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何要痛罵老八是「阿其那」?

2020-12-12 小島知風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第三子弘時因為被老八胤禩所利用,最終被雍正無奈賜死,臨死前弘時已經有些神志不清,先是喊著「八叔」然後又改口罵他為「阿其那」。

這就是因為弘時在臨死時終於醒悟他被老八所利用,所以他開始痛恨那個從小時候就對他那麼好的八叔。

先從弘時小時候和老八的關係說起

記得電視劇中有一段交代是康熙時代,雍正還是四爺的時候去江南辦事,而弘時年幼生病,當時康熙都給找了醫生去看,老八、老九和老十他們三個人都是整夜都在老四府上照看小弘時。

後來老八更是為了感謝太醫一夜對小弘時的救治給了他一千兩銀票,老八還對著康復的小弘時說等他好了帶他去打獵。

雖然當時老八是故意作秀給康熙看,是為了凸顯太子對侄子生病的不聞不問,是為了給太子上眼藥,但是也不得不說這件事也算是讓少年弘時對八叔有了一定的好感。也為日後老八利用弘時埋下了伏筆。

從小就能看出來弘時本來就不是當太子的料

電視劇中主要表現出了雍正的三個兒子,也就是弘時、弘曆、弘晝,其實歷史上雍正有10個兒子,但是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也就是上面說的三個,外加最小的幼子圓明園阿哥弘瞻。

弘瞻年紀小所以電視劇中幾乎沒有表現,主要表現的就是弘時、弘曆和弘晝。

他們三個之中其實就屬弘時最笨,為什麼呢?且看小的時候鄔思道教導他們學習就可以看出來。

弘曆是認認真真跟隨鄔思道學習,從小就獲得康熙青睞,長大後突出的特點就是狠辣和果斷。老八說他在山東出差時,對山東的官員,殺伐決斷,使出雷霆手段,這份狠勁弘時是學不來的。

弘晝則是他們三個中最聰明的人,小時候雖然頑劣,卻背書背得最好,小小年紀更是懂得了明哲保身的道理,長大後更是極力避免自己陷入奪嫡的鬥爭,為此他還搞出了活出喪的荒唐事,製造自己瘋瘋癲癲的形象,連雍正都誇他。

而弘時呢,從小就很自以為是,他自認為自己很聰明,不好好跟隨鄔思道學習,經常偷奸耍滑,耍點小聰明,其實都被鄔思道看在眼裡,只是鄔思道不屑再教育他了,因為鄔思道在弘曆身上已經看到了成果。

果然在鄔思道的教育之下,弘曆很順利的得到了康熙的青睞,並被康熙期許為未來繼承人,所以這種情況下鄔思道的教育成果已經實現,他就沒有必要再過度去教育弘時了。

因此弘時小時候的偷奸耍滑逃避學習,也造成了他失去了與弘曆競爭皇位的機會,而後來弘時還被老八所利用,又想去爭奪皇位,結果反不如弘晝這樣明哲保身的下場更好,所以這麼看來弘時是不是三個人中最笨最不明局勢的一個人呢。

而就因為弘時看似聰明實則蠢笨,以及他沒有弘曆和弘晝那麼高明的手段,所以才被老八所看中,如果老八扶他上位,也便於日後老八操控。

弘時本無心與弘曆爭奪帝位,純粹是被老八給忽悠了

由於弘曆從小獲得康熙青睞,所以雍正繼位後,雖然沒有明確立儲而是秘密立儲,但是明眼人也都知道雍正屬意的接班人是弘曆。

因此來說其實弘時長大以後也知道自己是什麼料,所以他最初是沒抱著想和弘曆爭奪帝位的想法,他只想安安靜靜的做一個富貴閒散王爺就好了,不然他也不會去和張廷璐販賣洩漏考題,一個有野心的皇子是不會幹這種事的,所以弘時最初沒有野心。

就可惜弘時和張廷璐合謀賣考題的把柄落到了老八手中,雖然張廷璐死的時候沒有供出弘時,但是另一份密供卻在老八手中,所以就這樣弘時莫名其妙的就上了老八的這條船上。

弘時最後和老八一黨外加隆科多以及幾位旗主密謀「八王議政」向雍正逼宮,這一下也就徹底把他推到了父親雍正的對立面。

雖然事後弘時千方百計想抹掉自己曾經和老八合謀逼宮的證據,但是他的智商遠不如弘晝,他的手段更不及弘曆,所以他在雍正面前顯得非常弱智,雍正早就看破他所做的這一切了。

李衛後來覲見雍正時,針對八爺黨說了一句:都怪康熙當初沒把老八他們處理好,給雍正留了後患。李衛這一句話就徹底堅定了雍正要替弘曆除掉弘時的決心。

弘時錯就錯在他自以為是,被老八利用成了政治鬥爭的棋子還沉迷不知,智商不夠還總想做壞事,所以他老爹雍正最後都評價他:你這樣的人,做壞事都如此沒有章法!

弘時每一步錯路,都是因自作聰明而起。他總以為自己能走捷徑,最終害了自己,落了個被殺的下場。

所以弘時在臨死時就是被父親雍正點明白了,他後悔啊,他悔恨自己拿老八當好人,被老八所利用,因此他在最後時刻高喊著「八叔,八叔,阿其那,阿其那」。

這些都代表著弘時的悔恨,本來可以做一個富貴王爺,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歷史上也是這樣嗎?

其實歷史上弘曆不算是最受康熙喜愛的孫子,康熙最喜愛的孫子其實是廢太子胤礽的長子弘晳,也就是長孫。

康熙臨終前遺命雍正善待大阿哥和廢太子以及弘晳,並且一再叮囑雍正要加封弘晳為親王爵位。

雍正繼位後遵照父親遺命,確實對廢太子胤礽父子很好,弘晳也是雍正繼位後弘字輩裡第一位被封為親王爵位的人,比雍正的年長的三個親生兒子弘時、弘曆、弘晝待遇都好得多。

而且弘晳一直稱呼雍正為「皇阿瑪」,甚至都有傳聞雍正想將皇位傳給侄子弘晳,而且當時朝廷上下也都猜測康熙是不是遺命雍正將來必須傳位給弘晳。

但是這個猜測在雍正元年的後半年就被否決了,因為雍正在雍正元年八月就立下了秘密立儲詔書,而後在康熙忌辰時,雍正更是直接讓弘曆代替自己去祭祀康熙,這都讓大家明白了雍正最終將繼承人選擇到了弘曆身上。

不過弘晳畢竟與雍正關係非常好,甚至比弘時和雍正的父子關係還深厚,因此弘晳才是對乾隆皇位威脅最大的人,並且乾隆繼位後很快就將這位堂兄迫害致死。所以歷史上對乾隆皇位威脅最大的人當屬弘晳而非弘時。

再說歷史上的弘時,他主要是因為雍正元年發現弘曆去代替雍正祭奠康熙,而徹底明白了自己與儲位無緣了,所以作為雍正已成年中的長子來說,他受到了很大打擊。

不過歷史上的弘時並不像電視劇中還有過想謀害乾隆的想法,他與乾隆以及弘晝兄弟之間感情還是比較深厚,他很可能只是對父親雍正有不滿的想法。

《清史稿》中對於弘時獲罪於父親雍正的記載很模糊,只說他行事任性驕縱,而被雍正多次責備,最後甚至將他過繼給了政敵老八胤禩為子。

根據後來一些清史專家推測,弘時很有可能是發現與皇位無緣對父親雍正不滿,並且目睹父親雍正過度打擊迫害老八和老九,所以弘時對雍正發了牢騷,甚至極有可能是弘時在這個過程中還替老八和老九說好話辯解觸怒了雍正。

因為老八和老九非常善於交際,所以弘時可能這兩位叔叔關係處的很好,而且在雍正沒有當皇帝之前,雍正與老八和老九的關係還很好,他的雍親王府更是和老八與老九比鄰而居。

因此不排除早些年雍正沒登基之前他和老八老九兄弟感情極好,兄弟三人還比鄰而居,那年幼的弘時肯定和兩位叔叔的關係也處的非常好,所以當弘時看到父親雍正繼位後對老八和老九進行迫害和打擊於心不忍,替兩位叔叔說情觸怒了雍正。

總之就是歷史上的雍正對弘時很生氣,將他過繼給老八之後,一併削除了他的宗籍,並將弘時幽禁致死。

歷史上關於弘時之死很多人都認為是被雍正賜死,但是後來根據清末帝溥儀回憶,他幼年時曾在故宮中找到一份乾隆帝留給後人的遺書,在遺書中乾隆告訴了後人弘時之死並非是被雍正所賜死。

根據溥儀和其弟溥傑回憶,乾隆在遺書中交代,弘時之死是因為被削除宗籍過繼給老八並被幽禁之後,打擊過大憂鬱而死。

歷史上老八和老九都在雍正四年被雍正迫害致死,而弘時則是死於雍正五年,在老八和老九都被雍正迫害死後,雍正的政敵基本已經被剪除,所以這時候雍正沒有必要再將親兒子弘時賜死。

因此弘時是因為性格直率為老八和老九求情觸怒了父親雍正,後來鬧得父子反目成仇,弘時更是被雍正削除宗籍囚禁起來,幽禁期間弘時肯定心理落差比較大,這樣比較容易憂鬱,所以憂鬱而死。

而且從歷史上看乾隆與三哥弘時兄弟感情關係還是非常好的,不存在像電視劇中弘時想謀害弘曆的說法。

雍正十三年十月雍正駕崩,當月乾隆就繼承了皇位,乾隆十月繼位還要繼續用雍正年後直到次年才會改年號,而乾隆繼位後下的一些聖旨中,就有為弘時平反。

要知道乾隆為其他被雍正迫害的叔叔平反都是繼位多年以後,而乾隆繼位以後都沒來得及改年號,第一件事就是為三哥弘時平反,說明了弘曆和弘時的兄弟感情比較深厚。

父親雍正一死,乾隆第一時間就推翻了父親雍正給弘時定的罪名,為弘時平反恢復了宗籍。

再結合乾隆繼位後又推翻了雍正對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的罪名,可見乾隆對父親雍正的殘害兄弟迫害兒子的所作所為也很不滿,但是乾隆情商很高,不像弘時那麼直率直接頂撞雍正為這些叔叔求情。

所以乾隆笑到了最後成為了人生贏家!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弘時為什麼一邊打自己耳光一邊罵阿其那塞斯黑?
    我認為這有兩種意思,一,弘時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小命不保,追根究源,全拜老八所賜,所以他痛恨老八;二,弘時因為聽信老八的攛掇,加入跟弘曆的奪嫡,卻最後慘敗,自己成了新的阿其那塞思黑,弘時是痛恨自己糊塗。弘時本無心奪嫡,被老八忽悠奪嫡,最後失敗,所以弘時痛恨老八,痛恨阿其那塞思黑坑了自己。
  • 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什麼喊八叔是阿其那?老八胤禩:跟我鬥!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95期)上一期我們談到了雍正王朝中弘時的滅亡,說到底還是他自己的貪婪害了自己,同樣都是師從鄔思道,可惜弘時的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關鍵時刻非要撒尿,結果沒有聽明白鄔思道說的萬事講究一個「理」字!
  • 雍正皇帝繼位後,為何將老八、老九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
    雍正皇帝畫像 那麼,為何雍正要讓這倆人改名呢?「阿其那」和「塞思黑」真的是雍正用來譏諷二人豬狗不如,用來侮辱倆人的嗎?那麼非要給「阿其那」和「塞思黑」加上「豬狗不如」的意思,就顯得有些牽強了。 雍正為何非要他們改名 那雍正非要他們改名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清朝皇族宗籍管理的一些規矩了。
  •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了自己親生兒子弘時,歷史中,弘時的結局怎樣?
    在《雍正王朝》裡,弘時最初是位不起眼的人物,並無奪嫡之心,後來因洩露「恩科取士」考題,被八爺抓住了把柄,上了他的賊船,成為八爺手中的一顆棋子。弘時本可以像弘晝一樣過著安穩的日子,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 《雍正王朝》中搞活出喪的皇五子弘晝,現實中結局如何?
    弘晝最初被三哥弘時擺了一道,稀裡糊塗就與心懷不軌的弘時一起為老八做了偽證,使老八暫時借管了京城外二營的兵權。後來上朝路上也就是老八發動八王議政的前夕,弘晝感覺不對勁向叔叔老十三說了,然後老十三覺得不對勁,朝都不上了,跑出京城重新奪回了京城外二營的兵權,使老八的八王議政失敗。所以弘晝是八王議政的關鍵人物。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老八說有七成勝算,其他三成在老十四身上?
    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於1999年,距今已有20年之久,可謂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之作,所以歷經多年時間滄桑,並沒有泯然眾人矣,反而是經久不衰,因此前段時間還在央視重播。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有關八王議政的一個劇情,那便是八王議政前夕,老八說道只有七成勝算,那麼其他三成勝算在哪裡呢?
  •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死前留下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恐懼?
    風過之後,雍正坐了下來,繼續翻看奏摺,忽然間一個熟悉字眼映入眼帘。 「阿其那!」雍正讀了出來。 阿其那不是別人,正是雍正這輩子最大的冤家—八阿哥。 老八已經死了,這是死前留下的信件,他想對雍正說什麼呢? 雍正拆開了信,信極短,只有十個字: 四哥,我輸了,但你贏了嗎?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最後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老八忽悠弘時,假意扶持弘時當皇帝。其實,老八想架空雍正,自己當真正掌權的皇帝。弘時因為一直想和弘曆爭皇位,所以,才會被老八利用,向雍正提出整頓旗務的事。老八趁機聯繫那幾位鐵帽子王和隆科多,奪取京城附近的兵權。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妥妥的勝算被老八自己葬送了
    所謂八王議政,就是老八想藉機搞事情,從根本上剝奪雍正的皇權。雍正果然也被逼到了絕路,眼看就挺不過去。這時,如果老十三不來,雍正就會被老八、隆科多「兵諫」,要麼被迫接受「八王議政」,要麼被迫遜位給弘時,總之沒好。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一直覬覦皇位,而他最大的阻礙就是四阿哥弘曆。弘曆天資聰穎,好學善思。早些年在王府讀書時,弘時總是吵嚷著要撒尿,弘曆卻安安靜靜地聽鄔思道講課,以至於在木蘭秋彌期間被康熙看中,年紀輕輕就被送到宮裡與康熙朝夕相處。
  •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如果十三爺不來,雍正能翻盤嗎?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八爺作為總理王大臣,聯合八旗王爺、領侍衛內大臣兼九門提督隆科多接管豐臺大營兵權,控制宮中九門,意圖逼宮。最後十三爺及時趕到,才化解了這場危機,扳倒了眾多政敵。
  • 雍正王朝裡結局最慘的五個人,老八、弘時上榜,最慘的是這個人
    文/晨曦博文雍正王朝作為一部成功的歷史電視劇,自上映以來,一直備受大家的青睞。宮廷歷史劇最大的特點,除了巨大的場面,更出色的是演員的精彩演技。但凡有故事總少不了結局悲慘的角色,那麼雍正王朝裡結局最慘的五個人是誰呢?小編告訴大家他們是誰吧。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可謂是雍正帝初期的核心人員,就這樣的權利和官位,隆科多為何還要背叛雍正呢?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大家看過整部劇以後,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隆科多就一個投機分子,甚至說他們整個家族就是。拿隆科多的上位來說,整個就是和佟國維唱的「雙簧」,在劇中他們是叔侄,其實在歷史中他們是父子,在康熙帝和佟國維談過話以後,佟國維就深感老八胤禩是沒有機會榮登大會了,之前他們一家一直站在老八這一邊,經過康熙的敲打,佟國維完成了權力的交接,把自己的兒子推上高位,並且站在了老四胤禛一邊。由於佟國維被免職回家,同時也重創了老八集團。可能很多讀者要問皇帝有那麼大的權力,還需要這麼辦嗎?
  • 雍正王朝:弘時和弘曆都有八爺的「影子」,為何結局卻是天壤之別
    在其彌留之際,胤祥給雍正的最後忠告便是要他時刻提防著弘時,因為在弘時的身上,胤祥了看到了他「八哥的影子」。其實胤祥所說的並沒有錯,弘時長期與八阿哥胤禩混跡在一起,又得到了八阿哥的支持與扶助,甚至兩人已經在政治利益上達成了一致,因而兩個人必然有許多相像之處,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如此。
  • 雍正王朝中,雍正派弘曆外出辦事被哥哥弘時追殺,他為何不揭發?
    《雍正王朝》劇中涵蓋上下五千年官場智慧,最讓人過眼癮的,是雍正兒子們又上演新一輪奪嫡的大戲。生在帝王之家,哪個沒有覬覦皇位寶座之心,兄弟之間明裡來暗裡鬥的,不鬥個你死我活的,絕不善罷甘休,能活到最後的,都是厲害人物。話說,雍正有三個成人兒子:弘晝、弘時、弘曆。
  • 《雍正王朝》四皇子弘曆奉旨外出辦差,遭到弘時追殺,為何不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有如許的一個場景。康熙暮年打獵,帶著弘曆,而年幼的弘曆說「皇爺爺是大清第一巴圖魯」讓康熙大為愉快,乃至把原來屬於太子的玉快意,賞賞給弘曆!這個細節的處置異常具備深意,很簡略的表白了康熙對弘曆的愛好,也為弘曆今後成為大清天子埋下了伏筆。有人說胤禛成為承繼人是沾了弘曆的光,也不能說完整沒有道理。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順治歸山詩》中有記載: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由此看得出來,皇帝面對爭執糾紛時也是無可奈何的。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 《雍正王朝》面對八王議政,除了老十三胤祥,雍正還有後手嗎?
    八王議政時期的雍正已經略顯老態,面對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幾個旗主王爺以及負責京師防務隆科多的逼宮,這個垂垂老矣的帝王多少有些力不從心,最後還是因為老十三胤祥的突然介入,才使得雍正皇帝可以轉危為安。本文不討論史實,僅以雍正王朝電視劇為模板來分析面對八王議政,雍正真的只有十三爺這一個後手嗎?
  • 老十四那麼恨雍正,為何沒參與八王議政?你看他在怕什麼
    大將軍王老十四胤禵,實打實的厭惡他那一母同胞的四哥雍正,故而一直附庸老八胤禩,專與四哥作對。老十四遠赴西北,意在奪嫡,豈料天意難測,再回京城卻是為父奔喪,而雍正已然即位正身,塵埃落定。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一路頂風冒雪跋涉回京,帶著滿腹的悔恨、失望撲倒在乾清宮,拍著康熙的靈柩嚎啕大哭。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時,老十三如果不出現,雍正有後路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高潮戲份,那就是以八爺黨為首,聯合下五旗的旗主向雍正逼宮,要求雍正恢復八王議政祖制,其實就是逼雍正退位。當時形勢很危急,雍正的三子弘時以及九門提督隆科多都已經反倒了老八胤禩這頭,而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的軍隊全部被旗主們的將領所控制,所以雍正被老八等人步步緊逼,最後全靠十三爺率軍出現解救了雍正的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