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粉世家》中豪門媳婦的生活,世人往往想到高開低走的冷清秋,為她艱難的豪門婚姻嘆息不已。
但書中偏偏還有另外一個女人,要出身沒出身,要學歷沒學歷,卻能在嫁入豪門的幾年裡,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左右逢源,偶爾甚至還能順手幫一把金家的少爺們、做做人情。
這個奇女子,就是翠姨。
1.明明是個尷尬人,卻如魚得水、上下和睦
翠姨是誰?其實身份還有點尷尬,她是金燕西父親金銓的三姨太。二十幾歲,已經嫁給年過半百的金銓幾年了。
書中雖沒明說,但從金銓原配金太太不屑的態度推斷,翠姨的出身很可能有風塵之嫌,連普通平民老百姓還不如。
翠姨的文化水平也相當一般。她曾在冷清秋面前自嘆「我們這種人,連讀書的福氣都沒有」;而且翠姨與自己的親密姐妹的書信來往時,對方的書信不僅白話連篇,而且錯字還不少;有這樣的閨蜜,翠姨自身的水平大概也只限於「些許認得幾個字」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個年輕女子,卻在偌大的金家混得左右逢源。
金銓貴為一國的高級政要,在金家也是高高在上的一家之主,稍微沉沉臉色就能讓家裡的幾個少爺們如鼠見貓,卻唯獨能夠在這個年輕的小姨娘面前放鬆得像個「不正經」的毛頭小子,不僅能彼此開開玩笑,甚至寵溺得翠姨都敢當面叫他「老頭子」。
金太太雖然對「花蝴蝶一樣」的翠姨心存不滿,但也抓不到她言行的錯漏,於是表面上也維持著和平。
金家其餘的人,從少爺小姐少奶奶,到丫環僕婦,都與翠姨相處融洽。
難道翠姨僅僅因為自己年輕美貌、深受金銓寵愛,所以就能受到整個金家上下的接納嗎?
未必盡然。一方面,「紅顏未老恩先斷」的事例太多了;另一方面,「老爺喜歡、家人齟齬」的事例也不少,就像《金瓶梅》裡的潘金蓮,雖然能把西門慶一個人哄得團團轉,卻在其他妻妾僕人口中風評極差。
那麼,翠姨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2.通透清醒,不僅是豪門求生的基礎,也值得所有人深思
翠姨最難能可貴之處,是她在看似受寵、風光無限的生活裡,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她心裡很清楚自己現在的風光並不牢靠,所以從不曾被這種表象蒙蔽雙眼,而是始終保持著「極強的求生欲」。
為了在豪門中安身立命,她在言行方面的分寸拿捏得總是恰到好處。即便拋開翠姨「姨太太」的特殊身份,也對現在的我們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2.1 清醒的女人,不會得意忘形
翠姨在金銓面前固然得寵,但身份畢竟只是姨太太,而且年紀還與少爺小姐們差不多,自己本身也還沒有生育子女。
這就天然給翠姨罩上了一層「狐媚子」濾鏡。不管當初是金銓主動納妾,還是翠姨主動招惹的金銓,在世人眼裡、尤其在金太太眼裡,她總是逃不掉輕浮妖媚的人設。稍不留神,就能被尋出錯漏、藉機打壓一番。
翠姨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於是在「規矩」方面做得滴水不漏,絕不授人以柄。
舉兩個例子。
金燕西冷清秋結婚當日,金燕西正式引領新媳婦一一認識家人。禮堂正中擺著兩把椅子,首先是金銓金太太老兩口落座,冷清秋行禮;然後是二姨太過來,她「不坐了,只靠住椅子站著一點頭下去」。然後是翠姨。
她先笑道:「不敢當!不敢當!」連椅子邊都沒站過去,就是側面立了。
同樣是姨太太,如果是恃寵而驕的,雖然不敢大模大樣坐在椅子上,至少也得學著二姨太的樣子站在椅子邊。但是翠姨則主動比二姨太又降了一級,顯得又謙卑又明禮。
除夕夜,金家上下大拜年。輪到給金太太拜年的時候,翠姨的表現依舊與二姨太不同。
二太太首先行禮。只向下一站,說聲太太,拜年二字還不曾說出,金太太就向前一把拉住了她,笑道:「我也給你拜年,兩免罷。」二太太和她,已是老君老臣了,而且自己也有兒有女,只要面子敷衍一下,也就算了。其次便是翠姨,倒整整地和金太太行了一個鞠躬禮。
翠姨明白自己與二姨太的差別,所以即便二姨太可以與金太太「意思意思」就算了,翠姨卻絕對不敢含糊。她鞠躬行大禮,絲毫不偷懶。
不要以為做到這些很容易。還記得電視劇《甄嬛傳》中的餘鶯兒嗎?餘鶯兒機緣巧合、偶然得寵,立刻便張狂得忘記了天高地厚。在路上與沈眉莊走了個對面,明明餘鶯兒位份比沈眉莊低,卻趾高氣揚地端坐轎子上不行禮,而且還大言不慚地要求沈眉莊給自己讓路。
更有甚者,餘鶯兒仗著皇帝喜歡,就敢在宮中夜半高歌,完全將森嚴的宮中規矩置之不理。於是,輕狂的餘鶯兒很快就付出了代價,直至最後送掉了性命。
相比之下,翠姨的清醒冷靜就更顯得十分難得。也許一時的清醒,人人都能做到;但進門數年依舊這樣清醒,就不容易了。而長久的好運,卻往往更青睞保持清醒頭腦的女人。
2.2 會說話的女人,讓人舒服又暖心
有人說,要論《金粉世家》裡最會說話的女人,翠姨絕對是數一數二。這話著實有些道理。
在與三少奶奶王玉芬逛公園時,因王玉芬說起表妹白秀珠與金燕西的愛情出現了波折,翠姨趕緊表示:「白小姐人很聰明,也很漂亮,配老七正是一對兒。和你們妯娌比起來,未必弱似誰呢。」。一句話,又誇了白秀珠,又誇了王玉芬。
在與金銓聊天時,因金銓感慨自己老了,「和你這鮮花一朵並坐一處,我有些自慚形穢」,翠姨連忙反駁「夫妻們好不好,也不在年歲上去計較」,而且還形象地打了個比方:
老頭子怎麼沒有可愛之道?譬如甘蔗這東西,就越老越甜,若是嫩的呢,不但嚼著不甜,將甘蔗水嚼到口裡,反有些青草氣味。
寥寥幾句,就把原本情緒有點低落的金銓哄得哈哈大笑。
翠姨的話之所以好聽,不僅在於她的「恭維」或者「順著別人說」,更在於她總能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誠懇自然;即便明知道是恭維,都顯得不著痕跡,俏皮可愛。
2.3 會做人情的女人,會在複雜環境裡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
翠姨還有一個精明之處:她雖然苦心在複雜的豪門中保全自己,但卻不是一味只想到自己;相反,她很樂於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對對人施以援手,通過幫助別人,給自己攢下人情。
大少爺金鳳舉偷偷娶了個叫做晚香的風塵女子做外室,被父親金銓得知。鳳舉惶恐不安,翠姨卻出頭替他在金銓面前說情。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果然勸得金銓放棄了對鳳舉的責罰,自己賺了一個大大的人情。冷清秋嫁入金家之後,顯得很不合群。於是翠姨在閒聊時指點她「你也不可以太用功了,大家玩的時候,你也可以湊在一處玩玩。你公公就常說什麼人是感情動物,聯絡聯絡感情,彼此就格外相處得好的」。讓冷清秋又感慨又感動。甚至,在金燕西娶了冷清秋之後,當小丫鬟秋香說起白秀珠,翠姨都悄悄提醒她不要在七少奶奶面前提白秀珠的名字,免得惹人不高興,還會連帶著小丫鬟也受埋怨。從上到下,只要翠姨順手能幫的,她基本都會幫助一二。這些積攢下來的人情,即便不會立即給她帶來什麼回報,但是那些人對翠姨的好感,都是她在偌大豪門中長久立足的「群眾基礎」。
即便不能立刻成為朋友,至少消減了成為敵人的可能——對於身份尷尬的翠姨來說,這些都太重要了。
3.真正的愛自己,一定要「目光長遠」,而不是汲汲於一時一事
翠姨這個精於人情世故的小女子,不僅依靠清醒的頭腦在豪門中站住了腳;更厲害的是,她對於自己未來的人生路其實也早有規劃。
老夫少妻,又是尷尬的妾室,而且膝下並無子女——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翠姨將來的悽惶結局。無論眼下怎樣得寵,終究都是曇花一現。
但翠姨並不是一個眼睜睜任由命運擺布的人,她自己早早就做起了打算。
3.1 存錢——未雨綢繆
很多依靠美貌換取好日子的女人,整日裡沉迷在短暫的榮華富貴中醉生夢死。而翠姨則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她熱衷於存錢。
金銓笑她:「憑我現在的情形,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要你挨餓,何以你還是這樣地拚命攢錢?」
他不懂,但翠姨自己懂。
她眼下的身份,看似是富貴花,其實是浮萍草。
有朝一日,一旦金銓這座靠山沒有了,她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自己積攢的金錢了。
雖然談錢總顯得有點俗氣,但在當時的故事背景下,卻是翠姨最好的選擇。她不能只顧著眼下的富貴,她更需要在乎的是以後自己的人生。
即便是現代社會,也有越來越多的女人意識到:好的人生,一定要懂得談錢、攢錢、用好手中的錢。
金錢雖俗氣,但是一旦風吹草動、命運變故,錢卻可以成為人最後的底氣。
3.2 抽身——事先爭取同情、留下後手
該來的終究要來。
金銓忽得急病去世。金家的大廈瞬間塌了半邊。
翠姨為自己選擇了「逃離」這條路。
雖然金家其他人都感覺很意外,但精明的翠姨顯然不是臨時起意。
一方面,她事先給大少奶奶吳佩芳帳上轉了幾次錢,這也等於拉攏了金家長子金鳳舉。果然,當金太太主張「追討翠姨」的時候,金鳳舉夫婦雖然沒有明確反對,但行動上進行了消極抵抗。
另一方面,她在逃離的前幾日,在面對金太太「分家產」的提議時,公開反對金太太提出的財產分割方案。
很多人都很疑惑:平日裡那麼會做人、那麼能隱忍的翠姨,為什麼忽然就主動與金太太撕破臉了呢?
其實這次撕破臉,翠姨更像是主動激怒金太太,讓盛怒之下的金太太口不擇言,藉機打造了翠姨「受氣」的形象。她心裡大概早已存了「私逃」的念頭,只是需要獲得金家更多人的同情,以減少逃離之後可能存在的追責。
事實證明,她這個目的也達到了。翠姨逃離之後,儘管金太太怒不可遏,想要一路追到上海去教訓她,奈何家人態度消極,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對於翠姨的「逃離」,我們無法脫離故事背景去評論其對錯。但如果只看她這份長遠的眼光、這份清醒的認知,卻著實非同一般。
4.結語
翠姨身份特殊,處事之道也未必完全適用於現在的社會,但是不得不承認,她活脫脫展示了什麼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而且也讓讀者在掩卷之後,還能心有所悟。
女人的安全感,只靠男人的感情並不夠;女人的人生,只關注眼下一朝一夕的舒適也遠遠不夠。
不管是在命運的巔峰也罷,在低谷也罷,女人都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通透的內心。什麼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什麼才是自己的長遠目標?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看清自己的需求,牢記初心,才能有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