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7月10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平潭流水鎮北港村原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村。1956年出生的村支書陳松柏清楚記得兒時家鄉的樣子:村上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村裡到處泥濘不堪,貧窮是家家戶戶邁不過的一道坎。
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以來,北港村藉助平潭「實驗區+自貿片區+國際旅遊島」三區疊加及兩岸共同家園的發展優勢,巧做石頭文章,大力發展觀光旅遊等產業,2018年遊客接待量突破5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從2011年的1.53萬元增加至2018年的3.28萬元,破解了村裡經濟空殼、人口空巢等困境。
這座曾經貧困落後的小漁村華麗蛻變從何而來?又將如何續寫新篇?
小漁村火了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6月29日,平潭北港村「藍眼淚音樂廣場」載歌載舞,熱情的遊客手搖螢光棒歡聚在廣場中央,現場音樂、燈光、歌聲、笑臉,與北港夜色交相輝映,氣氛溫馨融洽。5月份以來,在「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前,新增的這處「藍眼淚音樂廣場」,由兩岸音樂人輪番駐場,為北港村的旅遊注入新內容。
「從入駐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希望將在地文化與臺灣文創相結合,讓這裡成為最具嵐臺特色的藝術村落。」臺灣姑娘林宜臻目前負責打理「石頭會唱歌」民宿,她的哥哥林智遠是北港村轉型發展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來自臺灣嘉義的林智遠三年前初次來到北港村,便喜歡上了這個依山傍海、恬靜淳樸的小漁村。他向村民租下8棟石頭厝,開始經營民宿。他把附近君山上發出不同音符的石頭搬到石頭厝前,供遊客敲奏,逐步打響了「石頭會唱歌」的招牌。
2017年5月,林智遠受聘進入平潭自由貿易區兩岸發展有限公司工作後,這裡交由林宜臻及其他兩岸小夥伴共同打理。大家繼續挖掘嵐臺特色,將「石頭會唱歌」朝著民宿、文創、音樂、餐飲一體化的藝術聚落方向開發。於是外表像石頭、內餡是鳳梨的石鳳酥成了當地有名的伴手禮,集合兩岸音樂人的「藍眼淚音樂廣場」成為北港夏日夜晚最熱鬧的地方……
隨著「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名氣漸響,許多兩岸創客相繼落地發展,北港村的文創之路越走越寬。
年輕人樂了
距離「石頭會唱歌」民宿不遠,有一家叫作「風中旅行」的手工作坊,向遊客提供玻璃彩繪、手工木頭項鍊、風鈴創作等DIY手工體驗,創辦者是一群來自臺灣山區的青年。走進驛站,只見古老的縫紉機、廢棄的啤酒瓶、海上的漂流木等,都被用作裝點空間的吸睛元素。「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取材自北港,兩岸青年一起開動腦筋,自己動手將一些廢棄物料打造成實用的桌椅、裝飾物。」「風中旅行」團隊裡的臺灣年輕人楊秉皓說。
楊秉皓這兩三年常住在北港村,結識了不少大陸年輕朋友。「大家理念相同,愛好相似,很合得來,而且,平潭又搭建了這麼好的創業平臺,越待越習慣了。」他說。
張小斌是北港村土生土長的80後青年,有一手出色的木工活,原本想出國打工,「因為過去除了出海捕魚外,幾乎沒有別的出路」。認識楊秉皓等臺灣年輕人後,他決定協助打造「風中旅行」手工作坊,一起創業。讓張小斌開心的是,兩岸文創青年的到來讓整個村莊熱鬧起來,他的手藝也有了用武之地。
在「風中旅行」手工作坊的旁邊,有一家由福州青年李琳創辦的「李哥手工作坊」,裡頭除了李琳設計的各式服裝外,還有染布DIY課程。「選擇北港是因為這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理念相似。」只要有時間,楊秉皓與林宜臻都喜歡到「李哥手工作坊」串門,與李哥一起聊聊如何開發北港。
如今的北港村已匯聚5個臺灣青年文創團隊,近百名兩岸青年在此創業就業,逐步形成兩岸青年攜手築夢的新家園。
空心村富了
隨著兩岸文創元素不斷注入,2016年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將北港定位為文創村,整合周邊的山、石、田、海資源,打造原生態海島漁村文化旅遊目的地。
為了實現規範化運營,北港村村委會對村內閒置石頭厝進行統一租賃,按照每平方米3元的價格由平潭綜合實驗區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統一運作,解決了開發資金不足的問題,又規範了市場秩序。據介紹,北港村共有241棟石頭厝,目前已投入運營的石頭厝有69棟,共計378間571個床位,還有2棟正在裝修。
不斷興起的餐飲、民宿、手工作坊等新業態吸引了當地青年回歸創業。看見家鄉的變化,土生土長的北港人林建才2016年放棄了打拼20多年的隧道行業,回鄉投入150萬元打造「老船長」民宿。2017年5月,「老船長」民宿對外營業,當年營業額就有幾十萬元,第二年又翻了一番。「現在每逢節假日房間都被提前訂光了。」林建才說,去年他再次投入200多萬元,租下幾棟老石厝加以改造,生意越做越大。
「海還是那片海,但產業結構已轉變,從漁業、運輸業為主向第三產業變化。」陳松柏告訴記者,原來北港村只有留守老人和兒童,秋冬季節基本見不到人,如今遊客紛至沓來,還有不少是境外遊客。目前全村有100多名本村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從事與旅遊相關的服務業,賦閒勞動力得以重新利用,每戶年均增收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從曾經貧困落後的空心村,變為遠近聞名的兩岸文創村,北港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了打造臺青登陸的共同家園,平潭有關部門將平潭臺灣創業園扶持措施等優惠政策輻射到北港,讓臺青享受同等待遇,得到更多實惠。
陳松柏說,下一步他們將一邊著力保護碧海銀灘等寶貴資源,一邊繼續引進兩岸文創元素,打響「兩岸間、大海邊、石頭厝、新民居」特色品牌,努力打造兩岸同胞嚮往的旅遊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