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非遺節日收入萬億,科爾多瓦小鎮是如何做到的?

2021-01-09 騰訊網

除了遺蹟和自然景觀,非遺可能是認識一個座城市,一個國家最有效的途徑。「非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精神濃縮。有時候,讀懂「非遺」,你就能讀懂這個國家!

在西班牙南部,距離弗拉明戈舞(Flamenco)起源地塞維亞(Sevilla)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座叫科爾多瓦(Córdoba)的小鎮。科爾多瓦小鎮是一個擁有無數文化遺產和古蹟的城市,由於它在瓜達爾基維爾河(River Guadalquivir)上的重要戰略位置,曾居住在這個城市中的不同民族留下了眾多遺蹟,而其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庭院節」更是聞名全球,可以說參與「庭院節」就是體驗西班牙文化的絕佳選擇。

庭院節的由來

每年五月,科爾多瓦小鎮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庭院節」(La Fiesta de los Patios),這個節日從1921年開始,至今已快有100年的歷史了。每年庭院節之時,迎春怒放的花朵會點綴著曲折的老城街道,一步一景,一庭一畫。當地人、遊客、庭院設計的專業人士會匯集於此,別具特色的院落,噴泉,鮮花和阿拉伯特色的美食,每年吸引著數萬遊客前來。

科爾多瓦的庭院如此著名,但事實上,庭院對於西班牙來說,可是舶來品。

庭院這種建築形式最早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古城烏爾(現在的伊拉克境內)。公元前206年,科爾多瓦被古羅馬人佔領。有修建庭院習慣的古羅馬人,在這片土地上修建起了第一座院落,為了在炎熱乾燥的夏日有個納涼地方,古羅馬人開始在院裡種植簡單的植物花卉。

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入侵西班牙,在佔領疆域的同時,也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其中就包括阿拉伯的庭院文化,這時的庭院風格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羅馬人通常在住宅中建設兩個庭院,一個通向大門,設計比較簡潔大方,另一個是日常使用的庭院,設計更加精緻。阿拉伯人簡化了羅馬庭院的設計,把兩個庭院簡化成了一個,並建造入口大廳以確保住宅與庭院的隱私性。

因此,科爾多瓦有兩種風格迥異的庭院:第一種庭院是獨棟房屋的庭院,房間分布在庭院四周。通常是迴廊,地板是瓷磚或石材的馬賽克。第二種是鄰裡幾家住宅圍繞出來的庭院,如今已不那麼流行。它通常有兩層,因此庭院裡有迴廊式陽臺,樓梯和瓦簷。這種庭院通常鋪地板,而中心一般不會有噴泉,而是一口水井,庭院還配有共用洗衣房。

11世紀,阿拉伯文化和西班牙基督教文化互相融合,產生了一種新的建築藝術風格——穆德哈爾風格。從那以後,庭院裝飾逐漸成為了西班牙皇家和平民百姓的樂趣和生活之一。這些世代相傳的庭院,大多裝修精美,色彩豔麗的瓷磚、檸檬和橘樹,都是裝點庭院的好素材。小戶的四合院,大戶的噴泉雕像,各種彩色的瓷盤,擺滿綠色植物和鮮花……有花兒的季節,它們相得益彰;沒花的時候,盤子就是掛在牆上的點綴。

13世紀,基督教政權收復了西班牙南部。大部分的清真寺被改建成教堂,但是由於阿拉伯庭院精美、實用、氣勢磅礴,所以很多阿拉伯統治時期的庭院被保留下來。工業革命時期,很多貧困的人來到城市尋找機會。庭院成為了公共空間,幾個家庭同時居住在同一個庭院裡。這些人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無法修復被破壞的庭院。因此,他們用花盆蓋住牆上的孔洞。這種方法逐漸演變為一種裝飾方法,成為了西班牙南部地區庭院的獨特風格。

1883年,世界著名的建築藝術大師高迪(Antoni Gaudí i Cornet)著手設計文森特之家(Casa de Vicens)。高迪的設計打破了傳統,在文森特之家的設計過程中,選擇了大量的穆德哈爾風格建築元素,並把這種風格與自己的想法結合,融入進了各種不同材料,包括鐵、玻璃、瓷磚和混凝土,打開了加泰隆尼亞風格建築的新篇章。

2005年文森特之家(Casa de Vicens)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之後,每年的庭院節(La Fiesta de los Patios)也成為了建築設計師們和裝飾設計師們的歡聚盛會。

2012年,科爾多瓦庭院節(La Fiesta de los Patios)申遺成功,成為了西班牙的第11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非遺」小鎮開始向世界展示著她獨有的魅力,也給西班牙旅遊經濟帶來了新的光景。根據西班牙數據平臺F&J報告統計,2012年當年,共有70317人造訪科爾多瓦小鎮,總計帶來了22,229.29億歐元的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13.41%。作為以旅遊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西班牙,這筆收入足以讓政府看到了「非遺」帶來的經濟效應。

庭院節的盛況

庭院節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周和第三周舉行,屆時的科爾多瓦,遍地鮮花,空氣裡飄著香料與橄欖的香氣,小酒館裡坐滿了喝著啤酒聊天的人。

各個庭院的主人,會主動把自家的大門敞開,所有人都可以免費參觀拍照。當然,科爾多瓦市政府也為這些庭院開展了一場選美比賽,最漂亮的庭院由大家投票選出,而獲勝院落的主人有豐厚的獎金。主辦方還會為庭院的花藝作品精心挑選詩句,為這花團錦簇的世界增添了滿滿的詩意。

同時,庭院節期間,每天還會有不同的民俗表演和活動,並會邀請當地最負盛名的弗拉明戈歌舞表演藝術家參加演出。而這一切的歡慶都少不了當地特產,香醇的Montilla-Moriles葡萄酒和特色小吃的陪伴。

每年庭院節你都會看到不同風格的院子,新鮮美麗。而最應人矚目的著實要屬「維也納宮」!維也納宮以擁有12個美麗的庭院著稱,曾多次在科爾多瓦庭院節的比賽中獲獎,被稱為「庭院博物館」!

12個庭院各有特色,橘樹、柏樹和花卉搭配出四季芬芳的園林小景。維也納宮還會展出16-18世紀的家具、裝飾品和武器。經過5個世紀的建造,維也納宮繼承了古羅馬和阿拉伯的傳統,這也使維也納宮成為科爾多瓦極具代表性庭院之一。

當然除了著名的維也納宮,科爾多瓦還有一條必去的「Calle de Los Flores」百花巷。無論什麼季節,在這個悠然的小巷子裡你總能找打別樣的驚喜,因為這裡總是鮮花盛放。隨便鑽進一個小巷,雪白的牆壁上,錯落有致地掛著各色天竺葵,讓人靜靜地迷失在這鮮花之中。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科爾多瓦庭院節未能如期舉辦。但科爾多瓦當地政府把「庭院節」搬到了網上,推出了27個私家花園組成的4條路線可供遊客通過VR技術360度參觀。

在科爾多瓦小鎮,每一個庭院,每一塊磚瓦,每一枝鮮花,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個鬥牛民族對生活的儀式感,那是一種認真與熱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豁達開朗的生活方式。

庭院節的發展歷程

當站在這人來人往,歡聲笑語的庭院裡,很難想像,庭院節在早期的舉辦和發展規劃上,也曾面臨著資金缺乏、民眾參與度過低,政策阻礙等各種困難。

1918年,科爾多瓦人民第一次向世界打開了自己的庭院大門。

1921年,市長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Fernándezde Mesa)召開首屆庭院節,正式確立了這一風俗。當時,政府分別設立了100、75、25比塞塔(西班牙在2002年歐元流通前所使用的法定貨幣,1歐元等於166.386比塞塔)三個等級獎項。但由於當時收到的民眾響應特別少,導致沒舉辦幾年,比賽就擱置了,直到1933年才再次開啟。不過,也正因這幾次比賽,讓這個古老的傳統在10年間裡,慢慢得到了復甦和流行。

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庭院節被迫中斷,1944年得以恢復,並第一次確立了庭院節比賽的評估標準。專業評審團的加入,讓庭院的建築,裝飾和類型得到了統一的記錄和規劃。這個南部的「非遺」小鎮終於開始走上保護和發展的正軌。

之後,隨著當地居民參加庭院比賽的人數逐漸攀升。1954年,時任市長的安東尼奧(Antonio Cruz Conde)增加了獎品數量和資金來源,一等獎高達8000比塞塔。甚至,政府還向未獲得名次的庭院提供財政援助,以抵消其照料者的費用和精力。

1956年,「科爾多瓦庭院節」、「庭院皇后選美比賽」和「佛朗明哥音樂節」同時舉辦,給單調的庭院節增添了別樣的色彩。多維度的藝術活動,吸引著興趣不同的人歡聚一堂。五月的科爾多瓦瞬間成為系列節日的天堂。在這,你可以看風景,聽音樂,認識各色的人群,和當地民眾交流裝飾心得......傳統就這樣融入進了生活,就算不是五月,你也能感受到整個文化在這存在發展的氣息。

1988年,算是庭院節的創新年,它的發展目光開始轉向當地的年輕人。由於之前的庭院節都以相對傳統的審美進行裝飾,當地年輕人參與度不高。因此,庭院評比在「古老」風格和「現代」風格之間進行了區分,例如從建築保護,自然裝飾,水文藝術等方面有不同的標準。從此,庭院節開始出現更為年輕現代風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甚至以此成為工作,傳承給下一代。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非遺」小鎮對節日的周邊產物發展也是很有心得。科爾多瓦庭院博物館收藏了歷年來的手繪庭院節海報,從這一幅幅海報的風格變化,感受這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在這留下的痕跡,感受每一代庭院人的風格。

如今的科爾多瓦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鼎盛與沒落後,依然保持著它的古樸沉靜,只在萬花叢中藏著抹不去的歲月的痕跡,用她的方式,靜靜地陪伴在科爾多瓦人身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遺產,主要以人為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經濟價值,它不僅是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還是人類文明的「活態」延續。西班牙科爾多瓦庭院節的成功離不開以下幾點:小鎮居民的積極參與、政府的支持與鼓勵以及不斷與現在設計相融合的推陳出新,這些經驗對於我國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小鎮,遇見繁花似錦
    西班牙科爾多瓦,(西班牙語:Córdoba)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一座城市,也是科爾多瓦省的首府。位於瓜達爾基維爾河畔。如今科爾多瓦只是一個中等大小的城市,但她在老城區卻擁有許多令人過目難忘的建築遺址。這是科爾多瓦作為哈裡發的首都,統治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時所留下的。
  • 非遺匯聚丹寨萬達小鎮 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重視好傳統節日的時空意義,把握好傳統節日的歷史脈絡,凝聚好傳統節日的地方情感,就能很好地達到節日資源向旅遊資源轉換的目標。」非遺的活力需要靠市場帶動,要想更好地傳承非遺,應該適當地進行資源化、集中化發展,進入現代生活,融入現代旅遊。「丹寨就是非遺和旅遊產品的集合,既有物質文化的體現,也有非物質文化的集中。」
  • 宋慧喬曾經撒狗糧的科爾多瓦
    8月,是全歐洲的度假季,往年裡是西班牙旅遊業收入最豐富的一個月。9月,是學生的返校月,往年會有中國家長來西班牙送生,藉此也會在歐洲旅遊。旅遊業一直是西班牙支柱產業,受疫情影響幾乎降到冰點,3月到6月可以預見該行業收益基本為零。當開放邊界重啟旅遊業的時候,對於觀光客來講會是利好。那時我們也可以來西班牙看看,看看這座宋慧喬曾經撒狗糧的西班牙南部小城——科爾多瓦。
  • 「百花之城」——科爾多瓦
    免費參觀時間:除周末和節日外的每天8:30-9:30免費,但僅限個人參觀。票價:成人10歐元,10-14歲兒童5歐元,10歲以下免費這應該是清真寺最精美的部分:一千餘根裝飾極其精緻、昂貴的 大理 石 石柱 ,她們按南北軸線方向排列,上承重疊的馬蹄形拱券,如同森林般支撐起沉重的屋頂。
  • 如何活化非遺?在丹寨尋訪貴州樣本
    丹寨旅遊小鎮是非遺+旅遊+扶貧的優秀案例,這裡見證了非遺賦能旅遊以及在產業化助力下非遺聯手旅遊拉動當地脫貧的力量。本期「錦繡」專版,就從這個案例開始,聚焦貴州八年走訪,在非遺活化與產業化問題的剖析中,重新審視走訪過的非遺項目。旅遊小鎮主題是非遺10月17日清晨,貴州丹寨,寒雨綿綿。張小平拎著工具包上了山,他的工作是檢測小鎮上最高的一座橋——玻璃棧道的安全。
  • 雲旅遊 西班牙科爾多瓦庭院節
    ,在科爾多瓦的老城區,當地居民喜歡用各種花草園藝裝飾陽臺甚至牆面,成了這座西班牙南部小城的特色,讓人流連忘返。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往每年五月初舉行的科爾多瓦庭院節今年沒有辦法向遊客敞開大門了,據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會推遲到秋季舉行。不過由科爾多瓦市政府,科爾多瓦庭院朋友協會和科爾多瓦庭院「康乃馨和吉普賽人」協會等一起組織的網絡庭院節已經上線,大家可以足不出戶利用網絡和手機app雲遊覽科爾多瓦庭院節。手機app搜索「Córdoba 360」即可。
  • 五月去西班牙,絕對不能錯過花海裡的科爾多瓦
    五月到訪西班牙南部城市科爾多瓦的遊客會迷醉於滿街鮮花盛開的庭院,盡情猛嗅茉莉和橙花的芬芳,一邊品嘗本地產的莫利萊斯酒,一邊觀看一列列花車在科爾多瓦美麗的巷道上巡遊。這個歡慶的月份將以科爾多瓦市集的形式結束。屆時,男女騎士們、吉普賽人和弗拉門戈藝術家將會聚集在此,是偶遇他們的絕佳機會。
  • 科爾多瓦庭院節歡迎您 AVE往返歡樂遊
    科爾多瓦庭院節,是當地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節日的本質就是進行私家花園評比。安達盧西亞房子的特色就是其貌不揚的外觀和別有洞天的內在。出於降溫的考慮,建築都會刷成白色,庭院(patio)嵌在建築內部,種植的植物蔓延至牆上,為了降溫,中心還會設置泉水,受伊斯蘭建築的影響很深。從那些小小的鐵門中,看到的一抹春色都讓人浮想聯翩。
  • 一個特色小鎮,它不靠門票,是怎麼做到盈利?
    有一個特色小鎮,它不靠門票,卻能從0收入,做到年入六億。從十年前,他們就認識到休閒度假時代即將到來,所以研究國內外市場和行業發展規律,在原景區基礎上配套升級,建設了一個集"吃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獨一無二的小鎮。
  • 今天,璧山秀湖水街非遺小鎮火了
    開幕式上為第六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為2020年非遺優秀抗疫作品頒獎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小鎮——璧山秀湖水街授牌傳統技藝等多個非遺門類既展現出傳統特色又營造出了節日氣氛現場更有直播帶貨為非遺項目搖旗吶喊助力本屆非遺博覽會
  • 科爾多瓦和中央山脈的旅行指南
    阿爾塔·格拉西亞(Alta Gracia)在這個日益城市化的山谷的入口處,是一座傑出的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這座博物館坐落在經過完美修復的埃斯坦西亞之中;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青春期大部分時間都在小鎮上度過。
  • 在百花巷裡,遇見屬於科爾多瓦的浪漫情調
    每年的五月,在科爾多瓦會上演有意思的庭院節。人們用鮮花和綠植精心打扮自家的院落,供人們觀賞。節日之際,整個科爾多瓦就成了鮮花的海洋,處處芳香,讓人流連忘返。其實,就算沒趕上庭院節,平日裡的科爾多瓦,也絕對是值得一逛的好去處!
  • 西班牙旅行日記之科爾多瓦(Córdoba)
    因為雙宋度蜜月的照片知道科爾多瓦,傳說是個鮮花之城,聽起來就很浪漫,照片看起來很美。據說就是因為照片上紅白相間的拱形建築風格,一下就被認出是科爾多瓦。城市就在我旁邊,我一定也想去看看這個為人稱道的小鎮。
  • 9天1.87億 丹寨萬達小鎮走出非遺旅遊融合之路
    中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論壇、12條全國非遺旅遊線路發布、非遺文創大賽……10月25日,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在丹寨萬達小鎮落幕。9天時間裡,30多場「非遺進景區」特色活動,吸引了26萬餘遊客前來打卡,為當地帶來旅遊綜合收入1.87億元。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科爾多瓦的庭院節盡情享受鮮花的芬芳
    科爾多瓦(Cordoba)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區域中心的一座小城。每年5月的時分,在這兒都會迎來一個美麗的節日——宅院節日。每年庭院節時,由於愛花的科爾多瓦人會拿出精心培育了一年的鮮花裝點自己的庭院,所以整個城區便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 期待文旅小鎮讓非遺文化更生動
    遂溪縣黃略鎮許屋村憑藉靠近湛江市區的地理優勢,結合濱海旅遊特色,正在著力打造中國醒獅文旅小鎮。(10月27日《湛江日報》)「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蹟、文化古蹟、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湛江這座濱海名城,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其中又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絢麗多姿。
  • 走進西班牙 科爾多瓦
    這裡曾是公元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是西班牙的軍事重地,存留著羅馬和摩爾人的遺蹟,它就是科爾多瓦省的首府——科爾多瓦市(Córdoba)。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爾多瓦,去探尋驚喜。 古羅馬橋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 科爾多瓦古羅馬橋始建於公元1世紀,由當時的羅馬軍隊建造,中世紀時期起多次擴建修繕成現在的規模,距今已有兩千年歷史。16座敦實的橋拱支撐的古羅馬橋長238米,寬16米,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通向古城區的大清真寺。
  • 馬德裡+科爾多瓦+塞維亞之行
    如果不去中間的科爾多瓦的話,可以乘坐火車,從馬德裡出發兩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塞維亞。幾經周折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了科爾多瓦的羅馬橋,權力的遊戲取景地。權力的遊戲真是尋遍世界各大美景之處啊,到處都有它的影子。朋友是半個權利迷,所以一定要來這裡看看。
  • 科爾多瓦:西班牙的花迷宮
    10世紀時,科爾多瓦已成為西方人口最繁盛的城市。在歐洲「最黑暗」的中世紀,科爾多瓦卻匯聚著古代文化的燦爛光芒:眾多古希臘和古羅馬文獻被翻譯成伊斯蘭文字在此傳播,吸引著歐洲各國的求知者,以至有一天,在科爾多瓦的清真寺裡,設立了西班牙第一所學院。此後,繁榮持續了近300年。
  • 這個粵北山區的嶺南生態小鎮,投資200億,靠什麼回本?
    記者日前在「致新時代美好生活——春沐源2018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獲悉,總投資200億元的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其文化旅遊和怡養社區板塊,將於年內大規模動工,預計2020年開始營業。根據全球知名經濟諮詢機構、來自美國的ProForma的預測,小鎮營業初期,年遊客量將達330萬,旅遊收入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