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等人主演的78集古裝歷史改編劇《大秦賦》正在播出。
在最新劇情中,已經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的丞相呂不韋心高氣傲,不聽勸告做了三件錯事,白白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還給李斯有了可乘之機,直接「摘了桃子」。
錯事一:「廢軍功,開田地」
大秦在統一六國之前,之所以強盛,就是因為大秦實施的是「首級軍功制」。
無論地位尊卑貴賤,想要晉升,獲得爵位,都需要立下戰功,按照首級數量來計算功績。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士兵和將領的積極性,極大程度上鼓舞了士兵的鬥志。
但是缺點就是使得秦軍養成了「嗜殺」的習性,士兵都搶著拿人頭立功,所以秦軍所到之處,幾乎都是哀嚎遍野,一片狼藉。
這樣即使秦軍拿下了城池,但是沒有人口去耕種田地,佔領一座空城,也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用。
因此,呂不韋想要廢除這條「軍功制」,開闢新的「田地制」。
就是根據士兵佔領土地的多寡,來計算功績,從而取代「首級軍功制度」。
其實呂不韋的這個措施是有利於國家發展,有利於大秦的,從宏觀、長遠的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為我國人口的增長,以及土地的開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放在當時的環境下,放在朝堂之上來講,呂不韋做錯了。
呂不韋錯就錯在獨斷專行,操之過急。
首先,這條制度是大秦強盛的根基,前面亟待君王都一直施行,現在呂不韋一句話說廢除就廢除,等於否定了前面幾代人的努力,這波操作直接把少年嬴政搞懵了,導致他內心五味雜陳。
從這時起,嬴政就開始心懷芥蒂,對呂不韋產生了不滿。
錯事二:越過嬴政,罷黜上將軍麃公
麃公能夠當上上將軍,就是因為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大秦立下汗馬功勞。
現在呂不韋為了施行他的「新制度」,直接拿麃公開刀,就是為了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雖然這麼做,從長遠來看,也的確是有利於大秦,但是罷黜上將軍這種大事,呂不韋事先竟然不和嬴政商量,而是直接在朝堂上下命令。
在文武百官面前,當眾為難嬴政,讓嬴政下不來臺,這讓他十分不快。
在呂不韋眼中,嬴政還小,很好拿捏,自己是受先王託孤的重臣,權傾朝野,有權力搞「一言堂」,無需過往嬴政。
但是嬴政並不是普通人,雖然他尚且年幼,但是思想成熟,雖然沒有親政,但是早就有「親政」的想法。
現在呂不韋啥事都替他做決定,而且幾乎不過問他的想法,給人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感覺。
呂不韋的越界行為,讓嬴政心生叛逆,一直想要掙脫呂不韋的約束。只可惜呂不韋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錯事三:獨斷專行,架空嬴政
呂不韋自比管仲,想要讓嬴政效仿公子小白。
呂不韋作為丞相,又有攝政大權,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不讓嬴政接觸任何政務,直接架空了嬴政。
而且呂不韋一直給嬴政灌輸「無為而治」的思想,告知嬴政,明君就是少做事,少做決策,才會少犯錯誤。只有這樣才會有機會成為明君。
而呂不韋自己則是獨斷專行,我行我素,這讓嬴政開始懷疑呂不韋的忠心。
其實呂不韋對大秦絕對忠心,只可惜嬴政是一個喜歡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君王,不喜歡無所事事,現在呂不韋架空了他,使得嬴政對呂不韋產生了「殺心」。
呂不韋接二連三的做了錯事,每一件都戳嬴政的心窩,這讓嬴政對呂不韋漸漸失去了信任,並且產生了「收復王權」的想法。
此時的呂不韋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被李斯「摘了桃子」。
李斯趁機「摘桃子」
李斯看透了嬴政的內心,知道嬴政是一個極其重視「集權」的人,他喜歡聽建議,卻不喜歡別人替他做決定,而呂不韋恰巧觸碰了嬴政的大忌。
因此李斯抓住機會,趁機離間呂不韋和嬴政,然後再給嬴政出謀劃策,幫助嬴政「收復王權」,最終摘了呂不韋的桃子,取代了呂不韋。
#電視劇大秦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