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03日 01版)
「西農教授不得了,個個授課把心交。白河學員都聽好,政策宣傳要地道。精準扶貧需務實,鄉村旅遊快打造。」這是陝西省白河縣宋家鎮磨坪村黨支部副書記柴正偉,在參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村幹部培訓班後所寫的感受……
黨的十八大以來,陝西省高教系統從脫貧攻堅的現實需求出發,充分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生態保護、社會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各顯其能,為全省精準扶貧注入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去年3月以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了以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對象的幹部培訓,助力陝西脫貧攻堅,眾多像柴正偉一樣的村幹部在這裡學習「充電」後,帶領村民投入脫貧致富的實踐。類似的培訓在陝西高校比比皆是。
近年來,陝西省委高教工委堅持將全省脫貧攻堅和結對幫扶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今年6月,在原統籌安排全省72所高校結對幫扶56個貧困縣基礎上,又及時調整為103所高校「一對一」結對幫扶96個縣(區、市)的「雙百工程」,從而實現了全省高校幫扶貧困縣全覆蓋。而今,來自陝西高校的科研、人才、文化等資源,正日益轉化為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活力。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幫助洛南縣完善了發展規劃和縣城城市設計,在重點鄉鎮和行政村開展特色小鎮試點和美麗鄉村建設。西安科技大學利用「煤礦防治水」技術,破解了長武縣煤礦生產中的透水難題,並利用先進的景觀設計理念,高標準規劃了該縣青龍山旅遊項目,對農產品包裝進行了優化提升。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指導編制的縣鎮村各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已達44個。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
近年來,陝西高校把培育發展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作為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真幫真扶、長扶實扶,促進了產學研用的融合發展。
曹謝虎是白水縣的一名果農,他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駐站專家的長期培訓和指導下,科技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迅速提升,成為遠近聞名的蘋果狀元。由他創立的蘋果品牌,年收入超過百萬元。
在白水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施「蘋果產業科技示範與科技入戶工程」,針對生產實際問題,以示範園建設為突破口,重點示範推廣間伐、改形、病蟲防治、肥水調控等8項關鍵技術,其中果樹、植保、土肥等學科的20多位專家團隊,隨叫隨到入戶服務,帶動了白水縣優質蘋果產業的發展。
在另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千陽縣,西北農林科大蘋果專家李丙智教授帶領專家組常駐該縣,年均駐點時間超過280天,為寶雞市和千陽縣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為引進和指導陝西海升果業、陝西華聖果業等公司在千陽縣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引進推廣的自根砧蘋果面積及育苗面積,佔到全國的60%以上,成為現代果業發展的樣板。
像李丙智教授這樣的駐縣專家,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還有300多名,他們長期活躍在田間地頭,人均駐點工作時間120天以上,最多的達到320天。他們帶課題、項目駐點工作,開展科學研究、試驗示範、技術培訓,現場解決農戶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陝西中醫藥大學依託旬邑縣產學研示範基地和陝西省中藥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旬邑分中心,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通過產學研對接,幫助指導旬邑縣建成100畝連翹種苗基地,並計劃到2020年發展中藥種植30000畝,帶動全縣5800餘戶農戶種植,其中包括貧困戶3500餘戶。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以科技為先導,開展特色產業扶貧,已指導陝南三市、陝甘寧革命老區及國內30餘家企業,開展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和野生資源撫育,推廣規範化種植面積27.89萬畝,撫育野生藥材50.85萬畝,年新增經濟效益22.70億元,有效地促進了中藥材質量的提升和區域經濟發展。
西安工業大學依託陝西省輕合金工程研究中心,在富平縣實施了「汽車輕量化產業孵化基地」項目,積極打造汽車板塊支柱產業,預計建成後產值可達30多億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蒲城縣農業產業發展建立了「農掌門」農業網際網路+科技惠農服務應用平臺,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技術跟蹤服務。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
在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中,陝西高校遵循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的「雙扶」思路,把重點放在扶智、扶志上,注重教育扶貧、文化扶貧、思想扶貧、情感扶貧相結合,培育內生動力,樹立脫貧志向,增強脫貧能力。
今年6月23日,西北大學平利社區學院在陝西省平利縣城關鎮藥婦溝社區掛牌成立,不僅開創了全國高校「走出圍牆辦社會大學」的先例,更彌補了縣域經濟人才短板。西北大學依託這一平臺先後組織實施了9期社區工廠員工身份轉變適應性、電子商務市場營銷、茶園栽培管理與茶葉加工技術培訓等專題培訓,共培訓學員6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500餘人。
2016年9月,楊凌職院開辦了農民學歷教育班,兩年來,已招收48名富平縣職業農民、68名楊陵村幹部進入專科階段學習。該校還先後在關中的楊陵區、富平縣、彬縣、周至縣、眉縣、麟遊縣、旬邑縣,陝南的鎮坪縣、太白縣,陝北的洛川縣,建立了10個縣(區)職業農民培育學院,累計培訓職業農民1.9萬人次,三大區域的農民都能在家門口輕鬆學到並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
「這些措施的施行,真正使職業農民培育方式由『培訓』轉變為『培養』,使職業農民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由單一實用技術學習,轉變為基礎理論和技術知識系統學習,職業農民的自身定位由農業現代化的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陝西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從2015年開始,面向秦巴山片區76個貧困縣的科技創業骨幹人員,開辦「秦巴山片區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骨幹培訓班」。經過5個月的培訓,杜營輝、王偉賓等多名首批學員成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而今已在各自的區域內發揮著輻射帶動作用。
陝西理工大學根據漢中市南鄭區的實際需要,開展「扶貧必『扶智』,小手拉大手——鄉村教師培訓」「培訓致富帶頭人——南鄭區脫貧攻堅『素能提升』」等專題培訓。西安郵電大學選派專家團隊,深入宜君縣實施電商扶貧行動,協助制定宜君電商規劃,為該縣發展和脫貧致富出謀劃策。
「雙百工程」實施以來,全省103所高校積極為受助貧困地區提供智力、教育、人才、信息、技術、文化、民生、志願等全方位的支持,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幫扶項目767項,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齊聚!三位院士與「西農精神」
睡前聊一會兒|今晚,我用官微頭條換你一個故事
雙豐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邵明安研究員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來 源:光明日報
作 者:張哲浩
趙喜軍
網絡編輯:許晨瑞
責任編輯:王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