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近期,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對美元匯率再度臨7關口。
昨日至今,滙豐銀行等外資行的外匯牌價現鈔/現匯賣出價一度突破7。
記者在滙豐銀行官網中的外匯匯率一欄中看到,截至10月31日下午4點30分,滙豐銀行外匯牌價美元對人民幣賣出價達到7.0095;到11月1日上午12點30分,顯示為7.0036,已然「破7」。對此,滙豐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道:「在監管規定的外幣結售匯匯率的浮動範圍內,滙豐中國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業務需求而綜合確定外幣結售匯定價策略。」
對於外資銀行的外匯定價,國泰君安宏觀經濟分析師解運亮向記者表示個人觀點稱:「這是一種市場行為,代表貶值壓力加大的一個信號。」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存在貶值壓力,主要是由於美國經濟平穩復甦,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元上行走強。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下,市場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離岸市場投機者趁機打壓人民幣匯率。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記者坦言:「銀行的外匯牌價破7,其中包括小額換匯的交易成本,但央行和市場主要關注中間價。」
「現價是即期價,跟中間價是有區別的。即期買入和賣出價由各銀行根據中間價上下浮動確定。」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價破7屬於正常事件,需要持續關注。」
除滙豐銀行外,花旗銀行昨日外匯牌價現鈔/現匯的賣出價亦是突破7關口,達到7.0016,今日則調整至6.9778。
目前,僅外資行外匯掛牌價破7,中資銀行外匯掛牌價則均穩定在人民幣中間價附近。
「我覺得目前來看實際上影響並不大,因為外資銀行的體量還是偏小。」解運亮補充道,「我認為不會蔓延開,如果一旦有更進一步的擴散趨勢,央行一定會出手。」
10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設在6.9646元,離「7」近了一步。隨後央行官網發布公告稱,2018年11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將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招標發行2018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央銀行票據,共計200億元。在市場看來,央行此舉有利於維穩人民幣匯率預期。
儘管人民幣匯率在7關口徘徊,但至此仍未突破。11月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24個基點,報6.9670。
「7是一個重要點位,人民幣貶值利好出口,但實際上會帶來更大的副作用,這個局面是我們無法承受的。」解運亮表示,一旦貶值預期形成,那麼資本外流情況將會加劇。2016就曾發生過類似的問題,當時市場上有非常強烈的貶值預期,導致企業和個人積極換匯,從而導致資本大量外流,資本外流背後是外儲的大量消耗。短期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會一直存在。
上周五,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已經並將繼續積極採取宏觀審慎政策等措施來穩定外匯市場預期。他還特別指出,「近些年來,在應對匯率和外匯市場波動的過程中,人民銀行、外匯局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政策工具,根據形勢的變化採取必要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對於那些試圖做空人民幣的勢力,幾年之前我們都交過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們應該都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