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較早進入發達社會行列,服務業起步較早,服務業產值目前佔地區GDP的比例接近70%,也創造了最多的就業崗位。其服務業的發展歷程、發展模式和經驗值得我們大陸地區認真研究和吸引借鑑。
近幾年來,永泰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培育信息自動化、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度假、供水供電、農副產品加工和健康養老養生等六大主導產業,其中的文化創意、旅遊休閒度假和健康養老養生等三大產業都屬於現代服務業範疇。永泰縣的服務產業發展層次相對較低,存在缺少人才、缺乏經驗和發展理念落後等問題,而在臺灣這三大產業發展已經很成熟,具有先進的發展模式,結合本次「現代服務產業比較與合作發展專題班」的課程學習和赴臺考察,對今後推動永泰縣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以下五點思考。
一、加強服務業創業人才培訓,學習臺灣的發展模式和經驗。應該說,永泰縣作為福州市後花園,在發展文化創意和旅遊休閒農業等服務產業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優勢。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已經擁有基礎的資源條件(佔據一定面積的土地及上面的自然資源),一些企業有傳統的蜜餞產品、竹編工藝品或特色食品的加工工藝和生產線,企業家們也有大量資金希望能投資有前景的行業中去。雖然具有產業發展的種種優勢,但由於這些經營主體要麼認識不到服務產業的廣闊前景,要麼沒有能力和經驗從事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致使縣裡極其缺少現代服務產業的創業主體。因此,政府有必要搭建學習平臺,組織有意向的企業家進行產業發展的專題課程學習,併到臺灣實地深度考察參觀,進行案例學習,吸收引進先進的發展模式、理念和經驗,培養一批產業創業人才。
二、充分挖掘各種資源,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特色。永泰縣屬於山區縣,有豐富的山水和溫泉等自然資源,有海拔高低不同、周邊環境各異的村落和古寨堡等人文資源,有道教神仙張聖君和南宋詞人張元乾等文化資源,也有傳統手工藝品和地方美食等鄉鎮特色資源。借鑑臺灣旅遊休閒農業的經營模式,根據各地資源情況可規劃建設面向農耕體驗、素質拓展、科普教育和休閒娛樂等不同主體的休閒觀光農場,既可充分利用資源,也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常住人口稀少的村落可整體開發為特色民宿,獨立發展或與周邊的休閒觀光農場融為一體。傳統的蜜餞或工藝品加工工廠,可參考臺灣觀光工廠的做法,將工藝技術和整個生產流程打造出一條觀光路線,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故事性,通過文創提高地方傳統產品的附加值。產業方向的規劃要充分考慮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三、引進臺灣創業團隊,帶動服務產業集聚發展。直接引進經驗豐富的臺灣創業團隊來推動產業發展,通常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去年,永泰縣引進了具有15年行業經驗的臺灣文創團隊,從事嵩口古鎮的改造保存工作。目前團隊帶頭人劉國滄先生攜家人和團隊常駐嵩口鎮,並註冊了福州打開聯合文化創意公司。由於他們帶來的臺灣設計理念和工作方式,在古鎮改造設計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福建其他一些古鎮古村落的改造保存工作也邀請他們去設計。就這樣,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永泰落地生根,在該團隊的指導和帶動下,一些臺灣青年、畢業大學生和返鄉青年開始在古鎮從事特色民宿、特色咖啡吧和書吧以及傳統工藝品文創提升等方向的創業,實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初步集聚發展。嵩口古鎮也因此在今年八月份被中國旅遊局評為了福建省唯一的一家「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永泰縣的千江月休閒農場也是前幾年由臺灣團隊投資開設的,目前成為了示範性休閒農場。接下來,永泰縣將加大力度引進臺灣團隊到永泰從事文化創意和休閒農場等現代服務產業的創業。
四、培育行業協會組織,制定精準產業扶持政策。從臺灣的發展經驗來看,各級農會和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在其休閒農業和農場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協會負責制定農場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初擬扶持政策和組織宣傳推廣等工作,實現了對會員農場的管理、監督和提升。協會組織在臺灣其他服務產業發展過程中同樣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永泰縣目前成立了綠色生態產業協會,需要進一步培育面向休閒農業和文化創意等產業的行業協會,來統一謀劃指導產業發展並向政府部門爭取政策支持。政府應全力支持協會發揮應有的作用,並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協會的意見,制定精準的產業培育扶持政策。
五、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務實培育服務產業。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和休閒觀光產業的特點是項目規模小但很精緻,服務產業的特點也決定了產業的發展通常需要通過一批小項目的實施來實現。永泰縣的這些產業處於培育階段,需要做大量細緻的工作,比如人才培訓、政策研究制定、產業方向規劃設計和協會組織培育等,這些工作對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非常有必要,但工作瑣碎,也需要時間和過程,難以在短時間內出成績。這需要我們有務實的工作態度和正確的政績觀,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來做好產業培育的鋪墊性工作,一任接著一任幹,從量變到質變,最終見到成效,實現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