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因誠書香久 有品雅韻長
開幕:
帶著一顆誠心從臺灣而來
從2010年年初開始籌備,大陸首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終於與讀者見面。昨天,在金雞湖畔蘇州工業園區月廊街8號,「誠品生活蘇州」舉行大型開幕儀式,並將於今日正式向普通讀者開放。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董事長表示,帶著各界友好的期許與鼓勵,「誠品生活蘇州」終於與大家見面。「我們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希望誠品這個空間能夠以書和閱讀,創造眾生平等的一間書店。」吳清友表示,希望來到誠品生活蘇州閱讀和遊逛的人們,透過層次豐富的閱讀空間的轉換達到心情的轉換,繼而沉澱心靈,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期盼在未來,每一個生活的日子,生命的時光,「誠品生活蘇州」都能有一處空間、一本書、一杯茶款待讀者。
誠品近年來持續在大陸、香港和臺灣各大城市核心地段,開展大型實體書店與文創平臺。誠品生活總經理吳旻潔表示,「閱讀生活化」是誠品努力的目標,相信誠品的存在能讓閱讀不小眾、不偏遠,能在人們每天的生活中最自然地發生。她表示:「『誠品生活蘇州』承載了最多元的人群和內容,盼望人們通過在『誠品生活蘇州』的閱讀和遊逛讓生活豐富,讓自己有用,讓他人幸福。」
在網絡購物、手機閱讀及電商潮流的多重衝擊下,誠品總經理李介修表示,書店不僅僅是營業場所,也不應該只有服務和裝潢。他表示,「2015起,誠品通過在兩岸三地持續推廣閱讀,已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創新型態書店。『誠品生活蘇州』讓書店成為嶄新的閱讀場所,期望人們通過閱讀內容多元的書、人、活動和空間,從而回歸閱讀本身,也重新閱讀自己。」
空間:
五大文化主題尋求落地生根
從項目選址、建築設計到工程營造,誠品團隊皆是和國際知名團隊合作完成。其中整體建築由美國建築師姚仁喜擔任設計,以「淨、探、聚」為主題設計。其中包括了人文書店、文創平臺與展演空間。「我們非常榮幸幫助誠品在大陸安家。誠品對我們來講,是有文化象徵意義的。」
談及設計過程,朱文弘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們曾經預想過的一些困難:「剛開始設計時,吳清友先生和姚仁喜先生特別講,這次在蘇州設計要儘量考慮到『蘇州的元素』。整個設計過程裡我們的緊張並不是說能不能設計出一間好房子,而是文化的東西能不能在大陸落地生根。後來我們發現,其實文化的根基是共通的,我們不再刻意尋找『蘇州元素』,而是做一間讓人們可以輕鬆看書的空間。」
在整座空間中,「誠品書店蘇州」也就是人文書店的面積接近15000平方米,橫跨全館二層、三層。其中包括15萬種、50萬冊來自世界各地2000家出版機構的中外文書籍。北青報記者在遊覽時了解到,書店並不只是傳統的羅列方式,而是以飲食與文化、視覺藝術、音樂與咖啡、文學與茶以及閱讀沙龍五大文化主題的空間經營,配合圖書銷售進行文化推介: 譬如,文學與茶的主題單元,書店以茶為媒介,連結東西方創作、東西方茶道等書籍,並融入茶具、香器等非書商品的售賣。 讀者在這裡不僅可以閱讀書籍,還可以以茶會友,品味茗茶。
靈性:
閱讀人與人的關係
「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吳清友先生在現場說,「誠品並不期待所有的閱讀都在書店裡完成,我認為大家不要窄化一間書店。希望在『誠品生活蘇州』,人們可以在書與非書之間閱讀,可以閱讀人與人的關係……生活無處不可讀。」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除了誠品書店之外,誠品蘇州還邀請了包括藝術家、餐飲、蘇州當地市集等一系列進駐這間巨大的生活博物館。
開幕式展出華人藝術家蔡國強32米巨幅爆破作品《晝夜》,並展映其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製作的藝術家創作歷程影像《倒帶》。臺灣舞蹈藝術家林懷民先生也以「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形式入駐誠品書店,通過舞蹈授課的形式,幫助小孩子們從身體上認識自己。「很高興誠品在大陸的第一家,能來到蘇州這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在接受北青報記者專訪時,蔡國強先生告訴記者:「很高興第一個展覽就是我的作品,這個展覽從臺灣出發,來到蘇州,與誠品相伴而行。」在蔡國強看來,閱讀文化應該是書店和這個城市的民眾共同創造的:「好的書店應該能夠觸發人的靈感,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開花,能受到這邊的陽光、雨露的滋養。在這裡,讀者能與這個土地上的人們對話、進行共同創作,把源源不斷的來自全世界的知識來幫助這塊土地。所以書店需要不斷交流、合作,而不單單只是賣書。」
北青報記者還在空間內看到不少賣書之外的文化形式:譬如餐飲類的誠品實演廚房可以成為一間教授烹飪的空間,在書店定期舉辦烹飪課程,圍繞節氣與閱讀等關鍵詞,邀請各地烹飪高手與熱愛生活的美食讀者對話;地下一層的「誠品生活採集×蘇州」,是一個包含了諸多大陸獨家蘇州特色文創產品的市集。誠品表示:這是誠品書店「連鎖但不複製」的特徵。
訪談
朱文弘: 我們不是去
複製一個臺灣的書店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的朱文弘先生,是「誠品生活蘇州」的執行合伙人,很清楚設計師姚仁喜的設計理念。他向北青報記者講述了蘇州誠品的誕生記。
北青報: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誠品生活蘇州」的設計思路?
朱文弘:首先我們不是去複製一個臺灣的書店,我們要做一個文化的場域。所以,「誠品生活蘇州」和一般的商場不一樣;第二,吳清友先生更希望蘇州誠品不止是一間書店,更像是一間美學生活博物館。姚仁喜先生認為,「建築要像舞臺,人在建築中,要同時像觀眾,又像演員」,所以我們希望把更多的「人文」帶進這個地方,並實現「淨、探、聚」的主題。
通向誠品的路是三角形的基地,這是我們要塑造的第一個空間。我們希望通過這片區域讓大家慢慢地沉浸到誠品的樂趣裡,看到誠品這個「演員」緩緩出場。我們在三角形頂端設立了很大的步行樓梯,讓人一層一層爬到最高處,就是「誠品生活蘇州」。
北青報:所以「誠品生活蘇州」不只是書店,還有文化上的更豐富含義。
朱文弘:是的。「誠品生活蘇州」並不只是一個書店或者一個商場,它的定位是一個文創品牌,裡面會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個文化場域可以把書店的外延延伸到文創商品、講座以及各式餐飲消費上。從入口走來,會有一種從大劇場到書店突然一拐出現一個市集的感覺,會不會和蘇州園林的「移步換景」有點相似?在空間的設計上,我們希望把「人和書的互動」與「人和人的互動」融合在一起。
北青報:作為建築設計師,你認為一間好書店的標準是什麼?
朱文弘:我認為書店的主角不光是書,而是讓人與書的親近。這個部分吳清友先生應該更有發言權。來到誠品之後,你會發現空間和環境的安排是讓人非常舒服的,人和書的關係是很隨意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個角落找到書,也可以躲在這裡閱讀一天,沒有人打攪你。
青閱讀:作為設計師,你最想在「誠品生活蘇州」看完的一本書是什麼?
朱文弘:如果你問我,在「誠品生活蘇州」開幕的第一個晚上,我可能不會拿一本書坐在裡面看。我希望坐在臺階上,看看人們和這個空間裡會發生怎樣的關係。大人會做什麼樣的事情,小孩會在這裡發現什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作為一個建築師來講,我覺得是最好的閱讀。
本報記者張知依發自蘇州
攝影/Picaf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