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在中國召開的「一帶一路」論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西方七國都派代表參加,G20國家中19個國家參加,連對「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有異議的美國日本都派高規格代表團參加。但唯獨一直夢想做印度洋霸主的印度,形形相吊,煢煢孑立。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可是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世界各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互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且「一帶一路」建設各國共商,建設成果各國共享。這對於發展中大國印度來說,應該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為啥不來?
對此,印度著名媒體人、中印關係專家尚卡爾·傑哈認為,印度的消極態度來源於「它對中國意圖的不確定性」。大多數印度戰略學者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印度在印度洋主導地位的戰略威脅,使得中國勢力從北方(巴基斯坦)、東方(孟加拉和緬甸)、南方(斯裡蘭卡)將印度包圍起來,從而嚴重限制了印度的影響範圍。
事實是這樣嗎?顯然,這個理由十分荒謬。在當今全球化不斷推進,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人類共識的大背景轄,印度依然抱著劃分勢力範圍的零和遊戲心態,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南亞是世界的南亞,不是印度的後花園。印度雖然在南亞最強大,但不是南亞各國的皇帝,更不是地球球長,南亞各國都是獨立主權國家,人家可以自由選擇與誰交往與誰不交往。
現實點說,印度這些年基本把鄰居得罪光光。印度把南亞鄰國完全當成殖民地,鄰國外交、經貿、軍事方面,印度都要指指點點,動輒制裁,軍事威脅。入侵卡什米爾,和曾經兄弟國家巴基斯坦劍拔弩張,吞併錫金,蠶食不丹,對尼泊爾威逼利誘,在尼泊爾地震後還趁火打劫,結果逼尼泊爾和中國靠近,侵佔中國藏南,無事生非不斷挑起糾紛?而中國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的幫扶是實打實的,建橋修路、拓展貿易,合作共贏,而且不帶有任何附加條件。這一正一反的例子,使南亞各國看清了印度。
退一步說,印度雖然近些年發展很快,但和中國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不說廢話,上數據:1、經濟總量:2016年,中國11萬億美元(佔世界14.8%),印度經濟總量2.1萬億美元;2、外貿總額:中國36849億美元(佔世界23.8%),印度6235.9億美元;3、外匯儲備:中國39500億美元,印度2952億美元;4、人口數量:中國13.8億,印度13億;5、人均收入:中國8100美元,印度1600美元,人均收入5倍於印度。6、鋼鐵產量,中國80383萬噸,印度8958萬噸。7、國土面積: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印度298萬平方公裡。
印度雖然發展不錯,但其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依然和中國有較大差距,舉個簡單例子,中國可以拿出1000億美元搞亞投行,拿出大量資金給「一帶一路」國家搞基礎設施建設,印度有這個實力嗎?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印度有這影響力嗎?所以,印度的最大問題在於野心太大,實力不濟,著急上火,心態失衡。
其實中國很珍視和印度的關係,也期待能和印度保持和平友好的交往。關鍵在於,一個巴掌拍不響,印度應該放棄傳統劃分勢力範圍的零和遊戲心態,真心誠意把鄰國做朋友,然後和鄰國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