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在上海拜師王奧林學習了自由潛 抹茶Molchanova WAVE1,三天下來收穫滿滿,腹式呼吸,鴨式下潛,靜態閉氣都毫無壓力通過,但是最大的缺憾也是最致命的缺憾就是法蘭佐不通,連上海seaisee的6米泳池都不能觸底。
奧林教的抹茶認證體系要求比較嚴格,即使是wave1也必須在開放水域,大海裡完成才可以發證。而其他認證體系只需要去蘇州海洋館就能考試。所以上海課程完畢,總歸還是要出國考試的。課程結束之後,我帶著不服輸的精神,在家猛練法蘭佐,一有點兒感悟就跟教練探討,可惜的是我自己悟出來的「心法」多半被奧林教練批為「野路子」,不值得推廣。
大約過了兩周左右,我在陸地上已經可以熟練做通法蘭佐了,後來自己去泳池裡面頭朝下,發現法蘭佐依然不通,很是沮喪。為了提高難度,我回到家後嘗試趴在床上練習法蘭佐,又經過2天苦練,下半身趴在床上,上半身超出床沿,用一隻手撐地,保持頭部微微向地面傾斜的姿勢,也能夠做通法蘭佐了,只不過頭朝下憋得滿臉通紅,法蘭佐效率不高,耳膜被頂起來的感覺沒有坐著那般明顯。
之後我又去了seaisee的6米泳池,這一次我可以頭朝下法蘭佐下到6米了。有了這次的成功下潛,我鼓起勇氣報了5月菲律賓薄荷島的wave1考試+wave2學習課程。
哦,對了wave1要求下潛到12米深度,wave2要求下潛到24米。
為了去菲律賓不寂寞,我忽悠一起學習wave1的同學加緊練習法蘭佐,然後5月15號至18號四天去菲律賓考試wave1,再順便學wave2。珠海的阿雅同學還特意提前飛到上海來,和我一起在seaisee泳池裡練習3天法蘭佐,然後在一起飛菲律賓考試。可見大家為了能通過wave1考試也是拼了。
晚上我們一堆同學陸續抵達機場,大家談論的內容都是法蘭佐,足以證明法蘭佐就像我們自由潛路上的一條猛虎,要是不能把老虎打死,自由潛這條路就只能變成浮潛之路了。做個比喻吧,法蘭佐耳壓平衡做不通,對於自由潛的影響就好比彈吉他沒有琴弦,唱歌沒聲帶,跳舞沒有腿一樣。到了菲律賓,建築的牆上還依舊看到畫著「法蘭佐神」。
15號考核wave1,後面三天學習wave2。來薄荷島的同學們都集體報名了wave2的學習課程,因為這次來學習的人比較多,奧林在我們抵達薄荷島14號當晚就開始給我們上wave2的理論課程了。
課上,奧林先詢問了有誰把wave2教材看過了?只有少數幾個舉了手,奧林很無奈,為了聲討那些來千裡迢迢來到國外學習卻根本不看教材的同學,奧林著重表揚了我:「你們看剛子,剛子是唯一把教材看過2遍的!」我被誇得挺不好意思,但能理解教練的苦。
現在自由潛是個大熱門,很多人想學自由潛,然而大家又不願意認真的對待這件事,覺得幾千塊錢學費而已,根本不用看書的,我花了錢,你就要負責教會我!唉~現在的學生不好帶哦~
wave2課程一上來就開始講自由潛歷史,讓我們的時間回到了3000多年前……對於歷史課我一直是不感興趣的,但有一個例子是說:在地中海沿岸,自由潛水一直是一種常見的活動。希臘漁夫斯塔西查茲的名字在自由潛 水的歷史上是眾所周知的。1913年,他被帶到愛琴海的一艘義大利皇家海軍船上。
他的任務是打撈丟失的錨,錨在水深75米的地方。他要求的報酬是一筆小錢和用炸藥捕魚的許可。船上的醫生懷疑他是否有能力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查玆是個非常瘦小的人, 身高1.7 米,體重只有60公斤,因為一隻耳朵的鼓膜受損和另一隻耳朵沒有鼓膜而部分失聰。最有趣的是,他不能在水面上屏住呼吸超過一分鐘,但可以毫不費力地在水下停留7分鐘。
當地人說,「他用綁在繩子上的石頭來加速自己的下潛,潛到了100米深。到了潛水完畢的時候,他用手拉著繩子往上爬。」他一連幾天不斷下潛,在60至80米的海底深處尋找錨,他最終找到並繫上了一根繩子。他潛到76米深,持續了3分鐘。這個例子說明自由潛水這項運動,你在陸地上憋氣能憋多久真的不重要,如果你足夠放鬆,在水下「哺乳動物潛水反射」會激發你的潛能,讓你心跳減慢,四肢血液回流給心、腦、肺三大件供氧,脾臟儲備的富含氧氣的血紅蛋白也會被釋放出來,來延長我們在水下的潛水時間。
人體真是個神奇的東西,潛能一旦被激發,化腐朽為神奇。而現在有了科學的培訓體系,我們來學習自由潛水,其實就是讓你正確的認識自身的機體,再加上不斷的練習和正確的引導,我們在水下一定能脫胎換骨,蛻變成另外一個自己。
15號一大早7:30,奧林就到了我們住的酒店開始帶著我們做拉伸運動,腹式呼吸,練習橫膈膜的柔韌性,8點準時出發前往潛店更換溼衣,上船。我們練習的地方距離岸邊也就100米,水深估計30來米,今天天氣特別好,能看到海底。今天雖然是wave1考試,但是奧林沒有刻意強調考核,就想讓我們像練習一樣。
我們4個人一個浮球,倆倆互為潛伴。當A下潛的時候,潛伴B必須頭埋進水裡盯著,等到A下潛到最大深度開始返回,B需要下潛,抵達1/2深度的地方作為安全員給A護航,防止A發生意外。
首先,奧林讓我們攀繩下潛,測量自己的中性浮力是多深。我佩戴了3塊1kg的配重,當我下潛到8米的時候,我用手鬆開繩子,腳蹼停止踢動,眼睛盯著繩子,看自己還會輕微往上飄,然後我又踢了2下腳蹼,來到了10米處,自己可以懸浮在固定的深度,既不往上飄,也不會下沉。
最後測定我穿溼衣,佩戴3kg配重的中性浮力深度為10米。奧林不斷布置作業,一會攀繩下潛,一會兒恆重有蹼下潛,我今天狀態還不錯,恆重有蹼最大深度下到了19米,在19米法蘭佐不通了,然後也覺得沒氣了,憋不住了,就返回水面恢復呼吸。每次返回水面教練都會大聲告訴我:「大口,恢復呼吸!快速吸氣,憋住2秒,再緩慢吐氣」
2個小時的Open Water練習很快過去了,我們大約每個人輪流下潛8-10次左右。之後的幾次下潛,我都無法超越19米,反而越來越淺。奧林跟我說:「剛子,你得放鬆,下潛不能抬著頭盯著繩子有沒有到底,抬著頭會影響你的法蘭佐。」中午稍作休息,下午3點又開始了泳池課程。
今天泳池教我們測定我們在身著溼衣的情況下,淡水泳池裡大約1.8米的深度下,達到中性浮力需要多少配重。因為上午我在海水裡測的結果是3kg 10米中性浮力,我想淡水雖然浮力小了一點點,但是因為深度淺了不少,配重肯定要增加。測定方法是帶好配重,讓自己踢蹼貼著池底20cm遊,然後停止踢蹼,停止滑手,看自己是逐漸上浮還是會下沉。如果上浮就要增加配重。我的淡水泳池1.8米測定中性浮力需要佩戴4kg的鉛塊。因為配重調整每次1kg為一個單位,所以我們大家在水裡抵達中性浮力的深度也有區別,有的人是1.3米,有的人是1.6米。
之後最虐的事情來了,下午泳池測定中性浮力是為了讓我們考核兩項內容:閉氣無蹼平遊35米,閉氣踢蹼水中平遊55米。我滴親娘,這太有挑戰了,有蹼泳池55米,在這個25米長的泳池裡,穿腳蹼完成2次轉身。教練給示範了一下如何泳池內轉身,但是真正到考核的時候完全都走了樣,轉身之後腿因為腳蹼的牽絆腿根本蹬不到池壁借力,只能完全靠踢蹼產生動力。
第一個考核55米有蹼,可我剛出發沒遊幾米教練就給我從水裡揪出來了:剛子,你的節奏完全不對,你太緊張了,你在猛烈的高頻率的踢蹼,這樣太浪費體能了。有一句話叫欲速則不達,要想快,先慢下來。在我慢慢放低踢蹼頻率,儘量利用滑行,放鬆自己的肩頸後,順利地完成了55米的考核。其他學員也陸續都通過了考核。然後是無蹼35米,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試試吧。
猛吸一口氣,沉入水中,雙腳猛的一蹬後牆,想借著腿部力量能夠往前衝出個幾米,然後我使用了我自己比較擅長的臀踢,也就是單蹼(美人魚)的踢腿姿勢,當我快要抵達25米岸邊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快要憋死了,然後還要水下轉身,再遊10米才算合格,當我認為我快要暈過去的時候,出水了,然後聽見了奧林的歡呼聲,說我達到了35米,我用手扒在岸邊進行恢復呼吸,我的四肢都酸軟無力……那天,貌似能無蹼35米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帥哥通過了。這個對於女生來說挑戰太大了。
在我慢慢放低踢蹼頻率,儘量利用滑行,放鬆自己的肩頸後,順利地完成了55米的考核。其他學員也陸續都通過了考核。然後是無蹼35米,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試試吧。猛吸一口氣,沉入水中,雙腳猛的一蹬後牆,想借著腿部力量能夠往前衝出個幾米,然後我使用了我自己比較擅長的臀踢,也就是單蹼(美人魚)的踢腿姿勢,當我快要抵達25米岸邊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快要憋死了,然後還要水下轉身,再遊10米才算合格,當我認為我快要暈過去的時候,出水了,然後聽見了奧林的歡呼聲,說我達到了35米,我用手扒在岸邊進行恢復呼吸,我的四肢都酸軟無力……那天,貌似能無蹼35米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帥哥通過了。這個對於女生來說挑戰太大了。
我的淡水泳池1.8米測定中性浮力需要佩戴4kg的鉛塊。因為配重調整每次1kg為一個單位,所以我們大家在水裡抵達中性浮力的深度也有區別,有的人是1.3米,有的人是1.6米。之後最虐的事情來了,下午泳池測定中性浮力是為了讓我們考核兩項內容:閉氣無蹼平遊35米,閉氣踢蹼水中平遊55米。我滴親娘,這太有挑戰了,有蹼泳池55米,在這個25米長的泳池裡,穿腳蹼完成2次轉身。教練給示範了一下如何泳池內轉身,但是真正到考核的時候完全都走了樣,轉身之後腿因為腳蹼的牽絆腿根本蹬不到池壁借力,只能完全靠踢蹼產生動力。
第一個考核55米有蹼,可我剛出發沒遊幾米教練就給我從水裡揪出來了:剛子,你的節奏完全不對,你太緊張了,你在猛烈的高頻率的踢蹼,這樣太浪費體能了。有一句話叫欲速則不達,要想快,先慢下來。在我慢慢放低踢蹼頻率,儘量利用滑行,放鬆自己的肩頸後,順利地完成了55米的考核。其他學員也陸續都通過了考核。
然後是無蹼35米,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試試吧。猛吸一口氣,沉入水中,雙腳猛的一蹬後牆,想借著腿部力量能夠往前衝出個幾米,然後我使用了我自己比較擅長的臀踢,也就是單蹼(美人魚)的踢腿姿勢,當我快要抵達25米岸邊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快要憋死了,然後還要水下轉身,再遊10米才算合格,當我認為我快要暈過去的時候,出水了,然後聽見了奧林的歡呼聲,說我達到了35米,我用手扒在岸邊進行恢復呼吸,我的四肢都酸軟無力……那天,貌似能無蹼35米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帥哥通過了。這個對於女生來說挑戰太大了。
吃完晚飯,又開始上課了。我滴媽呀,這一天太充實了,早晨下海,下午泳池,晚上還得上理論課,瘋了。今天晚上講下潛策略,太高深的我也說不來,下潛策略說白了就是你的省著點兒勁兒踢蹼,不需要踢蹼的時候節約體能。我們把下潛深度變化分為3部分,首先是海面的0-6米,屬於正浮力比較大的深度,下潛的時候因為浮力大,所以要用力踢蹼擺脫浮力下潛。正浮力區域下面是中性浮力區域,當你靠近中性浮力的深度時,踢蹼要減慢,甚至靠慣性滑過中性浮力區域,然後再踢上兩三下就進入了更深的自由落體區域,那時候就必須停止踢蹼,靠重力下潛。
停止踢蹼可以節約體力,減慢下潛速度,防止耳壓平衡來不及做。當你抵達目標深度返回水面,在自由落體區域就要用力踢蹼,擺脫重力,到達中性浮力區域再慢慢踢幾下腳蹼,就會滑入正浮力區域,靠近水面5-6米的時候就可以停止踢蹼,等待自動浮出水面了。學完了下潛策略,我就明白了小師妹為什麼會低氧,因為她一直不停地用力踢蹼,消耗了過多的氧氣。在上升的過程中快速踢蹼,會造成上升速度過快,氧分壓急劇降低而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