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展示剛採摘的草莓。 錢宏斌攝
講述人:王桂芳
年齡:42歲
住址:姜堰區婁莊鎮曹楊村
我從小生活在婁莊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家庭條件不好,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減輕家庭負擔。那時,我喜愛吃水果,但捨不得買。有時,我陪著同事去買水果,常聽到攤販自誇,賣的水果綠色環保、不打農藥、沒注射甜蜜素和膨大劑。攤販都這麼說,我反而不放心了。
2008年早春,我看到鎮村鼓勵村民從事高效設施農業的優惠政策,決定回鄉創業。我拿出多年打工的積蓄,又借貸幾十萬元,總共投資100多萬元,流轉了56畝土地,建起了雙膜覆蓋鋼質大棚,開始種植生態草莓。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種出純天然無公害的草莓。
婁莊鎮農技站的技術人員幫我請來姜堰農業農村局的果蔬專家,並建議我去浙江「取經」。就這樣,我從浙江農科院果蔬站購回新品草莓苗,並自培種苗。當年8月份,草莓苗移栽到大棚後,我和丈夫像呵護孩子一樣精心打理。第一年,草莓雖然好吃,但個頭小、產量低。第二年,不打農藥的草莓又遇上蟲害。連續兩年,除去人工成本,沒賺到什麼錢,唯一收穫的就是「生態草莓」的好名聲。我和丈夫並不灰心,結合草莓收成總結得失,虛心請教專家。
第三年,在專家的指導幫助下,我研究出一套獨特的防蟲辦法。冬季,草莓大棚裡的害蟲主要是蟎蟲,這個時候,我就向大棚裡放一些蟎蟲,這種蟎蟲叫加州新小蟎,是一種以植物葉蟎為主要食物的雜食性益蟎,可替代化學農藥,其控制害蟎效果可達85%至90%。待到開春溫度回升時,我會通過人工捕捉、電板吸蟲等物理方法來滅蟲。5月份草莓全部收穫之後,還要封住大棚,給土壤來一次長時間的「桑拿汗蒸」,起到殺蟲滅草的效果。
草莓苗開始開花時,為了增加坐果率,我在草莓種植大棚裡放養一些蜜蜂為草莓授粉。聽專家說套種能改善土壤、殺菌消毒,我試著套種了黃豆、茄子、白菜等不同品種,最終發現套種玉米效果最好。土地資源有限,我又試種空中生態草莓,既節約土地資源,提高產量,又方便採摘。
我引進的紅霞草莓、章姬草莓,每畝可產草莓1500多公斤,每公斤最高價能賣到60多元,除去成本,每畝純收入12000元以上。我種植的生態草莓不僅好吃,個頭大、品相好、產量高,而且用不著清洗,摘下來就能吃,受到城鄉市民追捧。2012年,我從自己和丈夫名字中各取一個字,註冊了「潤芳」商標,希望種植的草莓香遍天下、潤澤四方。「潤芳」商標當年就獲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潤芳草莓園也因此聲名遠揚。
我每年更新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愛。2016年,我從浙江引進的新品隋珠草莓,體形大如雞蛋,重約75克,畝產達到2500公斤,且比其它草莓品種提前一周上市,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最多的一天,10多輛車停在外面等著拿貨。生態草莓不僅熱銷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還銷到了臺灣地區。根據市場需求,我還開發出盆栽生態草莓,放在室內既具觀賞性,又可隨時採食,每年春節都賣幾百盆。
如今,我的草莓基地種植面積增至80多畝,我每年投資10多萬元增設備、添設施,如今大棚裡,開溝、灌溉智能化,省工省時省力。田頭還建起50多平方米的冷庫。
手頭有錢了,我家中砌了別墅,添置了各種智能化的家用電器,買了轎車,全家過上了「莓」好幸福生活。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還牽頭成立了泰州市婁莊鎮曹楊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讓幾名低收入農戶家門口就業,還帶動周邊20多個種植戶發了草莓財。下一步,我還想聯手旅遊公司,吸引遊客來草莓園觀光採摘,體驗農趣,放大草莓的經濟效益,讓咱們曹楊村成為響噹噹的「草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