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出「人造子宮」,網友暢想:以後男人也能生娃了?

2020-12-10 育兒房間

眾所周知,生兒育女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工作,畢竟男性又沒有子宮,想生也生不了。

就算在自然界中有些看起來像是「爸爸生娃」的動物,比如袋鼠、海馬,實際上也是雌性生育,雄性只是承擔了帶娃工作。

男性沒有子宮,所以不能生孩子,科學家們還真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甚至從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究人造子宮,讓男人也能生孩子。

人造子宮最早由英國一位遺傳學家於1924年提出,並衍生出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孵化器,幫助早產兒在出生後繼續發育。

1969年,法國的科學家們最先利用研製出的人造子宮來孕育羊的胎兒,使之存活了兩天;

1992年,日本的科學家通過人造子宮分娩出一隻小羊寶寶,但藥物導致其存在生理缺陷;

2017年,美國費城的醫學家將一隻早產的小羊羔置於人造子宮內,4周後,小羊羔順利出生,發育正常,一年之後也依然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儘管人造子宮技術還不是非常完善,但網友們已經開始暢想:以後男人也能生娃了?更有不少人鼓吹這是「女性福音」。

從積極角度上考慮,人造子宮技術的成熟確實可能帶來很多好處,畢竟人造子宮實質上是一種體外胎兒培養,對於男女雙方來說都很省心。

1、減輕職場性別歧視

女性生育本來是偉大的使命,但在職場中,卻往往因此而受到性別歧視,因為生育意味著產假、補貼,這對公司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甚至有不少公司寧願賠錢也要辭退懷孕的員工。

如果女性可以通過人造子宮來孕育寶寶,自己就能毫無顧慮地在職場上奮鬥,這對職場公平化很有幫助。

2、提高生育率

二胎政策的開放依然沒有解決我國的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其實和年輕人面臨的生存壓力脫不開關係。

如果有了人造子宮,那麼夫妻倆在孕育寶寶的同時依然可以堅持工作,保證家庭收入,降低經濟壓力,生育意願也會提升。

3、改善婚姻制度

人們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把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當成年輕人最大的任務,但很多年輕人卻並不這樣想,他們嚮往自由,希望晚婚晚育,甚至根本不想生孩子。

人造子宮若能合法化,年輕人就可以通過購買精子或卵子孕育出自己的孩子,滿足老人的願望,而自己依舊過著自由的單身生活。

當然,人造子宮涉及到人類的出生,人類的未來,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相關的倫理問題也更是值得思考的,想要合法化、常態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人造子宮,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人造子宮,將來男性也能生孩子,你願意自己生,還是讓丈夫生?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男性也能懷孕生子?人造子宮可實現,網友:女人的事,男人不摻和!眾所周知,男女有別,自古以來女子才有孕育生命的功能,而男性沒有。最早提出人造子宮的是英國一位遺傳學家在1942年提出,甚至當時已經開始研究並在臨床上使用孵化器。是特意為早產兒寶寶準備的體外生長環境。縱使對於子宮研究這一路都是困難重重,但研究小組一直都沒有放棄。直到1969年的時候,法國的科學家們利用人工子宮來孕育羊胎位,雖然只存過了兩天,但已經是人造子宮的一大裡程碑。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對於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不到萬不得已,醫生是不會給出「切除子宮」的建議的,但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保住生命往往比保留生育功能更重要。當患者不得不做子宮全切,如果可以申請到一個人造子宮,是不是能夠滿足她們生育的願望呢?想生孩子的男人「我不想跟人『啪』,但我想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 第一個生孩子的男人!一口氣生了三個娃後,決定「自宮」
    世界上第一個生娃的「男子」這名生孩子的「男人」叫託馬斯·畢提,出生於夏威夷,他身材魁梧,滿臉鬍鬚,具有男性的外表特徵,但他曾經是一名女性,在他很小的時候為了讓自己變成男孩的模樣,就開始服用一些雄性激素。
  • 生完以後就讓女人上環?那男人為什麼不結紮?
    那男人幹嘛?!女性上環or男性結紮,哪個更好?今天我們就科學的來說說吧!一、女性上環上環,簡單點說,就是在女性的子宮腔內放置一個節育環,改變子宮內的環境,使受精卵因為沒有合適的宮腔環境而不能著床,最終達到避孕效果。
  • 科學家花數億美元研究人造奶!網友:不需要奶牛的牛奶沒有靈魂
    全球經濟研究網站MishTalk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科學家認為,我們正處於歷史上生產牛奶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尖端:不需要奶牛。說了半天,人造奶到底是啥?從美國矽谷到歐洲瑞士的實驗室,數億美元被用於研發生產與普通牛奶口味相同但所含蛋白質不同的人造奶(Bioengineer Milk)。
  • 生娃10天後,產婦子宮「神秘消失」
    生孩子就像闖關遊戲哪怕結束了手術室裡的「死裡逃生」那都不算闖關成功因為你根本無法預料「瓜熟蒂落」後還有多少「驚喜」在等你剛生娃這一查,看到B超結果,更加震驚了……女性的盆腔江湖裡一般都住著三員大將,從前往後依次是膀胱、子宮、直腸,它們一般都「整齊排列」,而正常情況通過B超都能看得到。
  • 女人生的孩子多半要像她的第一個男人?
    來源:闢謠百科  有人呼籲女性婚前一定要潔身自好,理由居然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與自己的丈夫生下的孩子是100%婚姻的結晶?還說科學研究證明,女性一旦有過性行為,基因就被「玷汙」了?以後與別人生下的孩子永遠都受到第一個男性的影響?天吶!為了未來的孩子萬無一失,我是不是該去幼兒園預定一個開始源氏計劃?
  • 女子給三個男人生了三個娃 還沒有一張身份證
    丕琴顛沛半世,給三個不同的男人生了三個娃,但還沒有一個戶籍、一張身份證,按照他們從忠縣民政局救助站及派出所了解的政策,需要暫住期滿3年(她已隨剛子暫住一年左右)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這個還不確定是否屬於自己的號碼,被她奉若至寶。然而,她已經等不起這兩年的時間:兩個娃兒需要正常入學,身份(戶籍)的事等不起了。
  • 太強大了:科學家搞定人造血液
    羅馬尼亞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人造血液,未來有望用於人體血液供給,在實驗室對老鼠進行實驗並未發現任何副作用。人造血液包含著水、鹽,以及從海洋蟲子體內提取的蚯蚓血紅蛋白,羅馬尼亞Babeş-Bolyai大學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研究終結人類血液供給短缺,以及避免遭受捐獻者感染。
  • 人造子宮若成功實現並普及,對女性地位有什麼影響?
    人造子宮技術的普及極有可能帶來現存家庭結構的瓦解,新的家庭組成形式會出現。重要的是,女性的生育價值被剝奪後,某些女性會變得一文不值。可即使真出現人造子宮技術,守舊派和奮起反抗的咪蒙們會竭力阻止普及,社會會有一段漫長的陣痛期。在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這項技術普及會非常困難。
  • 研究稱吃鹹食生男孩機率高 生男生女秘訣(全文)
    一、鹹男甜女 南非有一種「鹹男甜女」的說法,最近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南非科學家認為,吃紅肉和鹹食快餐會生男孩,而吃巧克力則有助於生女孩。南非普利托利亞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在動物身上進行的一項試驗發現,食用多糖食物時,產下的幼崽雌多雄少;而血糖保持正常水平時,幼崽則雄雌比例約各佔一半。研究主持人埃麗莎·卡梅倫教授表示,這項試驗結果同樣適用於人類。 研究者表示,孩子性別是由精子中包含的一條染色體決定的,X染色體為女孩,Y染色體為男孩,男性飲食會改變攜帶X或Y染色體的比率。
  • 大猩猩和人類能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以身試行,網友:長見識了
    大猩猩和人類能繁衍後代嗎?之前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黑猩猩是和人類基因是最接近的,那麼如果我們人類和黑猩猩進行了後能不能生育後代呢?有科學就就對此進行了以身試行,得出了結論:有一個非常轟動的新聞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看過,就是在印度尼西亞,一位女大猩猩遭受到了一位男人類的侵犯!看到可以說是十分的震驚了,大家都知道猩猩可都是身強力壯的啊,不知道這位男人類到底是怎樣做到呢?!
  • 無數男人的疑惑:為什麼妻子生完孩子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很多已婚男士都有類似的體驗,妻子開始帶孩子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整個人變得敏感易怒,在男人看來芝麻大的小事都能勾起妻子的怒火.....譚先生和妻子結婚四年,他們是自由戀愛,夫妻感情特別好,去年他們迎來了愛情結晶。
  • 數億元研究人造奶!不用奶牛也能造出牛奶 這樣的牛奶你敢喝?
    五月初,全國經濟研究網介紹了更為環保、更健康、更燒錢的「人造奶」,不需要奶牛就能生產牛奶,真的靠譜嗎?日前有研究稱,從美國矽谷到歐洲和瑞士的實驗室,數億美元正被用於,開發和生產味道與普通牛奶相似,但還有不同蛋白質的生物工程牛奶。科學家不斷調試,利用生物工程酵母生產出所謂的牛奶蛋白質,因而複製出牛奶的口味。
  • 科學家們在器官移植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0971-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明,利用人類肺部和異種宿主之間的交叉循環或能恢復移植受阻的損傷人類供體肺部組織的功能;這種新技術或能潛在增加用於移植的供體肺部的供應,同時也能挽救更多等待移植患者的生命。
  • 生男孩還是女孩與什麼有關?
    如果兩條都是X型,將來便會孕育出女孩;如果X型、Y型各有一,便會孕育出男孩。 女性卵巢每一個月有多個卵泡生長發育,但通常只有一個成熟卵細胞排出,它們均只含X型的性染色體,這就是說,胎兒的性別不是由母親決定的。 哪些因素會影響生男生女?
  • 準夫妻提出「兩頭婚」:以後生兩娃,各養各的,換你答應不?
    談及「兩頭婚」,有網友說:這種婚姻一不小心也會鬧出很多事的。我弟弟就是這種婚姻,婚前說好生兩個,第一個隨女方姓,孩子由男方母親帶。孩子出生那天,因為生了一天沒生出來,結果還是剖腹產,當場女方就說就生一個了。這時候要不是我媽也贊同,一般家庭就會鬧出不愉快來的。
  • 2019菠蘿科學獎在溫州頒出!「腦洞」研究只為好奇心而生
    菠蘿科學獎由中國科協、浙江省科技館、果殼網等創立於2012年的科學獎,評委陣容也極其強大,由42位院士、科學家及諾貝爾獎得主組成,這次是首次離開杭州舉行。當晚的「菠蘿科學獎」頒出了物理獎、化學獎、數學獎、心理學獎、醫學生物獎、幻想獎、發明獎等10個獎項。在頒獎現場,一批想像力豐富的科學成果和科學家點燃了氣氛。
  • 生娃需要勇氣,放棄生娃同樣需要勇氣
    文/母嬰期刊女人的一生確實很難,尤其在男權社會下,女性雖然可以像男人一樣打拼,仍然難逃生育的束縛。沒有生育的女人,往往被人視為異類。甚至結婚多年,不願意早生娃的女人,也會被鄰裡親友說三道四。社會並沒有給女性一個公平的生育環境,比如分娩前後及帶娃期間,一般沒人給工資,她們等於拿著自己的儲蓄在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