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們聽到過很多關於「正確」的說法。
什麼是「正確」?
正確分為長期正確和暫時正確。
所謂長期正確,指的是世界發展的底層邏輯,它也不是一定不可變,畢竟再長期的東西也不可能是永遠,但至少在我們的生命可觀測年份裡應該是正確的,那就叫長期正確。
而暫時正確,指的是社會發展到某個特定階段,就在此刻,不管是不是符合長期正確,哪怕再過10年就不正確了,但現在就是某一種說法正確,就是暫時正確。
暫時正確的東西,往往不受底層邏輯所影響,只要誰聲音大,誰就是正確。
一個奉行長期正確理念的人,如果生活在一個大多數人奉行的是暫時正確理念的社會,從短期來看,是一件痛苦的事。
比如你從幾萬年後的未來穿越到現在,你發現現在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全都一塌糊塗,但是當你跟現在的人交流時,會發現他們覺得現在就很好啊,並一起說你是傻子,這時候你就很痛苦。
如果你再穿越回幾千年前,可能會更痛苦,你說男女平等,沒準就把你架起來給烤死了。
很多人眼裡的「正確」,往往就只是暫時正確,而且是非常暫時的正確,但他們又沒有判斷能力,當你說一個長期正確的觀念時,他們會理直氣壯地說:「那為什麼現在是這樣呢?」
說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小的時候,有長輩竟然教我「過馬路直接走就行,車不敢撞你的」,這種教育放到現在簡直是不可理喻,但我小的時候不止一個人教我,且他們真的「言行一致」,自己就是這樣的。
你知道為什麼這種教育會變可笑了嗎?完全不是什麼素質的覺醒,而是開車的人越來越多了,甚至他們自己也開上車了。
當他們開上車以後才發現那些亂穿馬路的行人有多可惡,也經歷過一些自己思想不集中差點撞上的時刻,於是角色再互換到自己走路的時候,終於知道危險了。
為什麼以前所有機動車撞上行人,機動車必須負上一定的責任,不管行人是不是逆行和闖紅燈,但現在比如上海就很多起行人負全責的判決?
「斷案」的進步,並非法制本身的進步,而是機動車的保有量大大增加了,大家都開上了車,都開始為機動車的利益說話了。
所以為什麼是上海或類似城市?機動車主多啊,大家換位思考了,將心比心了,聲音大了——原本自己是單純的行人,那就是「機動車撞行人,機動車肯定有錯啊」。機動車主人少,叫破喉嚨也沒人理,只能吃啞巴虧。
所以「正確」在哪裡?哪邊聲音大了,哪邊就正確,人們大都沒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理智可言。
再說說花唄,花唄要不要對年輕人的高負債負責?最近我老看到這樣的話題。
你說呢?你說要不要負責?
年輕人都認為你壞,都覺得你勾引了我負債,那你就該負責;但如果大多數人還是要用你,希望你存在,只有少部分人希望你負責,那你還是能存在,最多就是整改。
所以真的要負責嗎?你一個成年人心裡真的沒有逼數?老大不小了,借個錢花個錢還怪別人打廣告勾引。
同樣的一個領域,女生夏天穿得清涼一點,那叫什麼,叫「我可以騷,你不能擾」。儘管女生可以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稍稍注意一些,但如果一定要說到問題,那肯定是違法犯罪者的問題,這不會有什麼人不贊同,但換成提供借錢服務的,就成了勾引者的錯。
所以「正確」是什麼?
正確就是誰的嘴多,誰的權力大,誰就正確。相反,誰的力量弱,誰更好對付,誰就錯誤。
但一個人如果只知道這種暫時正確的事情,只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人云亦云,真的會有出息嗎?
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因為所有成功,幾乎都寄托在「對未來的正確判斷」上,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提前正確」,然後在其他人也「跟著正確」的時候,成為他們的領導者。
奉行長期正確理念的人,或許暫時會忍受一些不理解,會失去一時的小利益,或許還會得罪一些人,但終究是要成為贏家的。
--------------------------------------------
蔡壘磊:著有暢銷書《認知突圍》、《愛情的邏輯》,2017亞馬遜年度新銳作家、中信最受歡迎作者,2020年噹噹影響力作家,社群讀書APP【螞蟻私塾】創始人。
視頻號:蔡壘磊
公眾號:請辯
微博:@蔡壘磊
公眾號「請辯」後臺回復「財富」,即可免費獲得幾十篇財富文章合集,徹底清洗你的財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