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加快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部門供給導向向企業和群眾需求導向轉變,打破事項辦理的屬地限制,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方案明確,2020年底前,實現一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我省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逐步擴大通辦事項範圍,同步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
全面推行「全程網辦」,大力拓展「異地代收代辦」
按照方案要求,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將會同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省有關部門對照國辦發〔2020〕35號文公布的140項事項清單,梳理編制並發布我省「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同時建立「跨省通辦、省內通辦」事項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
除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外,廣東將按照「應上盡上」原則,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將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廣東政務服務網或粵省事、粵商通平臺,提供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實現申請人「單點登錄、全國漫遊、無感切換」。
政府部門核發的證照批文,能通過數據共享查詢、核驗的,不再要求申請人到現場核驗原件。充分運用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數據共享、電子印章、電子籤名、網絡實名核驗、雙向物流、網上繳費等方式,推動更多事項全程網辦。此外方案還指出,對證明(證照)列印、便於自助辦理類事項,要積極推動在政務服務一體機自助辦理。
而對法律法規明確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大力拓展「異地代收代辦」,不斷優化「多地聯辦」。通過「收受分離」模式,打破事項辦理的屬地化管理限制。申請人可通過專窗提交申請材料,專窗工作人員通過「粵視會」等系統開展異地視頻會商收件,業務屬地部門寄遞紙質結果或網絡送達辦理結果。
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無差別辦理積極推進「灣區通辦」
方案明確,選取珠海、佛山、韶關、梅州、東莞、湛江、茂名、肇慶、清遠、潮州、雲浮11個地市開展試點,與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等省(區)相關地市主動溝通對接,結合實際開展點對點「跨省通辦」。
同時,探索開展無差別「市內通辦」。在韶關、汕尾、中山、江門、茂名、肇慶6個地級市開展無差別「市內通辦」試點,實現政務服務在全市「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無差別辦理。
此外,積極推進「灣區通辦」。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間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需求,進一步拓展不動產、稅務、商事登記等領域政務服務跨境辦理。
對於通辦服務支撐,方案指出,要統一業務規則和標準,加強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服務能力建設,強化數據共享和電子證照應用。其中,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跨省通辦」專區建立我省專區,充分發揮統一支付、統一物流、政務大數據中心等公共支撐能力作用,精準提供通辦服務。通過電子證照在線核驗、在線提交等形式,推動電子證照應用盡用,開展數位化在線審核,進一步拓展「零跑動」服務覆蓋範圍。
【南方+記者】肖文舸
【作者】 肖文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