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常用促花技術,可用40~50天的短日照處理來促成花芽分化,使其提前開花。蕾期應及時摘蕾,可使花大色豔。春秋季,修剪枝條時,應剪去病弱枝、過密枝等影響造型的多餘枝條,促花促蕾,入秋後,當植株進入休眠狀態,用濃度1000~1500毫克/開的赤黴素溶液打破休眠,將其擺放於16~20度的溫度條件下,同時給予噴霧增溼,即可促使其提前開花;為延長杜鵑花的開花時間,可將已開放的植株,放在10~15°C的環境中,少見陽光即可。
杜鵑花養護管理
場所 杜鵑花春秋兩季,應將其擱放於陽光充足的場所,夏季應放置於半陰處,並在盆土表面覆蓋軟草,以防烈日灼傷盆土表面的細鬚根;冬季只要保持盆土不結冰,就不必將其移放到室內或大棚中,可將其連盆一併埋入土中越冬,既安全義方便,可減少很多冬季管理的麻煩。它能抗-17C以上的極端最低氣溫。
澆水 杜鵑花喜溼潤,忌水澇,上盆後應在土表鋪蓋苔蘚,增加保溼能力。在養護過程中,盆土以保持溼潤為宜;夏秋兩季,不僅要保持盆土溼潤,而且要增加葉面及周圍環境的噴水,以維持較高的空氣溼度,若空氣過分乾燥炎熱,易導致細枝枯死;冬季連盆一併埋入土中,北方地區最好在其上蒙罩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可增加空氣溼度,並能促使花芽及早發;若其葉片出現黃化現象,可每隔半月澆施1次礬肥水,北方地區可在澆灌用水中加入0.1%的硫酸亞鐵,可避免杜鵑花植株葉片發生黃化。
施肥 杜鵑花新樁上盆時不需要施肥,成活1年後可少量施些磷鉀肥.以利於植株開花。杜鵑花換盆時,應儘量少用基肥,追肥最好用漚制過的稀薄餅肥水。它對含有微量元素的磷酸二氫鉀比較敏感,不宜用來噴葉,否則易導致葉片枯焦。家庭盆栽,可於盆土表面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緩釋複合肥顆粒
修剪 杜鵑花萌發力強,每年春季花謝後,可結合換盆,從枝條基部1-2釐米處截去,這樣可促使其在剪口附近大量萌發新枝,通過留壯去弱、留粗去細,對枝條進行有選擇性的保留,同時每月摘心1次,可很快形成豐滿的枝片。為來年的大量開花作好準備。北方地區因擱放於15度的環境中越冬。易使春季花芽與葉芽齊發,造成養分的爭奪,從而導致花芽枯縮脫落,應及時抹去花芽周圍的葉芽,才能保證花芽的正常開花,這樣做並不影響春天以後植株的健壯生長。
換盆 一般情況下,村鵑花樹樁每隔1年應於花謝後換盆1次,換盆時立墊好排水層,並對老化根系和亂形的技條,進行有目的刪除和縮剪,再用新鮮的培養土栽好。換盆後的植株要避開強光,暫不澆水保持盆土溼潤,有利於萌發新根、空氣乾燥時可噴水保溼,48小時後再澆透水並給予正常的管理。
病蟲害防治 杜鵑花植株、在高溫乾旱季節,易招致紅蜘蛛的危害,可用25%的倍樂霸可混性1000-2000倍液進行噴殺。春夏之交,其植株上易出現碩壯的雀紋天蛾幼蟲啃食葉片,可在短時間內將整株葉片的啃光,應及早發現,並將其從植株上撥落。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