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年的大慶之年,很榮幸的是就在今年的國慶前夕,八月二十四日,我們在貴州盤州市的烏蒙大草原,親身走過了一段當年紅軍在長徵途中戰鬥過的艱辛路程。在此去之前,我還特別有意識的做了一些功課,腦補了一下紅軍長徵的知識:紅軍是在敵強我弱的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為避敵鋒芒,從畢節戰役轉移而到達烏蒙大草原的。當時進入烏蒙地區的,只有從湘卾川轉戰到貴州的紅二、六軍團,即由賀龍指揮的第二軍團和由肖克指揮的第六軍團。他們到達烏蒙地區後,依靠當地的民眾,利用當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牽著敵人的鼻子,和他們進行了英勇卓絕的迴旋戰。直到打得敵人昏頭轉向,找不到北,他們才跳出重圍,繼續走上了北上的長徵之路。人民領袖毛主席曾高度評價烏蒙山迴旋戰是一個奇蹟,他老人家說:「紅二、紅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一方面軍付出了大代價,紅二、紅六軍團討了巧,就沒有吃虧。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蹟,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由此可見,按照打勝仗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烏蒙人民和烏蒙大草原,對紅軍轉危為安是有恩的。而紅軍的長徵勝利,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的勝利和全中國的解放,又反哺了全國人民,也反哺了烏蒙大草原及其人民。歷史是不應當忘懷的,我們後世子孫怎麼能忘記紅軍的偉大功績呢?怎麼能忘記烏蒙大草原及其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呢?這次我們在貴州避暑,特地拜訪了烏蒙地區,完全是有備而來的。我們是以朝聖者祭拜的虔誠而來,是以受惠者感恩的濃情而來,是來尋覓紅軍的足跡,是來體會紅軍的艱辛的!八月二十四日,那天是個晴朗的日子。一大早,我就起來做早點。不到八點半鐘,我們的車就出發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行程,我們到達了烏蒙大草原的外圍。聽說在烏蒙大草原景區內,沒有餐館,我們只好在烏蒙鎮上的一家黎族飯店吃了午飯。當我們通過烏蒙大草原遊客中心,走進景區時已是下午時分。據了解,位於盤州市北部的烏蒙鎮及其烏蒙大草原周邊地區,日照溫潤怡人,平均海拔2300米,面積約有90平方公裡,主要資源有10萬畝草場,4萬畝矮杜鵑林,還有高山湖泊「長海子」,牛棚梁子大山、備毛溝河溪等,由此構成了獨特的山巒奇觀、湖泊景觀、莽莽高原草場和冬日雪國的無限風光。這裡的草場是貴州省最高、最大的草場。此時正值夏草肥壯,牛羊出沒的長膘期。我們的車子奔馳在景區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由於景區處在建設期,道路狹仄且崎嶇,我們一路向前,卻不知不覺在緩緩爬高。在這條路上,我們至少就這樣走了半個鐘頭,終於來到了一個有「海子」的草場。這個高山湖泊極為清澈,水清見底。周圍是一片高山草場。草場上這時已是人聲鼎沸,熙熙攘攘,東山牛羊滿坡,西坡遊客溜馬。人們自由地在草場上散步、遊戲,情人在清淨處席地而坐,在草毯上綿綿細語,更多的是那些攝影愛好者們,她們別出心裁的擺拍,往往成為人們心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這裡只是烏蒙大草原裡的第一個高山草場,當我們繼續前行一刻鐘以後,我們看到了海拔2800多米的佛光亭,看到了烏蒙山區最大的草場,雖然它比不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遼闊,可是,它也是一方偌大的草原,牧人和遊客在草原上信馬由韁的馳騁,風箏在藍天白雲的天空中翱翔。周邊狀如山丸的群峰之間,大唐公司的風力發電機,猶如天女散花般的花開四季,隨風起舞。此時,它讓我想起了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七律.長徵》,我認為他老人家的一句「烏蒙磅礴走泥丸」,既體現了紅軍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又非常逼真的展現了烏蒙山區的地貌特徵。烏蒙山雖然自身山體並不高,卻非常奇特,尤以丸狀的山體較多,要在這樣的山上爬來爬去,絕非易事,每個紅軍戰士又該要擔當多大生命危險呀!紅軍長徵的路無異於是一條紅軍英雄們用生命殺開的血路!在這裡我上一個小山坡都氣喘籲籲。即使在我年輕的時候,要吃這般的苦,受這般的累,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撐,也是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現在,我們生活得這麼美好,冬季遷徙去南方,夏季西北享清涼,真是託了紅軍老前輩的福啊!真是託了烏蒙草原的福啊!在八月份那個赤日炎炎的國度,難得有一個如此朗朗乾坤的清涼世界,能讓人們在這裡盡享歡樂而無紛無擾。這該是多好的造化呀!我要感恩紅軍老前輩,也要感恩這裡的烏蒙大草原,令人永世難忘的烏蒙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