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觸目驚心。歷史需要銘記和平更需珍惜

2020-10-03 愛旅行de小王

南京必去景點,去南京大家一定要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一下,只有參觀了才能更好地感受歷史。

說起南京,我也不知道我喜歡他哪一點?也許是那滿城的梧桐樹,也許是那充滿歷史的古蹟。但去過生活過才能懂得,這座城市給我的更多是「釋然」。

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是大多數中國同胞永遠不會忘記的傷痛,也許我們只是在網上看到三十萬的數字,並沒有多大的感觸,比較歷史離我們很遙遠。

但當你走進紀念館的那刻起,仿佛曆史在重現。滿牆的照片和鐵冊上一個個人名,以及你腳下踩著當初被迫害的同胞的屍骸堆時,我無法形容那刻的心情。

看著瓶子裡裝著當時被日本人變態殘忍的手法切割的人體器官,以及當時的一些照片和新聞報導等,這比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劇和電影來得更加的真實,我走過的那段路並不僅僅是在還原歷史,他更是像一把刀一樣刺痛內心。

也許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我們的祖父母甚至父母經歷了抗日戰爭時期。 我們聽說了他們那個時代的悲劇經歷和日本人的暴行。 因此,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感激並記住歷史,因為我們的現在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用生命堆砌起來的。

只有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這種和平,我們才能更好地回報過去。

說實話,雖然作為一個中國人從小接受抗日戰爭和愛國主義教育,知道南京大屠殺的苦難,30萬中國人民被屠殺,這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恥辱,也是南京人中國人的苦難。

紀念館相對較大且免費。 裡面有幾個大廳。 設計非常好。 前廳是為了紀念死者,所以裡面的燈比較暗,沒有拍照。

參觀後,它會使人感到沉重。 當我到達博物館的後面時,我正慢慢走向勝利與和平,而光線越來越明亮。


我喜歡裡面一句話: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確實是這樣。



紀念館的意義不是要記住我們有多少仇恨,而是要讓我們更好地記住歷史,以便我們能夠繼續加強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就像那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街418號。 它位於南京大屠殺的江東門大屠殺。

遇難者的遺蹟和墓地是中國最早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首批國家抗日戰爭紀念館和遺址清單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大國際公認的悲劇紀念館之一。

它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首都南京之後殘酷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 大屠殺展廳和國家紀念日的舉辦地。



對紀念館來說,回顧歷史和珍惜和平一直密不可分。 如果您準備踏入這個紀念館,請先念對這個名字。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觸目驚心。歷史需要銘記,和平更需珍惜
    南京必去景點,去南京大家一定要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一下,只有參觀了才能更好地感受歷史。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是大多數中國同胞永遠不會忘記的傷痛,也許我們只是在網上看到三十萬的數字,並沒有多大的感觸,比較歷史離我們很遙遠
  • 美團門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標籤已改:銘記歷史
    1月2日,網友曝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美團某平臺被標註為「娛樂」,引發熱議,@美團門票 於同日發布致歉聲明。今天,觀察者網在相關平臺檢索發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相關條目有關標籤已更改為:特色·銘記歷史,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邀全球設計師參展和平海報雙年展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啟動 受訪者供圖  大公網5月17日訊(記者田雯)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為緬懷遇難同胞、傳遞歷史真相、傳播和平理念,5月17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宣布,就「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活動,正式向全球設計師發出參展邀請,這也是2017年國家公祭系列活動之一。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竟變「休閒娛樂好去處」?
    1月2日,美團門票被爆出在其APP內檢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相關條目標籤被標註為「放鬆身心、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引發熱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博對此評論道,「我館是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承擔著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責任。放鬆身心、休閒娛樂可它處去!」
  • 專訪:銘記歷史 珍惜和平——訪海外首座抗日戰爭紀念館發起人方李...
    新華社舊金山12月13日電專訪:銘記歷史 珍惜和平——訪海外首座抗日戰爭紀念館發起人方李邦琴新華社記者吳曉凌 葉在琪在擺出「12·13」字樣的搖曳燭光和滿地花束前,年過八旬的方李邦琴女士通過大屏幕全程觀看中國國家公祭儀式直播,高唱中國國歌,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前,晨報小記者獻上鮮花銘記歷史
    「歷史,需要一代一代傳承,即便這種傳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個缺少痛感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凝聚力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如是說。 12月初,凜冽冬日的早晨,南京晨報的大記者和小記者一起,來到8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為遇難同胞獻上鮮花,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直面、感受這段悲壯的過往,我們希望,時殊勢異,我們的未來仍能不忘前事,仍能接續奮鬥。 悼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前,晨報小記者獻上鮮花銘記歷史
    「歷史,需要一代一代傳承,即便這種傳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個缺少痛感的民族註定是沒有凝聚力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如是說。 12月初,凜冽冬日的早晨,南京晨報的大記者和小記者一起,來到8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為遇難同胞獻上鮮花,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直面、感受這段悲壯的過往,我們希望,時殊勢異,我們的未來仍能不忘前事,仍能接續奮鬥。 悼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 專訪:銘記歷史 珍惜和平——訪海外首座抗日戰爭紀念館發起人方李...
    新華社舊金山12月13日電專訪:銘記歷史 珍惜和平——訪海外首座抗日戰爭紀念館發起人方李邦琴新華社記者吳曉凌 葉在琪在擺出「12·13」字樣的搖曳燭光和滿地花束前,年過八旬的方李邦琴女士通過大屏幕全程觀看中國國家公祭儀式直播,高唱中國國歌,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被貼娛樂標籤 美團致歉
    「美團門票」平臺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標籤娛樂化遭質疑後,美團門票發致歉聲明。1月3日上午,記者發現,相關標籤內容已更改為:特色銘記歷史,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網頁截圖記者發現,被網友曝光的「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室內玩樂」標籤,也已被撤下。
  • 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大數據報告
    &nbsp&nbsp&nbsp&nbsp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份留言簿大數據報告面世。&nbsp&nbsp&nbsp&nbsp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留言區域,有一堵城磚砌成的高牆,牆上銘刻著部分參觀者的留言。
  • ...與「留言」裡的家國情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華社南京12月11日電 題:「鐘聲」與「留言」裡的家國情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數據報告  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  每天12名觀眾敲響13聲「和平大鐘」,每年很多參觀者留言書寫和平寄語,今年以來新徵集2700餘件(套)史料文物
  • 牢記歷史 珍愛和平 南京法律人重走叢葬地祭奠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這個周末,南京律協組織開展了「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重走叢葬地祭奠遇難同胞大型公益宣傳活動」,200名律師重走分布在南京全市不同區域的5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寄託哀思,宣示和平,並進行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的主題公益宣傳。
  • 江東門紀念館:讓南京大屠殺史實成為世界記憶
    在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為向全球傳遞「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的聲音,我蘇網推出《小蘇說·品讀和平地標》系列報導,透過這些和平地標讀懂歷史,以更廣闊的視野了解國際和平城市的和平教育與城市氣質。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隨後一場慘絕人寰的人類浩劫將南京吞噬,彼時的城市百花凋敝、日月無光。
  • 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份留言簿大數據報告面世。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將與紀念館合作建立更全面的留言簿大資料庫。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留言區域,有一堵城磚砌成的高牆,牆上銘刻著部分參觀者的留言。在留言區,人們可以在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近3年內,這裡留下了約30萬條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參觀者的留言。多年來,紀念館的留言簿歷經不同版本,在去年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後更新成目前的格式:正反兩面,中英文對照。參觀者可以填寫自己的姓名、年齡、職業、來自哪裡等信息。
  • 樹劇場 | 線上看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通稱江東門紀念館,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12月14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紀念館新館首層展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暨江蘇藝術基金結項儀式。展覽從今天起正式開展。
  •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組雕創作者:「復活」同胞靈魂
    吳為山講述創作心路  「記住歷史,而不是記住仇恨」  200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開始,吳為山應邀在紀念館的建築空間中做一組雕塑。「這組雕塑要跟建築融合,要跟主題協調,還要和周邊的空間融為一體,應當說是一個比較難的課題。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萬人坑證人的證言很多當年幸運的活下來的人,在面對攝像機的鏡頭,「南京大屠殺」總能敏銳地牽扯住他們脆弱的神經,一個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泣不成聲,發抖,憤怒,害怕,這個噩夢從來都沒有消失,伴隨了他們的一生。倖存者石秀英曾經說:「只要活下去,就要一直講下去。」讓祖祖輩輩知道這樣一段血腥屈辱的歷史,讓祖祖輩輩珍惜和平,沒有戰爭。
  •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兩岸同胞在臺灣舉行公祭
    本次展覽由臺灣「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主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協辦,持續展出至本月23日,旨在激勵兩岸同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出席了儀式。
  • 歷史真相豈容抹殺 南京大屠殺三十萬同胞遇難七十六周年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76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不願記起,卻又不應忘記的日子。今天,對於那場不幸的紀念,是為了讓世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和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本質,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揮下,大肆燒、殺、淫、掠,其屠殺規模之大、殺戮之慘烈,世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