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黃河行」神奇動物在哪裡?來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探秘

2020-09-10 寧夏新聞廣播FM1061

東方白鸛又被稱為送子鸛,是一種大型的涉禽,體態優美,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目前全球數量不足3000隻,是名副其實的珍稀動物。

然而如此珍稀的東方白鸛,卻在東營墾利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安了家。

由中廣聯廣播新聞節目工作委員會聯合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山東綜合廣播、閃電新聞攜手青海新聞綜合廣播、四川綜合廣播、甘肅新聞綜合廣播、寧夏新聞廣播、內蒙古新聞廣播、陝西新聞廣播、山西綜合廣播、河南新聞廣播共同聯辦的「高質量發展黃河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昨天來到第一站——黃河入海口東營墾利。

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鳥類博物館,講解員介紹,1995年,整個景區只有200多隻東方白鸛,截至去年年底最新的觀測數據,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1954隻。自2003年發現東方白鸛在保護區內繁殖以來,已累計繁殖雛鳥1639隻,成為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因此,東營市也有著「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的稱號。

此外,讓採訪團記者們感嘆的是,保護區內還有許多其他鳥類,有被稱為「一品仙鳥」的丹頂鶴,有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的「溼地精靈」黑嘴鷗,還有飛的最快的鳥尖尾雨燕、棲息距離最遠的鳥北極燕鷗、飛的最高的鳥斑頭雁等368種鳥類,「神奇動物」數不勝數。每年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越冬、棲息的鳥類就有600多萬隻,被稱作鳥類的「國際機場」。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是如何成為「神奇動物」們的安樂鄉的?保護區科研中心負責人王安東告訴記者,通過不斷開展溼地修復,保護區內已有生態溼地146萬畝,為鳥類提供了棲息繁殖的環境。從2002黃河調水調沙開始,保護區就通過修築堤壩、蓄積黃河水等方式對溼地進行修復,同時在2012年進行微地形改造,修建鳥類的棲息島,既保證了鳥兒們水面覓食的環境,又為它們提供了繁殖地。有吃有喝有住處,怪不得這裡能成為鳥兒們的安樂鄉。

除了各類動物,保護區也擁有著許多的「神奇植物」。這裡是中國沿海最大的一個新生溼地自然植被區。區內有各類植物685種,代表物種有刺槐、旱柳、檉柳、蘆葦和鹽地鹼蓬等。

擁有河海交匯、新生溼地和野生鳥類三大旅遊資源,墾利通過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出了一張全域旅遊的「金名片」,今年1月,黃河口生態旅遊區也成功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據東營市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周立城介紹,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是相輔相成的,隨著溼地環境的優化,許多觀鳥愛好者、攝影愛好者慕名前來,為這片「神奇動物」的樂土增添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來源:山東綜合廣播

編輯:寧小新 責編:白鴿

有問題請聯繫寧小新

微信ID:

zyp317668025

相關焦點

  •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神奇動物在哪裡?來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探秘!
    然而如此珍稀的東方白鸛,卻在東營墾利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安了家。由中廣聯廣播新聞節目工作委員會指導,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山東綜合廣播、閃電新聞、山東廣播音樂生活節目中心攜手其他沿黃八省區省級廣電媒體共同啟動「高質量發展黃河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今天來到第一站
  •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要讓黃河成為人民的幸福河
    在廣場向下遠眺,黃河中下遊分界線——桃花峪黃河公路大橋就能映入眼帘。黃河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河流博物館,也是最早成立的以黃河為主題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是了解黃河的重要窗口。博物館解說員劉柳:」我們黃河博物館成立於1955年,是最早的流域性的博物館,我們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為大家介紹展示黃河。」
  •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吃碗正宗蘭州牛肉麵 我們一路向南 向黃河...
    來蘭州,一定要吃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才過癮! (牛肉麵裡只有幾粒牛肉粒,牛肉片需要單獨買呦)吃飽喝足後,沿黃九省「高質量發展黃河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南線採訪團駕駛著奇瑞汽車一路向南,奔赴四川的若爾蓋草原。
  • 中國夢·黃河情|鳥類「國際機場」!「打卡」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丹頂鶴、白頭鵲、東方白鷺、金雕……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博物館裡,1400餘件珍惜鳥類標本靜靜地陳列在這裡,置身其中,仿佛身在鳥類天堂。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媒體行走進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尋黃河口溼地「鳥類天堂」的奧秘。
  • 這就是山東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成了鳥類「國際機場」
    編者按九曲黃河,山東入海;河海安瀾,國泰民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提供了歷史性機遇。臨黃河而知中華,走基層而見擔當,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徒步黃河」大型融媒報導,錘鍊踐行「四力」,講好黃河故事,記錄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事業中的山東作為。
  •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戈壁灘長出的彩色「寶石」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戈壁灘長出的彩色「寶石」 2020-09-16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抖i東營|鳥國探秘!走進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東營報導17日,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抖i東營」創作行動來到了美麗的黃河口生態旅遊區,走進了鳥類博物館。東方白鸛、黑嘴鷗、白鷺、大天鵝......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博物館裡,1400餘件珍惜鳥類標本靜靜地陳列在這裡,置身其中,仿佛身在鳥類天堂。這裡是一本鳥類的百科全書,更是展示黃河三角洲生態建設及人與鳥類、自然和諧發展的標誌性場館。「頭一次見到這麼多種類的鳥,長見識了!」抖音達人張大膽開心熊說。
  •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授榮譽稱號
    為進一步了解鶴類的生活習性及棲息地的現狀,加強與各保護區間的工作交流,達到更好地保護鶴類,給其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呂卷章帶隊,一行八人赴池州參加了2019年中國鶴類及棲息地保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農業大學:精耕鹽鹼地,服務黃河三角洲
    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中國夢黃河情|瞰壯美東營黃河三角洲,美麗金秋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媒體行走進壯美東營黃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東北部的黃河入海口處
  • 東營市全面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紀實
    劉文忠 攝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東營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這方熱土上的人們,正懷揣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書寫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東營篇章」。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溼地水面上,先是出現了兩隻白鶴、六隻丹頂鶴,隨後是數百隻天鵝,成千上萬隻灰雁、赤膀鴨、紅頭潛鴨……白鷺飛翔。 孫勁松 攝「大部隊很快就要到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汶流管理站科研站負責人吳立新明白,這些「打前哨」的候鳥,提前拉開了今年鳥類遷徙季的序幕。
  • 報告文學《黃河入海千頃綠》講述黃河三角洲的生態故事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觀■編者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了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
  • 河口溼地、古梁山泊…高質量發展黃河行 第一天有這些亮點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8日訊 9月9日,由中廣聯廣播新聞節目工作委員會指導,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山東綜合廣播、閃電新聞、山東廣播音樂生活節目中心攜手其他沿黃八省區省級廣電媒體共同啟動「高質量發展黃河行
  •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青海海東:從黑色矽鐵走廊到綠色生態走廊的蝶變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8日訊 由中廣聯廣播新聞節目工作委員會指導,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山東綜合廣播、閃電新聞、山東廣播音樂生活節目中心攜手其他沿黃八省區省級廣電媒體共同啟動的「高質量發展黃河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南線採訪團,今天(18
  • 山東東營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候鳥戀上入海口(綠水青山就是...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  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  溼地成鳥類家園  「看,那是這裡的主人東方白鸛!」剛進入觀鳥通道,講解員王彩虹興奮地手指遠處高壓線杆間的橫梁。
  • 人民日報點讚東營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候鳥戀上入海口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溼地成鳥類家園「看,那是這裡的主人東方白鸛!」
  • 東營日報社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建共建:感受青衿...
    6月25日,東營日報社、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舉行「感受青衿歲月黃河口,抒一首七十年風華讚歌」主題黨日活動。單位、媒體聯建共建,創新主題黨日活動形式,將黨建與實際工作結合,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局,為實現我市三個目標定位,推進「黃河入海」文化旅遊建設汲取動力與營養。
  • 《經濟日報》為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生態大保護點讚
    報導說,近年來,東營認真貫徹《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實施溼地修復和刁口河故道生態調水工程,先後修復溼地2.3萬公頃,區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增強,鳥類種類由建區時的265種增加到目前的368種。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攻關 助推黃河三角洲溼地...
    2016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東營市政府,依託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溼地生態試驗站,開展互花米草入侵機制與治理技術科研攻關及工程示範,治理成效顯著,成果被評估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科技支撐
  • 黃河入海口:寫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探尋黃河之美萬裡黃河發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最終在山東東營市注入渤海。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