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旅遊節徐匯系列活動
1星火匯聚,點亮初心,講好徐匯故事
2海派之源,徐匯情懷,體驗品質生活
4實力惠民,文旅賦能,點燃消費引擎
精彩推薦
今年上海旅遊節期間,徐匯區推出的「梧桐深處丨建築可閱讀」主題活動由一套「建築閱讀手帳」開啟,通過特定地點的打卡即可積分免費兌換「建築可閱讀」特別體驗活動。
徐匯建築閱讀手帳
本次系列活動分別由織城研究室 UNO Studio、 BoJolly Academy和衡復文化組織設計,以「建築+攝影」「建築+音樂」「建築+藝術」「建築+非遺」「建築+教育」為主題,參與者可以在閱讀建築、漫步街區的同時,體驗「陶藝」「紙藝」「京劇臉譜」「絲網印刷」「攝影」「拼貼」等創意性課程。
本周末至國慶假期(9月26日至10月7日)的活動現已開始兌換及線上購買了!還不知道如何免費兌換的小夥伴們,請移步小編為大家準備打卡指南
但一場活動怎麼夠?秋高氣爽的上海這麼美,正是體驗好時候!
*9月26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3日
13:00-17:00 用攝影感受西岸
上海西岸所在的徐匯濱江地區曾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之一,承載了中華百年民族工業歷史。2010年,通過濱江工業遺存的保護性開發和公共開放空間的打造,上海西岸由傳統工業基地轉型成為了濱江景觀大道,沿途20多個文化藝術空間將現當代藝術帶入了徐匯區的城市生活之中。
不僅如此,西岸也是中國和國際著名建築師的舞臺,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等文化場館不光是為上海市民帶來了豐富的公共藝術內容,這些先鋒的建築作品在回應場地歷史記憶的同時,也為西岸帶來了新的活力,塑造了最具文化魅力的濱水空間面貌。
// 活動介紹 //
《工業遺存對話現當代藝術》活動主要將圍繞西岸優秀的當代建築作品展開。作為上海最大規模的藝術區,西岸的特色不僅僅在於豐富的現當代藝術內容,更在於那些裝載了藝術品和設計創意工作室的當代建築,在這裡,建築師可以更加自由地表達對於場地歷史、生態自然或者是建築空間本身的理解。活動希望以專業的視角帶領大家了解中外建築師在上海西岸留下的作品,並且藉助攝影和鏡頭語言去更好地理解建築空間設計的表達方式。
// 導師介紹 //
西岸美術館由大衛·奇普菲爾德建築事物所設計,位於上海黃浦江西北岸,佇立於8.5千米長的濱江帶上。美術館地塊呈三角形,位於寬闊的濱江綠化帶的最北端,龍耀路與黃浦江的交匯處。該建築不僅是矗立於項目基地上的一座獨立建築,也扮演優化基地與黃浦江、公園之間聯繫的公共角色。
西岸美術館內部展示空間除了三個主要負責呈現常設展與特展作品的展廳外,還包括一個特別項目空間,以及由多功能廳、盒子、智造展廳(其中包括工作室、遊樂場、兒童工坊)組成的地下一層。西岸美術館致力於以公共性和國際性為原點,突破美術館的固有範疇和傳統邊界,邀請多元人群參與現當代藝術的文化體驗。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4:00-15:30用畫筆體驗衡復
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簡稱「衡復」),是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優秀歷史建築最多、歷史風貌格局最完整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其建築群堪稱「居住建築萬國博覽群」。一百多年間,許多在中國社會各界頗有影響力的人物均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這些老房子成為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窗口。如本次活動主要開展地張樂平故居就屬於「衡復」名人故居項目之一(另有夏衍舊居、草嬰書房、柯靈故居)。通過復原這些文化名流居住時的原貌及相關書信、作品展陳,人們可以了解到文化名人的生活與創作歷程,了解作品背後的歷史故事。
張樂平,浙江海鹽人,中國著名漫畫家,其創造的漫畫人物三毛,家喻戶曉。
張樂平故居建於20世紀30年代,建築面積244平方米,是假三層近代裡弄式花園洋房。1950年6月,張樂平及其家人搬至五原路,他在此居住了整整42年。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包括《三毛今昔》等在內的大量漫畫、速寫、彩墨畫等作品。
張樂平於1992年辭世後,其故居經過修繕布置,旨在還原這位漫畫大師的創作環境及創作歷程。如今,故居一樓為展廳,分為百年樂平、大師漫畫、藝苑掇英、友人畫我四部分;二樓復原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張樂平居住時的原貌。以張樂平的人生經歷與藝術創作為線索,展陳包括文獻實物、歷史圖片、繪畫作品、影視多媒體,體現了張樂平的高尚人格、藝術成就及在中國漫畫史上的重要影響。
衡復風貌館建於1930年,俗稱「修道院公寓」,是一棟西班牙風格的公寓住宅,也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兩年的修繕、設計、布展,衡復風貌館於2019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日面向社會開放,目前已經成為徐匯衡復風貌區優秀歷史文化的綜合展陳空間。
館內有歷史回溯、城市更新、衡復建築、紅色記憶、百年人文等主題展廳,全面地回顧了該區域從開發到保護的歷程,系統地梳理了該區域的人文歷史。在展陳方式上,衡復風貌館利用全景影像技術、AR互動沙盤等新興多媒體手段,再現「衡復」經典建築之美,向更多市民遊客呈現具有衡復特色的文化旅遊綜合服務。
// 活動介紹 //
《我就是三毛》探索手冊內容
《家門口的博物館——我就是三毛》活動將主要圍繞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及他創作的漫畫人物「三毛」展開。活動形式包括:博物館美育微視頻《家門口的博物館·我就是三毛》;結合定製探索手冊與主創導師的帶領下參觀故居,孩子們會體驗到一次不同以往的參觀,配合多種互動遊戲,自由創作以及歡樂到直不起腰的弄堂遊戲,讓孩子們在無盡的趣味中去探索這座奇妙的故居和它可愛的主人。在行程最後,小朋友還將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衡復風貌館,了解衡復歷史與文化。
// 導師介紹 //
《家門口的博物館-我就是三毛》課程研發負責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人類學專業碩士,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任BoJolly Academy親子課程研發專家,參與研發製作親子美育課程《千萬別去博物館》系列,《家門口的博物館》系列等等。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4:00-16:15音樂街區的傳承與新生
被高雅音樂所包圍的音樂文化街區以汾陽路、復興中路為主幹道,以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黑石M+為代表,這裡名家輩出,佳作頻傳,蕭友梅、賀綠汀、周小燕等中國幾代卓越的作曲家、音樂家、歌唱家都曾在此生活、工作、創作。
黑石公寓,又名花旗公寓,建於1924年,創始人是美國傳教士James Harry Blackstone,漢名宋合理,並以其名字命名,號稱當時「最豪華的公寓」。民國總理熊希齡與毛彥文新婚蜜月時曾在此居住,著名歷史學家周予同也曾長期寓居於此。
上海交響樂團前身為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樂隊,是最早廣泛介紹西方音樂、最早演奏中國管弦樂作品、最早培養中國音樂人才、最早培養中國交響樂聽眾的樂團。音樂廳由世界級建築設計大師磯崎新和豐田泰久領銜設計,是國內第一個建在彈簧上的全浮建築。
上海市工藝美術博物館建於1905年,該建築原為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官邸。抗戰勝利後,這裡曾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個辦公地。解放初,中蘇友好協會上海分會入駐此地。1963年5月,在陳毅同志的關心下,上海民間最優秀的工藝美術家相繼在此工作和傳藝。美國前總統裡根、英國首相希思、拳王阿里、埃及總統夫人都曾來此參觀。
上海滬劇院是國家級滬劇戲曲藝術表演劇團,所在建築建於1919年,是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早期作品。初為萬國儲蓄會董事盤滕住宅,抗戰結束後為白崇禧府邸,又稱「白公館」。2017年相關管理部門決定將該建築用於上海滬劇院滬劇藝術傳習館。
上世紀80年代起,上海京劇院駐地於此,這裡見證了國粹京劇近40年來在上海的發展。上海京劇傳習館以「高雅、精緻、時尚」為特徵,實行「互動+體驗」的模式,旨在讓廣大市民真正參與到京劇文化的普及與傳承中。
// 活動介紹 //
本次活動將帶你徜徉音樂文化街區,感受音樂、建築與戲曲碰撞出的別樣火花。從黑石M+出發開啟元氣午後,途經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小白宮」(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白公館」(上海滬劇院藝術傳習館),最後造訪最新開館的京劇傳習館,一覽京劇大師周信芳的客廳;更有沉浸式互動體驗——上京演員、舞美為小朋友化妝、扮戲,讓孩子經歷一次「變成孫悟空」的奇妙體驗。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9月30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10月1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14:00-16:15音樂街區的傳承與新生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0月2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9:00-11:30博物館裡做陶藝
在上海中心城區西南,有一處百年文化建築群,孕育了近現代上海乃至中國科學文明發展,這就是海派之源徐家匯。1864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徐家匯創設土山灣孤兒院,因該院注重工藝美術培訓,故亦稱土山灣孤兒工藝院。自此,上海地區首次出現了近代意義的大規模工藝美術職業教育,掀開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頁。
今天的土山灣博物館,就是由土山灣孤兒工藝院舊址建築改建而成,也是孤兒工藝院僅存的建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牌樓」,正是由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內數十個孤兒經過近一年時間雕刻、拼搭而成的,這座牌樓曾作為中國工藝的代表,參展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
如今,土山灣博物館分牌樓廳、徐家匯廳、土山灣廳、傳承影響廳四大單元,以實物、照片、模型和歷史文獻為主要展出內容,配以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復原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昔日的場景,展示著其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
// 活動介紹 //
《家門口的博物館——中國牌樓de環球歷險記》活動,將主要圍繞土山灣博物館鎮館之寶——中國牌樓及其製作單位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故事展開,導覽員將帶著小朋友們來進一步認識中國牌樓,了解牌樓在中國文化中的內涵,了解這座牌樓從參展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到2009年回歸上海這百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那些十幾歲的孤兒們是如何製作出工藝如此精美、工程如此龐大的木雕作品的呢?他們的生活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活動將通過各種互動遊戲、自由創作等形式,讓孩子們從被動參觀轉變為主動探索,用童趣的眼光,了解這個地方曾經發生了什麼,這些事情對現在的我們有著什麼樣的不同意義。最後,孩子們還將在專業陶藝老師的帶領下,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作品,刻上土山灣博物館獨有的印記,獲得一段在土山灣博物館的美好回憶。
// 導師介紹 //
BoJolloy Academy創始人之一,「家門口的博物館」系列課程研發負責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學碩士,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曾就職於大英博物館、蘇富比(倫敦)拍賣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學系等,出版多本專業譯著。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4:00-16:15音樂街區的傳承與新生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0月1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9:00-11:30博物館裡做陶藝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4:00-16:00走進宋慶齡故居紀念館
衡復風貌區內人文薈萃、文脈悠遠,大批著名文化機構創設於此,約300餘位各界名流亦寓居於此,留下星羅棋布的名人故居與歷史遺蹟。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就坐落在衡復風貌區內,位於武康大樓斜對面。故居建於1920年,是一棟紅瓦白牆的假三層小洋樓。1949年春天,宋慶齡遷入此樓,在此居住了三十餘年,是她一生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故居館藏文物1.3萬餘件,基本陳列以故居主樓為代表,輔助陳列為宋慶齡文物館,以宋慶齡生平和寓所生活為主線,展陳孫中山、宋慶齡的手稿、信函、照片、生活用品等文物。這裡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活動介紹 //
活動將以觀看博物館美育微視頻《家門口的博物館·走進宋慶齡「可愛的家」》拉開帷幕,導師將帶著孩子們拿起定製探索手冊,一起到宋慶齡奶奶家做客。
活動將通過各種互動遊戲等形式,讓大家走進這座漂亮的小白樓,與宋奶奶隔空對話,了解宋奶奶那枚特別的金戒指背後的故事。
最後,還將有一場有趣的互動手工活動。製作一枚紙藝宋慶齡奶奶的戒指,或是加入一場木刻工作坊活動,讓孩子們留下快樂而又難忘的回憶。
// 導師介紹 //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0月4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14:00-16:00走進宋慶齡故居紀念館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0月5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13:00-17:00拼貼畫裡的老建築
衡復歷史街區可謂是上海「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精緻縮影。色彩明亮的拉毛牆面、拱券門廊、螺旋曲線的裝飾,充盈著西班牙式小洋房的熱情洋溢;紅瓦屋頂、木質屋架,英國式花園住宅庭院深深,引人無數遐想;還有眾多法國文藝復興風格以及地中海式花園住宅。衡復歷史街區就是一座開放式的歷史建築博物館,承載著上海獨特的城市記憶,展現出兼收並蓄的海派胸懷,是百年來東西文化交融的歷史見證。
// 活動介紹 //
活動將主要圍繞衡復地區豐富的近代建築作品展開。在近代上海,活躍著一批優秀的西方建築師以及西方培養的中國建築師,他們為這個城市的建築融合了許多歐洲文化,創造了一大批藝術性和功能性俱佳的建築,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建築形制。因此,20世紀初的上海建築多種風格鱗次櫛比,建築風格的豐富程度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這些建築風格在一起和諧共存,構成了上海獨特的街區風貌和城市文化。
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本次城市遊行活動,了解上海近代比較常見的幾種建築風格,並通過拼貼畫創作工作坊讓參與者學習掌握每種建築風格的特點,站在設計師的視角上體驗建築設計過程,加深對於海派文化的理解。
// 導師介紹 //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4:00-16:00走進宋慶齡故居紀念館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0月6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13:00-17:00拼貼畫裡的老建築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10月7日的活動打卡免費兌換截止日期為9月27日
13:00-17:00來做絲網印刷吧
一座城市的樣貌是由時代築造的,緊隨世界建築潮流的上海,正是中國現代城市與建築的搖籃和發源地。
20世紀初,上海居民的生活成為了一種現代生活方式的「樣板」,而這種「現代」生活方式催生了許多新型公寓建築。同一時期,興起於巴黎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博覽會的裝飾藝術派變得流行,隨之而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在上海蔓延開來。裝飾藝術與公寓建築相互融合,促進了彼此的發展,形成了屬於上海這座城市的摩登建築語言。
在今天,行走在衡復風貌區內,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許多近代公寓建築,它們的立面簡潔、線條流暢、點綴著多層次的幾何線型及裝飾圖案,例如西湖公寓、畢卡第公寓、凱文公寓等,這些優秀的公寓建築反映了摩登時代的上海風貌。
66梧桐院·鄰裡匯,這裡既是天平街道居民的共享空間,又是社區服務的載體陣地,更是社區共建的重要平臺。「66梧桐院」坐落於英國鄉村別墅花園住宅中,紅色瓦屋頂和半露木構架山牆是它的顯著特徵,該建築是匈牙利建築師拉斯洛·鄔達克在1932年設計建造的牧師住宅。
// 活動介紹 //
活動主要將圍繞衡復地區豐富的裝飾藝術建築展開。自上海開埠以來,近代西方的物質、技術與文化同時輸入上海,到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發展已經逐漸與世界上其他城市接軌,被譽為「東方巴黎」。在國際舞臺上流行的「裝飾藝術Art Deco「也對上海的建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屬於上海的裝飾藝術風格。
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大家能夠了解到摩登時代風靡上海的裝飾藝術及其在建築上的應用,並通過幾何化的平面圖案創作讓學員們深度了解裝飾藝術風格特點,加深對於海派文化的理解。
// 導師介紹 //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體驗活動
*手持本次活動定製的「建築閱讀手帳」,並完成活動指定打卡任務的所有參與者,可至指定兌換點兌換活動。
活動時間及內容有重合,請大家務必仔細閱讀之後再購買哦!
手繡徐匯天際線盤扣收納袋
9月22日19:00✨
免費秒殺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