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法國世界盃,他們曾經2-1斬殺巴西。然而,他們的輝煌卻沒有持續太久。2000年參加荷蘭-比利時歐洲杯之後,他們已經缺席了5屆世界盃和5屆歐洲杯(包括2020歐洲杯)。其中,2004年歐洲杯、2006年世界盃、2016年歐洲杯和本屆歐洲杯,他們都倒在了附加賽的門口。
本屆歐洲杯附加賽,他們雖然倒在了塞爾維亞的腳下,但他們至少擁有希望之星——小哈蘭德、海于格以及厄德高。曼聯現任主帥索爾斯克亞也是該國的足球頂級球星,這個國家就是挪威。
雖然挪威已經無緣2020年歐洲杯,但小哈蘭德在近期出色的表現,尤其是對拜仁的進球讓人們相信,挪威遲早會在歐洲足壇立足。
那麼,挪威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今天的足球地理學堂,我們就跟隨小哈蘭德、海于格、厄德高以及索爾斯克亞等人的腳步一起走近挪威,了解這個國家背後的故事。
挪威峽灣:挪威的名片
挪威王國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西北部。該國東接瑞典;東北與芬蘭、俄羅斯相接壤;南同丹麥隔海相望。該國國土面積38萬平方公裡,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群島等屬地,人口大約537萬,其首都為奧斯陸。
挪威全境地處高緯度地區。北極圈以北的領土氣候類型屬於寒帶氣候,一年四季冬季漫長嚴寒。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以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南部靠近丹麥的地區因為受北大西洋暖流和盛行西風的影響,氣候類型則是溫暖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挪威地理位置圖
除了球星之外,很多人提到挪威或許浮現在腦海裡的是森林。沒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讓人們認識到了這個國家。然而,挪威的自然景觀的真正名片並不是森林,而是峽灣。
峽灣是冰川和海浪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數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侵蝕到海岸的大地之後,形成了海岸槽谷。當冰川消融之後,海水倒灌進槽谷,形成了峽灣景觀。
因為峽灣的形成與冰川侵蝕有關,因此,峽灣景觀主要分布在南北緯50-70度高緯度地區。除了紐西蘭、阿根廷和智利之外,世界峽灣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歐洲的峽灣除了巴爾幹半島的黑山之外,主要集中在北歐國家,北歐的峽灣主要分布在挪威。
挪威的峽灣北起瓦倫格峽灣,南至首都奧斯陸的奧斯陸峽灣。全境有多達1000多個峽灣。挪威的峽灣之多,堪稱世界之最。因此,挪威也被地理學家稱為「峽灣國家」。美麗的峽灣,為挪威吸引了全世界遊客來此駐足觀光。
在挪威眾多峽灣中,有四個極其出名。這四個峽灣中,松恩峽灣全長204千米,最深處可達1308米,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灣。該峽灣可以乘坐挪威高鐵的傑作,穿越瀑布,可以看到碧水藍天和層層巨峰。
全長179公裡的哈爾厄當峽灣,是挪威第二大峽灣,也是世界第三長的峽灣。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田園牧歌風情。蓋朗厄爾峽灣變換的地形、古老的小鎮成為了很多背包客的最愛。最南端的呂瑟峽灣,可以站在巨巖上,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麗的峽灣同時也是挪威人的精神象徵。挪威人把峽灣視為自己的靈魂,把自己的挪威人精神賦予了各個峽灣。
挪威:從來不缺少故事的通北之路
挪威的英語名稱為Norway,它的本土語言為Nolreweg,它是由Norle和weg兩個詞組成。其中,在日耳曼語中,Norle為北方,weg為道路。Norle和weg聯合起來就是通往北方的道路。
關於國名的由來,跟當時的貿易航線有著密切的關係。北歐地區氣候嚴寒,並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是南方的波羅的海地區的琥珀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一帶森林、鐵礦資源豐富,可以用來與西歐國家交換糧食。這條貫通北歐、中歐和西歐的商路被稱為琥珀之路。
從西歐、東歐往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有三條路,東路經過波羅的海,西路經過北海,北路主要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部的海岸地帶,北路航線被稱為諾雷維戈地區。在英語中,Norle轉換成Nor(North),weg轉化成way,組合起來就是挪威。
挪威歷史上從來就不缺少故事。公元9世紀,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部成立了挪威王國。因為北歐地區的氣候嚴寒,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但該地區地處寒暖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早期的北歐人憑藉該地區多港灣、森林的優勢用來造船,外出以捕魚為生。
琥珀之路的繁榮使得北歐人駕駛船隻外出劫掠,這就是令整個歐洲大陸聞風喪膽的「維京海盜」。向西擴張的海盜,就是今天挪威人的雛形。在對外劫掠的過程中,挪威人發現了一個孤懸在大西洋的島嶼,傳說為了不想讓外人分享他們發現的成果,挪威人給這座小島取了名字——冰島。
維京人(挪威、瑞典和丹麥人的祖先)外出航海圖,其中向北航行的是挪威
公元982年,一位叫紅鬍子埃裡克的挪威人在冰島因犯罪遭到政府的驅逐。埃裡克駕著小船準備遠渡大西洋。在當時,大西洋被歐洲人認為是死亡綠海,很多人都認為埃裡克此去是九死一生。
但3年後,埃裡克在航行中意外發現了一片陸地。據記載,因發現時正值夏季,格陵蘭島的西南部被綠油油的苔原所覆蓋。據此,埃裡克把這片綠色植被覆蓋的地方叫做「Greenland」,意思是綠洲。此後,挪威將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據為己有。
然而,挪威後來成為了丹麥的一部分。14世紀,作用丹麥公主和挪威王后雙重身份的瑪格麗特擁立自己的兒子奧拉夫先後繼承了丹麥和挪威的王位,成為丹麥和挪威共同的君主。因為丹麥整體實力強勁,挪威成為了丹麥的附庸。
北歐女王瑪格麗特
後來,丹麥、挪威和瑞典組成了卡爾瑪同盟,共同對抗漢薩同盟。當漢薩同盟消失後,因為丹麥和瑞典的齟齬,瑞典退出來卡爾瑪同盟。
卡爾瑪同盟(紅色)
1534年,丹麥取消了挪威自治地位,挪威成為了丹麥的一個省。原本屬於挪威的領土成為了丹麥的領土。後來,在和瑞典爭奪的過程中,丹麥敗下陣來,把挪威割讓給瑞典。從此,挪威完成了從丹麥到瑞典的易主。1905年,挪威才脫離瑞典獨立。
獨立後的挪威曾經長期以來被瑞典、丹麥人諷刺為鄉下人。70年代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發現,挪威開啟了一段逆襲之路。他們利用石油外加木材、漁業、水利等資源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一路躍居為世界富國的行列。
完成了從鄉巴佬到富國的逆襲之後,挪威人開始考慮自己的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尤其是是否加入歐盟的問題。在挪威人看來,當下已經是最好的時代,加入歐盟意味著自己好不容易獲得的勞動成果要共享,加上歷史上因同丹麥結盟而主權多次易主的陰影時刻在挪威人的心靈縈繞。因此,挪威人拒絕了加盟歐盟。
那麼,歐洲那麼大的市場,挪威人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嗎?答案是否定的。挪威人通過加入歐洲自由貿易區發展自己。
結語
雖然2020年歐洲杯,我們看不到挪威的身影,但我們依然相信,哈蘭德、海于格還有未來,挪威還有希望。
今天的足球地理學堂,我們跟隨著哈蘭德、厄德高、索爾斯克亞、海于格等人的腳步走近了挪威,了解了挪威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下一期,我們將繼續跟隨足球的腳步,了解一個新的國家,下期足球地理學堂,我們不見不散。
(Alex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