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16:43:21 來源: 南通網
不誇張地說,幾乎每一座城市,不管規模大小都有管理「痛點」,直觀體現為人們所熟知的「髒亂差」。在江蘇如皋,城市管理者通過建立便民疏導點以點帶面、破舊立新,趟出一條管理新路子,引發各方關注。5月19日,記者採訪了個中詳情。
徹解校區周邊亂象
長寧路疏導點化解交通困局
如皋市區境內的長寧路,是當地有名的教育一條街,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
每到上學放學時間,這裡便成為小吃聚集地。人氣火爆背後,帶來的是交通擁堵出行難。
再難,問題也得解決。長寧路便民疏導點應運而生。這個疏導點,位於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北側停車場內。
「設置便民疏導點之前,長寧路上的孩子們放學後,家長將車輛停在小吃攤前,後方車輛寸步難行,一等就要等上好長時間。而且有人吃完東西就隨手丟垃圾,汙染環境。」一位住在附近小區的居民告訴記者,便民疏導點投入使用後,交通和環境問題都得到改善。
如今,難點不再難,市民個個叫好。
如皋市城市建設管理綜合執法大隊錦繡執法隊隊員劉逸群說:「學校附近流動攤點較多,攤販本身家庭都比較困難,依靠擺攤賣小吃生存。」長寧路便民疏導點為附近流動攤販提供了一個既安全有便利的環境,同時也便於城管人員實時管控。
讓市民買菜更方便
天平市場疏導點為菜農安新家
天平市場附近路段是如皋市人流量密集地之一,在設置便民疏導點之前,附近菜農會在路邊擺攤,嚴重影響交通出行和環境衛生,給城市管理造成一定難度。
為解決這一問題,天平市場疏導點「破題開篇」。每天早上五時,家住十裡村的陳松林都會準時來到天平市場便民疏導點擺攤,他告訴記者,原來在路邊賣菜,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自從設立便民疏導點,環境比以前好,買菜人更多,「我的菜都是自己家裡田裡種的,現在就靠賣菜為生,在這裡一天下來能有百元左右收入。」陳松林很滿足,在菜市場賣菜還要給攤位費,一年下來也不少錢;在疏導點賣菜,政府不收一分錢。
和陳松林一樣,在疏導點擺攤賣菜的市民不在少數,菜品也很齊全,不僅有各類蔬菜,還有小龍蝦等特色菜品出售。目前這裡五十六個攤位,基本上都擺滿,市民買菜更方便。
「菜農每天賣完菜就會把攤位打掃乾淨,極大減輕我們的工作壓力。」轄區城管隊員宗國安說,「疏導點既給流動菜農『安家』,又徹解『難管』。」
小吃好吃可路難走
疏導點搬新家重還居民好環境
這兩天,如皋市民注意到,在當地頗負盛名的大治街小吃一條街上,此前設立的疏導點,卻意外搬家了。這是為何?
原來,大治街便民疏導點設在原先的小吃一條街內,每天,這裡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吸引了很多市民光顧,生意好到「爆表」。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卻是:露天小吃攤油煙大,汙染環境,地上總是沾滿油汙,車輛通行不便,給住在附近的居民造成了很大困擾。
「以前我都不敢開窗戶,一開窗,油煙就往家裡飄。」居民陳女士說,大家都深受其害。
痛則不通,既然原有的疏導點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就因勢利導重新調整!
決策落實後,原有的大治街便民疏導點喬遷,搬到了如今的正翔國際廣場。
取消原大治街便民疏導點後,效果明顯:環境改善,交通便利。
「此前經常接到群眾舉報電話,現在居民滿意度明顯提高,」如皋市城市建設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大治中隊中隊長薛建平說,「環境煥然一新,重還居民好環境。」
鑄就嶄新「城市名片」
便民疏導點讓城市更包容和諧
街道,還是那一條條街道;商鋪,還是那一家家商鋪;人員,還是那熟識的人員。
可是,通過精細化、人性化管理,過去的「汙染點」「矛盾源」卻在悄然之中不復存在,一系列「老大難」問題悄悄化解。昔日的「痛點」,成了今天的「興奮點」。
這一切,得益於如皋城市管理者推出的「堵疏結合,便民利民」的管理新模式,通過多個整潔有序的便民疏導點,打造了古城如皋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不得不說,疏導點建設一方面結合城市整體規劃,科學合理布局找準定位,形成別具一格具有濃鬱地方特色人文景觀;另一方面,工商、城管、環保等加強聯動,打通職責壁壘,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管理格局,將過去城市「汙染點」「矛盾源」轉變成新「城市名片」。
前往實地考察的一位省內專家認為:推行「疏堵結合、攤主自治、社會管理、部門協同、城管執法」便民疏導點管理新模式,是治理城市流動攤販無序狀態好探索,是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讓城市更有人性、更具包容、更加和諧重要舉措,更是對城市功能配套的有益補充。
文 圖 | 記者周朝暉 實習生周想想 卞汐玥 通訊員佘俐 李龍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