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正經更新了,考慮道內容要多元化,不能全是些造景作品,這次我就用兩期來介紹曾經去過的野採遊玩地,野採主要為撈魚為主,植物暫時沒有涉及,因為在北方較乾燥地區並沒發現有什麼值得採的植物,撈魚也只是用小網撈些並不稀缺的常見原生魚蝦,幾乎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本人堅決抵制電魚、炸魚、大量野採植物等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行為。
這一期先介紹臨朐黑松林景區,白浪河水庫,白浪河溼地以及市區內的虞河景觀帶。
黑松林景區
(位置及具體信息自行百度)
黑松林自然風景保護區,位於沂山西南部的九山鎮南部群山中,東臨燈塔崮,西有齊長城銅陵關、石牛崮,南有張良墓,北靠回龍山。總面積約15平方公裡,其間溝壑縱橫,怪石嵯峨,林深谷幽,泉清景美。沿淌水崖水庫西行近裡許即為黑松林。50年代,宋王莊一帶村民年年上山植樹,封山造林。因為造林成績突出,宋王莊農業社曾兩次受國務院表彰。林區連山秀舉, 高峰海拔600米,屬沂山西麓地帶,林區面積近萬畝,故亦稱「萬畝黑松林」。
我去黑松林景區外圍當地村莊附近,並未進入景區內,具體位置已記不清。中午12點多到,先在路邊農家飯店吃了點農家飯,在飯店老闆指引下找到藏在山溝中小水庫,環境不錯,空無一人,世外桃源的感覺,只可惜10月底天氣已涼,我的地籠在淺水處已經撈不到魚了,不過正巧碰到湖邊放羊的村民,山裡人樸實,聽到我們來撈魚玩卻一條魚也沒撈著,他去水庫另一側把自己前幾天下的20米地籠拖了出來,給裝了一大袋各種小魚,估計有10斤,的時無水狀態下老遠提過來,我忙著盛水搗魚沒有留下照片,從麻袋往桶裡倒時已經陣亡一半,其中一部分活下來的較少見品种放進了我的3米雨林缸《自然界》的水中。那一大袋生物分別是:最多的是麥穗魚,其次一大片2-10CM的各類鰕虎魚,10幾條鰟鮍魚,6條泥鰍,3條頜須鮈,1條馬口鱲,1條小鯉魚,2條鯽魚,4隻螃蟹、十幾隻不知名水生昆蟲。
下圖農家飯店的虎頭胡峰
下圖是山溝中的小水庫全景
下圖是上遊沙灘上有個小溪流向水庫
(流量太小沒到岸邊就滲入地下)
下圖為望向小溪上遊
下圖 沙灘好乾淨我的小黑玩嗨了
白浪河水庫東岸
(如今水庫已禁止進入)
這是另一個幾乎無人去過的地方,必須要從崎嶇村莊小路開車很遠才能到,路上經過被水淹的玉米地,到岸邊後感覺進了自然保護區,淺水處大量挺水植物,岸邊大量莊稼和類似蘆葦的植物,深處能聽到野雞叫,站在岸邊只能聽到風吹蘆葦的譁譁聲,那感覺太棒了,因為是岸邊淺水區,此處只發現大量青鱂幼苗,用密網撈了一些,回家放到了我的深水雨林缸裡,現在幼苗已長大。
青鱂魚
白浪河溼地漫水橋
這裡是傳說中的野採聖地,種類很多,甚至有圓尾國鬥,白浪河溼地屬保護區禁止捕撈,只過去看了看拍了張照。
虞河景觀帶上下遊
市區內有多條沿河景觀帶這是其中一條比較好的,主要水源是汙水處理廠處理過後的水,初期為測試水質下了不少魚苗,現在裡面什麼都有,因為虞鑫花卉城就在下遊岸邊,常有買放生的人把魚和烏龜放到河裡,市區段經常能看到紅色白色的金魚和土炮錦鯉,河裡有大量沼蝦(大眼賊)、大量麥穗、大量鰕虎魚、少量泥鰍、少量鯽魚、鯉魚,極少鰟鮍、極少黃顙魚(嘎牙魚)、橋底水草淤泥處偶有黃鱔和黑魚,上遊有龍蝦、馬口鱲、麥穗、鰟鮍、青鱂魚、鰕虎魚、泥鰍、棒花魚(沙裡趴),整個虞河景觀帶就是市區內撈魚最近的地方了,而且種類較多。
下圖為上遊靠近水源處
(是大量青鱂魚的棲息地)
下圖會下遊靠近虞鑫花卉城處
(放水修橋時拍的,大魚都露出來了)
虞河裡撈的子陵鰕虎魚
(還生活在我的《陰陽》雨林缸裡)
這一期到這裡就結束了,下一期介紹沂水的較原始村莊中的清代石橋古道(以列為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