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15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挪窮窩」「斬窮根」

2020-12-16 金羊網

雲南:15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挪窮窩」「斬窮根」

新華社  作者:  2020-05-11

新華社昆明5月10日電(記者林碧鋒、嚴勇)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雲南省已累計實現95%的貧困人口脫貧、95%的貧困村出列、90%的貧困縣摘帽,150萬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挪窮窩」「斬窮根」。

這是記者從10日在昆明召開的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了解到的。

據介紹,雲南已基本完成「兩不愁三保障」硬任務,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去年以來,雲南統籌整合省級以上財政涉農資金482.5億元,50%以上投向深度貧困縣,控輟保學成效顯著,基本醫療保障持續全覆蓋,存量危房全面清零,飲水安全問題有效解決。

此外,產業扶貧覆蓋169萬貧困人口,新增生態護林員8.8萬人,科技扶貧取得新成效。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和上海市、廣東省在項目資金投入、產業就業扶貧、智力人才幫扶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幫扶成效更加凸顯。

接下來,雲南將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突出問題開展大排查,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確保剩餘9個貧困縣、429個貧困村、44.2萬貧困人口今年上半年達到脫貧退出標準。對已脫貧摘帽的縣,將繼續健全監測和幫扶機制。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探訪寧夏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斬窮根」
    於晶 攝中新網寧夏海原5月14日電 題:探訪寧夏易地扶貧搬遷點:「挪窮窩」「斬窮根」中新網記者 於晶「看到屋,走到哭,水苦澀,土貧瘠,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這句俗語曾是寧夏中衛市海原縣的真實寫照。海原縣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素有「苦甲天下」之稱。
  • 雲南麗江:易地扶貧搬遷讓2.49萬人「挪窮窩」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據8日召開的麗江市「十三五」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十三五」時期,麗江市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5.24億元,建設集中安置區39個,共安置5956戶、2496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並實現脫貧。
  • 雲南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易地搬遷要挪窮窩、斷窮根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南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易地搬遷要挪窮窩、斷窮根中新網雲南昭通7月27日電 (記者 萬淑豔)「我們實施異地搬遷工程,不僅是要讓貧困山區民眾走出大山,解決挪窮窩的問題,更要斷窮根。」據了解,昭通市正在實施易地搬遷工程,楊亞林告訴中新網記者,近35萬貧困人口將在2019年底前全部遷入新居。資料圖:亞洲第一高溜」鸚哥溜索改橋主體工程完工。2020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全面脫貧沒有退路,確保在2020年前打贏「脫貧攻堅戰」。
  • 廣安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萬名貧困群眾挪窮窩
    5月22日,航拍的廣安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興平鎮九石新村產村相融風景如畫。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更是一項社會工程、政治工程,其目的是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進而實現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讓貧困群眾早日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廣安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扶持區,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戰,也是廣安區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
  • 洛陽新聞發布會|易地扶貧搬遷:6萬餘名貧困群眾「挪窮窩、斬窮根」
    會上,洛陽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明元介紹「十三五」時期洛陽市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具體舉措和主要成效。  易地扶貧搬遷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一批」扶貧工程中的重要一項,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建成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安置357戶13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777人。
  • 挪窮窩換窮貌搬來幸福新生活——湖南省桑植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自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打響以來,桑植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突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第一民生工程抓緊抓實,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工作目標,奮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建設。
  • 盧氏興賢裡社區: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為了幫這些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拔地而起的興賢裡搬遷安置社區安置了來自18個鄉鎮、268個行政村、935個居民組的貧困群眾共2757戶、11227人,該社區也成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在社區管理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創新和突破?易地搬遷後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 甘肅天水市政協獻計易地扶貧搬遷 搬出窮窩
    近日,甘肅省天水市政協召開七屆四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調研報告》等4份視察、調研報告。在關於易地扶貧搬遷的調研報告中,市政協建議,要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易地扶貧搬遷是我國開發式扶貧的重要內容,是國家在貧困地區組織實施的一項重要專項扶貧工程。
  • 挪出窮窩奔幸福——雙峰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挪出窮窩奔幸福——雙峰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 挪窮窩 摘窮帽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原標題:《焦點訪談》挪窮窩 摘窮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景色壯美,但這裡卻曾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95%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耕地稀少、自然環境惡劣。易地搬遷是改變當地貧困群眾生活的重要途徑,可有些人卻寧願窮在大山,也不舉家搬遷,成了移民搬遷的難中之難。
  • 《焦點訪談》關注云南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
    《焦點訪談》關注云南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 2020-12-11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慈利縣力推易地扶貧搬遷 近千貧困戶「挪窮窩、改窮業」
    湖南慈利縣力推易地扶貧搬遷 近千貧困戶「挪窮窩、改窮業」 2017-06-30 23:18: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易地搬遷脫貧故事系列微視頻展播」之二十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629萬人口中,貧困人口有185.07萬。「大山大水大峽谷、天寒地凍不出種、人多地少矛盾多」是全市最大的實際,「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最真實的寫照,「安得廣廈千萬間」是貧困群眾最急切的期盼。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昭通時強調「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抓好脫貧攻堅,確保扶到點上、根上,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 拔窮根 挪窮窩 強產業 換新顏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獅子廟鎮...
    「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發揮牽頭作用,與搬遷任務市縣和省直有關部門共同努力,聚焦25.97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主動納入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發展中統籌推動落實,提前建設完成858個集中安置點、7.5萬套安置住房,25萬搬遷群眾已實現脫貧。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是全國唯一一個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的省份。
  • 挪窮窩、拔窮根,雲南保山: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保山市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產業扶貧力度、就業扶貧力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堅決完成既定任務。易地搬遷,挪出窮窩奔小康易地扶貧搬遷是「五個一批」中難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窮窩、拔窮根的治本之舉。保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搬遷任務72169人,在全省16個州市中排名第6位。
  •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昭通市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深刻領會和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地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的鐵齒銅牙,作為決戰脫貧攻堅、促進跨越發展最有效、最有力、最根本的舉措,全力推動搬遷群眾既挪「窮窩」更斷「窮根」。
  • 不曾夢想 告別窮窩奔新家——新化縣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不曾夢想 告別窮窩奔新家 ——新化縣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麗娟 通訊員 肖文一 梁海雄 楊新生 2月13日,記者一行來到新化縣西南山區的水車鎮,探訪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現在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好,政府不僅讓我們住上了舒服的新房,還有後續的脫貧幫扶政策,老婆在鎮政府介紹下進入水車鎮鴻利服裝廠做工,每個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我平時搞點種養業,閒時就在長沙打打零工。兩個女兒爭氣,大女兒在山東讀大學,今年大三了,小女兒讀高一……」幸福的笑容掛在他的臉上,也進了每個人的心窩裡。
  • 異地搬遷挪「窮窩」 湘鄉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即將竣工
    湘鄉市是今年長株潭地區唯一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項目的縣(市),兩個安置區分別位於中沙鎮和梅橋鎮。11月23日,我們實地走訪時了解到,安置區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推進速度在湖南省同類項目中處於領先。更讓貧困戶覺得心安的是,當地政府還在安置區附近專門布局了扶貧產業,確保他們住得好、能致富。
  • |柏楊林街道|成信梅|清水鋪鎮|七星關區|易地扶貧搬遷
    挪窮窩,斬窮根。破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窘境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條件。近年來,柏楊林街道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著力發展產業,拓展群眾增收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使搬遷群眾的收入、幸福感同步提升,「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美好願景逐漸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