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chagall,Over Vitebesk
文/李曉鵬
號外號外,又有地區要搶人了!不是三線,不是二線,就在堂堂帝都,北京!
根據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關於開展2019年度通州區人才公寓配租工作的通知》規定,只要你是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獲獎者,或者兩院院士,你就可以在通州免費租下100平米房子,或者獲得每個月2144元的租金補貼。
乍一看100平米挺吸引眼球,再仔細一看,原來,是租房……每月的租房補貼,大概夠去簋街買40斤小龍蝦。
諾獎得主來就給租房優惠,夠不夠大方?Awesome!
不過這種公寓想住也不那麼容易,想要住上人才公寓,還得滿足一些申請條件。人首先要屬於通州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到通州區創業或與通州區用人單位依法籤訂三年及以上勞動合同;此外,還需要符合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通州區內無住房等一系列必要條件。
(圖片來自檀香吳博康)
最弔詭的是,甭管你是諾貝爾獲獎者還是兩院院士,想要申請這樣的租房,你還得乖乖搖號……
想像下,諾貝爾獎得主和其它人一起在公寓前面排隊等搖號,這畫面太美,不敢看……
別的地方給人才優惠,收穫的大多是讚嘆,這次通州區給的優惠,收穫的大多是吐槽!
要知道自諾獎成立以來,擁有我國國籍實實在在獲獎的就只有兩人,莫言和屠呦呦。而在2013年就有報導稱,莫言的版稅費可能過億!
不禁要感嘆一句,想在北京擁有自己的房子,到底有多難?!
史上最寒酸?人才新政被大多地區碾壓
俗話說人不怕差距,怕就怕對比!
單看通州的政策好像無可厚非,畢竟通州也算北京的副中心,帝都的房子也確實不是什麼人都住得起。
不過細細觀察下別的城市的人才引進,尤其是頂尖人才的引進政策,你就會發現通州區的這點優惠,被!完!爆!
首先是來自隔壁區的嘲諷:
5月19日,北京海澱區發布新政策。政策中顯示,頂尖人才不強制要求戶籍,只要交連續3個月社保,本市有住房但據工作單位超過15公裡,依然可以申請人才公租房。
有專家直言,通州作為首都的副中心,吸引人才的需求肯定非常大,對院士、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真正願意幫助通州發展的,送一套房、哪怕送一個別墅也不為過!
再看看通州區的政策,emmm,這套操作,是想把人才都疏通到海澱區嗎?!
(圖片來自檀香計兵)
然而走出北京,放眼全國,盯上諾貝爾獎這種十年難出的頂尖人才的城市,不在少數,在近兩年的搶人大戰中,多個城市下了「血本」,不止雙手奉上居住資格,可能還有真金白銀!
寧波:
諾貝爾獎獲得者可以獲60萬元的購房補貼+800萬元住房安置補助。
廣州:
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等傑出專家可享受1000萬元住房補貼或200平方米公寓。
滁州:
購買首套不超過40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可享受住房總額100%補貼。
東莞:
頂尖人才可享受200平方米左右免租8年的人才住房,甚至在滿8年後有機會無償獲贈該住房。
鄭州:
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享受的租賃住房均為免租住房,對於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
西安:
院士級別的專家可以獲得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左右,5年內免收租金,在西安市工作5年並取得戶籍,經市委人才辦認定,產權可贈與個人。
內蒙古:
對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及相當層次的國內外頂尖人才,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最高1億元的綜合資助,並給予個人500萬元獎勵。
珠海:
兩院院士等頂尖級人才來珠創新創業,可直接享受200萬元獎勵、600萬住房補貼。
這些還都只是針對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這一最高層次人才的優惠,如果要求稍降,那惠及人數更多,優惠範圍更加廣泛!
如果想在這些地方安家,能住到什麼樣的房子呢?以寧波為例,目前寧波的平均房價為2萬/平,按照寧波的優惠政策,諾獎獲得者拿著800萬的購房補助,完全可以住上200平以上的大豪宅,而且60萬的購房補貼還能基本解決首付問題!
寧波二手房房價走勢
而提到引進諾獎人才,有幾個城市還真的是成功了!
首先是南京,南京的政策是高層次人才可選擇申領不少於300萬元的購房補貼、申購不低於200平方米共有產權房、免費租賃200平方米人才公寓。
據南京日報去年11月報導,截至10月底,南京市各區(園區)就已成功吸引3名諾獎得主、1名圖靈獎科學家和52名國內外院士來寧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孵化創辦科技企業。
然而提到搶人,又不能不說到深圳!深圳作為四大一線,是最早放下身段,肉搏搶人才的!
深圳給予優惠是,兩院院士和傑出人才,獎勵補貼標準為600萬元;兩院院士和傑出人才工作經費標準為100萬元,一次性發放至用人單位。如果具體到各個區,那各個區還有不同的安家補貼,至少也有50萬!
(圖片來自檀香計兵)
如此給力的政策,讓深圳不到5個月就迎來了4位諾貝爾獎得主「安家」或創業!
如此一來,通州的「租房」優惠狂遭吐槽也不難理解了,又想要人才來,又不想放下架子拿出真金白銀,這樣的政策,只怕是雷聲大雨點小。
良禽擇木而棲,有些事,你眼紅也沒用!
買房有多難?諾獎得主也發愁
提到安家,又不得不說買房子的事。
我們總以為得了諾貝爾獎的人,身價倍增,拿了一筆巨額獎金,那還不是想住哪住哪?
其實不是,即使在全球範圍,那些拿了諾貝爾獎的人,也是最喜歡將這筆巨款用來買房!
1993 年的醫學獎得主夏普就花錢買了棟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2001 年的物理獎得主克特勒也買了房子。
不過在中國,這樣的事有點難。
(圖片來自檀香計兵)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本想用獎金在北京買房,買大房子,「後來有人提醒我說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5萬多元一平方米,750萬元也就是120平方米。」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被問到巨額獎金如何使用。她跟丈夫調侃說:「這點獎金還不夠買北京的半個客廳吧?太少了啊!」當時屠呦呦拿到的獎金是400萬瑞典克朗,價值46萬美金。
莫言當年的獎金如果按照北京現在的房價來算,可能只能在市中心買一套小居室吧,而且還是毛坯。
按北京的房價來看,一個教授攢夠20年的工資也未必能買上房子,就是這麼魔幻!
上圖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即使你是頂尖人才,想在北京安家,也得發愁!
如今北京的高房價,不只是讓普通人望而卻步,很多頂尖人才也是有心無力。
就像電影裡說的,21世紀最值錢的是什麼?人才!
昨天讓大家刷屏的任正非也一再強調了華為對於人才的重視,人才的重要性,毋庸贅述!
如今的人才爭奪戰,已經不只是對大類人才的爭奪,更是對頂尖人才,頂尖科學家的爭奪,誰先爭來,誰就抓住了未來!
不過擺在人才們面前的,是嚴苛的落戶條件、治標不治本的區域優惠,也有部分城市地區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的政策!
(圖片來自檀香計兵)
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這樣肯定不行,人才是搶手的,也是流動的,沒有足夠的條件,那人才只會流向更加合適的地方。
想真正解決人才痛點,顯然靠層層設卡的租房政策是不夠的,只有讓人才「安居」,他們才能「樂業」。
只希望少一些像通州這樣的「偽優惠」,多一些真金白銀的「真實在」,人心才能思定,千萬不要讓「搶人」變成一句口號,而要切實行動起來,爭得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