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西安航空基地始終堅持以航空產業發展為引領,緊盯建設「中國航空城」總體目標,搶抓歷史發展機遇,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推進航空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全力打造國家級航空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一個特色鮮明、配套齊全、宜居宜業的現代航空新城初具規模。
「金字招牌」更亮,產業集群培育成效顯著
「十三五」以來,西安航空基地立足航空特色,圍繞產業鏈上下遊精耕細作,不斷「強鏈、構鏈、擴鏈、延鏈」,以創新驅動持續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完善產業平臺服務功能,為航空產業發展匯聚有效資源,初步形成了以飛機研發製造為龍頭、相關配套產業協同發展的完整航空產業鏈。
西安航空基地打造集航空先進位造業中心、民機產業園與航空製造產業園、裝備製造表面處理中心、綜合保稅區和(藍田)航空產業園五大產業園區一體化發展的「五園並進」產業格局。其中,工業化廠房總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以園區建設為引領,功能覆蓋了從航空研發、裝備製造、貿易通關到產業外拓的全產業鏈。
2019年,西安航空基地申報的「西安航空產業集群」從工信部組織的先進位造業集群競賽初賽中脫穎而出,成為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產業、全國航空領域唯一入選區域,對於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強化航空特色,鞏固西安航空產業發展優勢有著重要意義。2020年6月,西安航空基地正式發布了《先進位造業企業上市培育工程「銀鷹工程」實施管理辦法(試行)》。經過廣泛徵集,組織評選,認定興航航空、昱琛航空、康鋮機械3家企業為2020年銀鷹企業,有力激發航空先進位造企業積極性,助推國家級航空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的升級。
企業發展更優,重點項目建設多元開花
「十三五」期間,「新舟」700靜力試驗機順利交付、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輕型多用途通航飛機小鷹700成功首飛......西安航空基地堅持以「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工作為抓手,推動多個優質先進位造業項目建成投用。
西安博賽旋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亞洲最大5800臥式雙滑臺強力數控旋壓機正式建成投產,填補了我國在金屬旋壓重大裝備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先進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聯製造基地項目」成功籤約落戶,將建設航空精密零件數位化智能製造生產線和飛機蒙皮鏡像銑智能製造生產線,為我國航空產業發展持續輸出優質的鍛件深加工產品。國產首臺1200噸大型蒙皮拉伸機順完成籤約落戶,將大幅提升大飛機蒙皮製造技術水平和生產效能,增強航空高端裝備製造實力,完善航空產業配套環境,為建設國家級航空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再添新動能。
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核心,西安航空基地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推動航空產業的特色化、集群化、多元化和協調化發展,培育了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和產品。截至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共有32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隱形冠軍」企業,涵蓋了航空整機製造、專用裝備製造、零部件配套、新材料配套、航空服務配套等多個領域。
服務體系更全,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完善
近年來,西安航空基地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政策兌現覆蓋領域,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發揮企業在航空高端裝備製造、航空零部件研發生產等領域的產業輻射和技術示範作用,實現轉型升級發展。
「十三五」期間,西安航空基地不斷優化科技政策供給,先後出臺《西安航空基地西安市科學技術局關於共建西安航空科技創新創業中心扶持資金管理辦法》《打造特色載體推動雙創升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制定完善符合企業特點的政策措施,按照企業的科研投入、技術儲備、創新性研究等情況評定,以航空先進位造為著力點,從資金獎勵、稅收獎勵、平臺搭建、人才培養、服務保障等多個方面扶持企業發展,助力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西安航空基地積極幫助企業申報中央和省、市各類政策獎勵,為企業科技創新增添動力。「十三五」以來,西安航空基地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連續三年獲得市級重大資金支持,助力創新創業發展;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獲批國家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等三部委「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試點」。在多重政策加持下,西安航空基地僅2020年培育出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西安市技術創新項目24個、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2020年市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家,為入區企業爭取省市區獎勵資金超過5000萬。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西安航空基地還將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壯大集群規模為核心,以培育產業龍頭為抓手,牢牢把握建設中國航空城的前進方向,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強化平臺搭建、提升服務保障,促進引資、引智、引企、引才「四引」高度融合,形成基地先進位造產業建設快、投產快、達效快的高速發展模式,加快先進位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實現更大轉型升級,推動航空新城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