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到底是為了什麼?發朋友圈?刷存在感?......

2020-08-28 既見君子

凌晨四點多,當米蘭還在酣睡時,我們悄悄地離開旅館,去趕早上6:00的火車。

義大利人比較懶散,屬於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主兒。昨天晚上十一點,這條街上還瀰漫著烤肉的香氣和喧鬧的人聲,而早上,整條街黑洞洞的,沒有一個人,只隱隱傳來幾聲狗叫。

一陣冷風,捲起街邊的小紙片,噠噠噠地蹦跳到我腳邊。

這時候,真盼著街上能有點兒人啊!

遠遠地駛來一輛小汽車,在我們斜對面熄火。車裡走出來一個男人。

一輛摩託車從遠處轟鳴而來,是兩個紋身的壯男!

街角的陰影裡好像躺著一個流浪漢。

嗯,啊,哦,那個,那個,好像還是沒人好啊!

我們能做的,好像只有攥緊了手裡的行李和求救哨。還有,悄悄揉揉發麻的頭皮。

好不容易,公交車來了,把我們帶到了網絡傳說中黑社會、吸毒聚集的米蘭中央火車站。

整個火車站空蕩蕩的,像睡著了似的。偶爾扶梯上能看到幾個乘客,但大多是黑人。

我心裡慌得一匹,匆匆拍了兩張照片,手機還差點掉了。

坐下等車的當兒,一個吉普賽女人走了過來,她先是在購票機前站了一會兒,用哀怨的眼神看著等車的乘客,嘴裡嘀嘀咕咕地叨念著什麼。然後,她走來了,她向我們走過來了!

我居然下意識地摸了一下錢包。聽說吉普賽人善於一個吸引注意力,一個趁機偷錢。

她用英語嘰裡呱啦說了一通,大概意思是想買票,但沒有錢,跟我們要錢。

我用中文回道:「聽不懂。」

旁邊一個女孩驚喜地叫到:「你也是中國人啊?」看到這瞬間明亮的雙眸,我意識到這姑娘也已經哆嗦了一個早晨。

當陽光慵懶地流淌在火車上時,我能看到空氣中的浮塵在微微閃動。

這時我才有心情回想自己這大半個月的旅行。在大雨中暴走過,同伴被偷過,失聯過,夜裡前有高山後無退路過。各種擔驚受怕、吃苦受罪到底是圖個啥?

旅行到底是為了個啥?

發朋友圈炫耀?多些談資?打發閒餘的時光?跟風?......

我還真好好想了一陣子,結果發現:

第一,旅行真像一個造夢機器。

旅行時就像做了一場夢。

這個夢和平時的生活不同。

一切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的。遇到的人和事無比豐富,有無窮的新問題等待你去解決。每一刻都是新的,你不能COPY 日子。

這個夢仿佛是另一個平行時空,那裡的人有著他們的個性特徵,他們笑著鬧著,你路過,參與其中,但並不完全屬於他們。他們離你很近,但也可能遠得永不相見。

回到現實,這個夢可以支撐你在平淡的生活中快樂地回味很久。

第二,旅行豐富了看問題的視角。

我們為什麼讀書?為什麼出國?為什麼想去經去見從未見過的世界?

無非是因為我們想擴大自己的認知範圍,開闊眼界,而不只是抱著固有的認知和偏見,執拗地重複著,一年有三個季節。

你經歷過,就能了解北歐人為什麼容易抑鬱,法國人為什麼老愛罷工,美國為什麼種族問題頻發.....

你開始能從多個角度理解這個世界。

第三,沒有漂泊,哪知道家的可貴。

就像《小王子》裡說的那樣:

如果不去遍歷世界,我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精神和情感的寄託,但我們一旦遍歷了世界,卻發現我們再也無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

正因為那曾經的漂泊和折騰,每次坐在家裡的馬桶上時,我總會長舒一口氣,心裡無比踏實。

相關焦點

  • 親們,請別在朋友圈刷你的存在感了
    為什麼你的朋友圈沒有人看?因為都是刷出來的存在感藍胖有話說: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刷存在感?曾有一期《跨界喜劇王》中的一個節目引爆了刷存在感的討論。比如,同辦公室的同事靠著做早餐、發朋友圈、裝病狂刷存在感不做事,而自己每天忙工作卻沒人注意。最終悲傷的,聽到一個消息,他因為沒有存在感面臨被裁員,而其他從不幹活就靠刷存在感的三位同事當然沒有問題。我們的男主終於要大爆發了。決心學習下刷存在感的前輩好好放縱下自己,表現下自己。
  • 曬個存在感句子_朋友圈刷存在感的文案
    生活需要儀式感 ,發朋友圈也需要,時不時要在朋友圈曬個照片,刷個存在感,小編整理了適合曬存在感的文案,好看的照片配上好看的文案,看著都舒心。曬個存在感句子_朋友圈刷存在感的文案:1、五個抗衰老的辦法:贊我贊我贊我贊我贊我2、我這麼愛拍照~ 上輩子可能是一部相機3、反正鹹著也是鹹著 不如甜一下4、苦海無邊 歡迎你光臨人間5、小小的腦袋裝著大大的發財夢6、小朋友 來日方長 快樂很重要7、我發朋友圈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 曬個存在感句子_朋友圈刷存在感的文案
    生活需要儀式感 ,發朋友圈也需要,時不時要在朋友圈曬個照片,刷個存在感,小編整理了適合曬存在感的文案,好看的照片配上好看的文案,看著都舒心。曬個存在感句子_朋友圈刷存在感的文案:1、五個抗衰老的辦法:贊我贊我贊我贊我贊我2、我這麼愛拍照~ 上輩子可能是一部相機3、反正鹹著也是鹹著 不如甜一下4、苦海無邊 歡迎你光臨人間5、小小的腦袋裝著大大的發財夢6、小朋友 來日方長 快樂很重要7、我發朋友圈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 從不發微信朋友圈的人,現實中都擅於「隱藏」,壓低自身存在感
    從不發微信朋友圈的人,現實中都擅於「隱藏」,壓低自身存在感隨著時代的變遷,微信逐漸取代了QQ,它的支付方式也讓人們的生活得到了便捷,只需綁定了銀行卡,出門便可不用帶錢。微信在不斷地發展著,人們在閒暇時間也會使用微信發各種動態,朋友圈裡的內容也是各色各樣,豐富不已。早晨迷迷糊糊醒來,卻被朦朧的睡意再次拉了回去,貪念著床上的舒適之感。為了工作不遲到,立馬拿起手機,刷起朋友圈來,就在這一瞬間神智越發清晰。
  • 行影旅行|「朋友圈新玩法!Plog到底是什麼?」
    普通90後的朋友圈照片,大多只是簡單加上濾鏡的風景照/美顏後的自拍,配上兩句話以及定位;而00後的朋友圈,已經流行起一些看起來可可愛愛的Plog,而且這種Plog還有越來越火的趨勢。不僅是朋友圈的新玩法,趁著疫情這段比較空閒時間,不妨整理下過往的旅行照片,Plog這種形式,真的可以讓照片+100%美感,拯救廢片!!01.什麼是Plog?
  • 如果想告別朋友圈,就從每天少發一條朋友圈,少刷一次朋友圈開始
    可能有些人覺得小編言過其實,曬個朋友圈而已,哪有那麼嚴重,不過你仔細翻一下自己的朋友圈,裡面是不是有很多生活細節呢?比如說今天和誰吃飯了?今天又去哪裡玩了?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心情是怎麼樣的?是不是很多人朋友圈的常態呢?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秀一秀,難道還不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 旅行,不就是為了發朋友圈嗎?
    「我在朋友圈發了很多圖,有些是旅行過程中的隨拍,有些是回來以後做了後期再發出來。大家看了會覺得我一直在路上,或者說一直在玩。「旅行的路上多姿多彩,但我們可以選擇分享什麼。Q:你發這些,記錄這些,有什麼想法嗎?為啥要有模板?
  • 刷爆朋友圈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什麼梗?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個梗到底是什麼,簡單的說「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是:在這個冷的秋天 有一杯熱乎的奶茶 就是心裡特別溫暖,在意你的人,看到你發的消息,或者主動發你52元的奶茶錢,讓你能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雖然看到沙雕網友這樣的解釋我感到一絲懷疑,甚至想發個「九折」?!
  • 刷爆朋友圈的「主要看氣質」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晚》新聞板塊」是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今晚》欄目官方微信平臺《今晚》新聞板塊,每晚21:20分播出,敬請關注  本周末,「主要看氣質」這句話刷爆微信朋友圈,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它突然火了起來?到底怎麼來的???看什麼氣質?這件事首先要從王心凌11月25號發的一個新專輯說起……專輯的名字不重要,配圖裡面有一張這樣的圖……對!
  • 旅行時我發個朋友圈怎麼了?
    不光是年輕人,相信會用微信的中年都喜歡刷朋友圈,發朋友圈,隨著現在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偶爾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合適的團出去旅個遊是很正常的,當然在有美食和美景的情況下,大家都會拍上幾張自己喜歡的照片,而且會為專門拍照好看的地方去拍照片,然後發朋友圈,讓自己的朋友都看見讚美
  • 為什麼我們旅行,越來越不敢發朋友圈:怕被壞情緒的人說是在炫耀
    以前旅行拍照發朋友圈,想發什麼就發什麼,只要心裡兒高興可以直播一整天。後來從幾十個好友加到幾千個好友,人際圈擴大了,卻不敢再輕易分享自己的旅行生活。怕被人說炫耀,怕影響他人朋友圈...不敢在朋友圈曬旅遊照,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慮和困惑。
  • 過個聖誕節,又讓一些人找到刷存在感的話題了
    (一)最近看一本新書《分身:新日本論》時,被作者的一段話所觸動,「日本問題」似乎更呈現一種「日本清潔」的心理學面相,我們既渴望了解和認識這個國家,因為它在國家建設上有優異的表現有目共睹,然而,又似乎在心理上抗拒著它的存在。
  • 不是我們不愛發朋友圈,只是……
    有的人喜歡發朋友圈,並非無所事事,也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希望在以後想起從前的時候,可以翻一翻朋友圈,回憶那些曾經。   而現在,刷新朋友圈,點讚好友狀態,圍觀好友生活儼然已成為我們的習慣。
  • 年輕人旅行後,越來越不敢發朋友圈,網友:怕被壞情緒的人說炫耀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前兩年出去旅遊或者吃到好吃的美食,都會發個日常朋友圈分享一下,關注的朋友多了,卻不敢再輕易分享自己的旅行日程了,就怕被人說炫耀,怕影響他人,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疑慮和困惑。
  • 米其林指南挺像「老貴族」刷存在感
    即便是米其林為了凸顯京味文化,「必比登推介」榜單也不見得能服眾。有廣東美食博主帶著南北方朋友,探訪了所有「必比登推介」餐廳,得出結論是「陣亡」,也有北京本地老饕表示「從北京人的角度來看,這家店我個人非常不推薦」。米其林指南,本質上來說是一本寫給外地人的美食書,也是一本寫給商務客的指南,除了餐廳環境、服務質量等,口味差異顯然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所以,對於這樣一本指南,其實不必太過推崇。
  • 一天下來瘋狂的狂刷朋友圈,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這種人,時不時刷個喝咖啡呀,讀書呀,散步之類,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總是孤孤單單,不合群,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高雅,刷一下朋友圈,就是無聲地宣告:不是我不合群,是我追求高雅,你們不理解我。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就是:你刻意表現得恰恰是你真正缺乏的,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最好解釋。
  • 你的儀式感,不應該只出現在朋友圈
    這幾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好久不聯繫的同學出去旅遊了一趟,一周內我也跟著欣賞了一遍美好風光。從藍天白雲到車水馬龍,從金碧輝煌的高級餐廳到路邊的蒼蠅館子,琳琅滿目的商品,還有各種和朋友們美美的自拍。每天都是新花樣。我也習慣了她的日常刷屏,無論是出門遊玩還是深夜自拍,去商場血拼還是吃個外賣,都要發個朋友圈給大家看看。
  • 行影旅行|「朋友圈新玩法!Plog到底是什麼?」
    普通90後的朋友圈照片,大多只是簡單加上濾鏡的風景照/美顏後的自拍,配上兩句話以及定位;而00後的朋友圈,已經流行起一些看起來可可愛愛的Plog,而且這種Plog還有越來越火的趨勢。不僅是朋友圈的新玩法,趁著疫情這段比較空閒時間,不妨整理下過往的旅行照片,Plog這種形式,真的可以讓照片+100%美感,拯救廢片!!01.什麼是Plog?
  • 打卡機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不成熟、刻意刷存在感的行為
    打卡機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不成熟、刻意刷存在感的行為時間:2020-09-05 20:0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卡機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不成熟、刻意刷存在感的行為 原指掛在自己公司牆上冷酷無情的執法者,一度讓藍白領們疼不欲生。
  • 旅行中如何優(裝)雅(X)地發朋友圈?
    朋友們,捫心自問出去旅行最重要的是什麼?目的地?同行旅伴?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