經進化到酋邦時代了。
ycbl008w:沒有牛馬,農業沒法發展。
酒羊:種塊莖的文明沒幾個像樣的,美洲的形狀決定了印第安諸文明間交流很難,農作物很難傳播。
我就是桐城道:北美地區的農業發展的很緩慢,從中美地區傳來的玉米直到10世紀才培育出來適合當地氣候的耐寒喜溼的品種(現在的世界上大部分玉米也是這種品種)。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請登錄北朝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