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位中國詩壇史上一位偉大的巨匠。他的出現,為中國浪漫主義開闢了新的道路。也讓文學花壇增添了新的色彩。
李白,隴西繼昌人。小小的李白,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做一個俠客,到處遊山玩水。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終於,他在二十歲時,實現了他小時候的夢想。他像一個俠客一樣,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有文為證:
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後來,這篇文章讓他名聲大噪,一時間讓他成為長安城的名人。不久,他就便被唐玄宗賞識,入朝為官。這個官職的作用,只是每天與皇帝吟詩作樂,而並不參與政事。李白覺得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不能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他感到很失望,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隱忍。直到有一次,唐玄宗依舊在酒宴上吟詩作樂,寫想不出很好的詩歌,就叫李白前來寫詩。李白就在宴會上寫了一首詩來諷刺權貴和皇帝,得罪了他們。這也就是著名的「李白杯酒釋權貴」的故事。也是辭官遠遊的重要原因。
一年後,便辭官遠遊。就在這時他寫了一首千古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是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首詩,形式上自由,五言七言均有。內容上誇張,想像比喻也均在。沒有很多的束縛,自由灑脫。清楚地表達他為什麼離去。他就像,東晉時期著名隱士陶淵明一樣,不為五鬥米折腰。快樂、自由對他來說,就是個很重要的東西。這也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年少輕狂,狂豪氣沖天,此刻的李白,正是他的巔峰時期。
後來,李白一度北上東遊,一直到達幽州。曾經眼目睹安祿山勢力的強大,又感嘆唐玄宗後期昏庸無能。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百姓。李白再一次申請入朝為官,企圖向皇帝諫言,改變這種局面。最終,都以失敗告終。762年,他病逝於當塗。一個唐代詩人詩壇天空上的巨星隕落了。
李白詩的繼屈原之後的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豪邁奔放,清新飄逸。例如,在《贈汪倫》一詩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對友人的不舍。又如,《秋浦歌》中,「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同樣是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自己躊躇滿志,抑鬱不得的心情。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不再年輕,沒有了年輕時的大志,在進入中看到逐漸老去的自己,到現在都未曾建功立業,心裡何等悽苦。
如果說李白能夠學會隱忍,在官場中,憑藉著他的才華,一定會有所作為,而他卻放棄那樣做。原因很簡單,他不想違背自己的內心,所以使他錯失良機。在他的人生中,都不能有所成就。但他去世後,他的詩歌卻廣為流傳,最終成為了一代詩仙李白。
人生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對你的,已經給我的人生帶來重大的影響,李白是如此,我們也是如此。同時,人生也是一個禍福相依的過程,一方面的失敗,卻造就了另一方面的成功,對李白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