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梓熙(右)向人們展示「魚菜智控系統」。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湯海波)第34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昨日上午在廈門科技館啟動。本屆比賽有來自本市中小學的代表選手參與角逐,還特別邀請臺灣代表隊共襄盛舉。兩岸小選手帶來精彩的作品切磋較量,結下深厚友誼。
據主辦方介紹,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廈門規模最大、涉及學科最多、規格最高、參賽學生人數最多的全市性青少年科學探究和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集中展示的科技賽事。據統計,本屆比賽共有全市210所中小學、幼兒園,共計10200多名師生參加,申報參賽項目共1165項;此外,本屆比賽還邀請金門代表隊攜帶4個項目參賽、2個項目參展,臺南代表隊也帶來2個參賽項目。
比賽每年舉辦一屆,本屆大賽自今年8月啟動,11月17日、18日為集中展示、選手答辯、專家評審、項目點評等環節,今日將選出得獎參賽作品。
特寫一魚缸裡的水能種菜
邊養魚邊種菜的魚菜智控系統、將廚餘攪碎回收的廚餘垃圾處理器、用廢玻璃瓶製成的水泥砂漿……賽場上,小選手們腦洞大開,展現創意巧思和動手能力。
廈門市火炬學校小學生塗梓熙昨天搬來了自己發明的「魚菜智控系統」。「一邊養魚一邊種菜,水資源能循環利用就好了。」塗梓熙早早就開始琢磨這個問題,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一臺利用「虹吸原理」發明的魚菜共生魚缸在她手中誕生。
「魚缸由養殖系統和栽培系統組成。」面對絡繹不絕來詢問的人,塗梓熙一遍遍耐心解釋:養殖系統是改良版魚缸,能實現水質檢測和自動投食;魚缸上方是栽培系統,抽水泵會將魚缸中的水抽到栽培容器中澆灌植物,待水位達一定高度時,「虹吸系統」會讓水回流到魚缸中,「這樣就實現了水循環和魚菜共生」。
特寫二廢棄酒瓶變身水泥砂漿
提到金門,市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金門高粱酒。一群來自金門縣金湖鎮中正小學的小發明家,對廢棄高粱酒瓶很擔憂。
如何處理廢棄的酒瓶子呢?小發明家們想出了辦法:用酒瓶玻璃碎粒代替砂子,與水、水泥混合製成水泥砂漿,用於填補建築細縫和塗抹牆壁表面。團隊成員黃天睿、陳柏澄和陳威廷給他們的發明取了個響亮的名字——金門高粱酒瓶碎粒水泥砂漿。如此一來,廢棄酒瓶垃圾的難題有解了!
「我們很喜歡廈門,廈門的建築很漂亮。」黃天睿說,希望他們的水泥砂漿有一天可以用在廈門的建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