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鄉村特色風貌留住鄉愁 江蘇優化完善蘇北地區鎮村布局規劃

2020-12-11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4月1日訊(通訊員趙雷 陳威 王旭雁 記者袁濤)鎮村布局規劃是優化村莊布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村莊規劃管理、規範農民建房等工作的重要依據。近日,由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編制的《蘇北地區鎮村布局規劃(2019版)成果彙編》正式付梓,這標誌著蘇北地區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正式完成,即將在蘇北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的規劃支撐。

留住鄉愁記憶

——優化鎮村空間布局,引導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整治

根據國家有關要求,江蘇省本輪規劃村莊分類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對應調整為「集聚提升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搬遷撤併類村莊」和「其他一般類村莊」共5類。其中,「集聚提升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屬於規劃發展村莊,是未來鄉村地區人口集聚、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主要空間載體。

其主要目標是進一步優化鎮村空間布局,明確自然村莊分類和布局,支持農民群眾改善住房條件,引導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整治,提升鄉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並著力貫徹落實如下理念和原則。

優先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根據國家和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圍繞到2035年城鄉空間布局全面優化的目標,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合理確定進城、入鎮、留鄉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併的思路,優先引導鼓勵農民進城入鎮,促進小鎮多元特色化發展,合理明確鄉村發展的空間載體。

加強「多規合一」,優化村莊布局。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通過加強縣域空間分區管控和引導,調整優化村莊布局,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減量化」,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逐步提高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效率。合理確定近期建設的農房項目選址規劃和用地邊界,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

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合理確定村莊分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尊重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習慣以及鄉風民俗,加強留鄉農民的村莊布局優化和用地保障工作,因地制宜確定自然村莊分類,分類推動村莊建設改造,不搞「一刀切」,不能強推農民集中和上樓,不能盲目冒進,不能損害農民權益。

分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民群眾生活條件。加強村莊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按照城鄉融合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的要求,著力提升鄉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

留住鄉愁記憶,保護彰顯鄉村空間特色。準確把握各地鄉村的差異性,挖掘本鄉本土的歷史、地理、文化特色,延續鄉村與自然有機融合的空間關係,保護好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進一步彰顯鄉村地區文化特色、時代特徵和地域特點,留住記憶鄉愁。

啟動政策槓桿

——加強省級統籌,強化分類引導和差異化資源配置

加強省級統籌,完善政策文件和技術規範。作為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等工作開展的規劃,江蘇省及時制定出臺了《關於做好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的通知支持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通知》《江蘇省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技術指南(試行)》(2019年版)等一系列政策和技術文件,著力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本輪規劃明確規定要落實「多規合一」的要求,依據現行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規劃編制工作,並統一工作底圖、統一成果格式、統一表達形式,各地規劃成果要形成資料庫向省廳報備,納入省自然資源「一張圖」。為督促各地加快工作推進,省自然資源廳成立了由廳領導任總協調,對口蘇北五市的5個工作指導小組,並通過召開各種形式的培訓會、推進會,加強對蘇北五市的技術指導,確保規劃意圖層層傳導至基層。

注重群眾參與,充分反映農民意願。各地以縣(市、區)為單位,以鄉鎮為基本編制單元,按照「村級醞釀、鄉鎮統籌、市縣批准、省廳報備」的程序,有序推進規劃工作。規劃編制過程中,各地堅持「開門做規劃」的理念,引導農民群眾參與規劃編制全過程,充分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積極響應農民群眾的關切。圍繞「人往哪裡去」的問題,各地先期開展了農民意願摸底調查,準確掌握進城、入鎮、留鄉的人口規模及分布狀況。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村莊分類方案,引導農民按照城鎮化規律適度集中居住。同步做好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等農民生產生活的規劃保障工作,按照村莊分類合理配置各類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

優化村莊分類,強化分類引導和差異化資源配置。考慮到鄉村規劃工作和政策的延續性,江蘇省自然村莊分類從原來的三類(重點村、特色村、一般村),對應調整為五類(集聚提升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搬遷撤併類村莊和其它一般村莊)。在制定涉農政策、確定資金投放、進行公共資源配置或項目建設時,優先向集聚提升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和城郊融合類村莊這三類規劃發展型村莊傾斜,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工作協調發展。對於暫時無法分類的村莊,規劃採取了「留白」措施,將其納入「其它一般村莊」,未來可根據實際發展需要進行調整轉化,保證了規劃的適度彈性。

堅持存量優先,科學確定村莊的規模和邊界。本輪規劃高度重視規劃的可實施性,要求各地根據地方財力、農民可接受程度、實施可操作性等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農房改善工作需求,在規劃中制定近期行動計劃,明確近期擬建設村莊的規模、邊界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等具體要求。劃定近期村莊建設邊界時,強調依託現有的山、水、林、田、湖等形成自然邊界,避免村莊建設簡單機械、過於方正,並充分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為指導村莊(農房項目)規劃設計、塑造鄉村風貌特色創造良好條件。本輪規劃強調樹立「存量規劃」理念,鼓勵引導各地積極盤活鄉村地區的存量用地、空閒用地和低效用地,鼓勵村民在原有村莊形態基礎上改善居住條件。

空間重塑

——明確空間載體,為鄉村振興提供規劃支撐

根據蘇北五市提交的2019版鎮村布局規劃報備入庫成果,蘇北五市所有涉農縣(市、區)的現狀8606個行政村(居)、54921個自然村(不含城鎮現狀建成區範圍內的自然村)中,規劃發展村莊7560個,佔比13.8%;搬遷撤併類村莊14041個,佔比25.5%;其它一般村莊33320個,佔比60.7%。7560個規劃發展村莊中,集聚提升類村莊5894個,佔比78.0%;特色保護類村莊1476個,佔比19.5%;城郊融合類村莊190個,佔比2.5%。

通過本次鎮村布局規劃,不僅指導了蘇北地區農房改善項目的規劃選址,也明確了未來鄉村地區人口集聚和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保護了鄉村特色風貌,為下一步因地制宜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分類推進村莊建設改造,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工作提供了規劃支撐。

相關焦點

  • 《新沂市鎮村布局規劃(2019 版)》規劃草案公...
    本文原標題:《《新沂市鎮村布局規劃(2019 版)》規劃草案公布,徵求您的意見》為進一步優化鎮村空間布局,明確自然村莊分類和布局,支持農民群眾改善住房條件,引導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整治,提升鄉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 45個蘇北新型農村社區成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來看看未來鄉村長...
    交匯點訊 近日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以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推動鄉村更宜居更有活力,近年來,江蘇始終步履不停,先後部署了建設特色田園鄉村和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等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命名142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 青島美麗鄉村規劃導則出臺,鎮村面貌將迎大改變!
    市規劃局和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編制的《青島市特色鎮和美麗鄉村規劃技術導則》,近日通過專家評審正式發布。這一編制歷時近一年的《導則》將成為青島特色鎮村規劃編制的準則。按照城鄉統籌的原則,《導則》對鎮村相關建設標準進行了梳理。
  • 鎮江市區鎮村布局將優化
    金山網訊 (袁園 方良龍)鎮村布局規劃是優化村莊布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村莊規劃管理、規範農民建房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 西塘河畔,留住鄉愁
    文 | 趙安華 編輯顧佳贇建湖縣九龍口鎮收成村充分挖掘薛仁貴扣馬樁、鳳凰池等「收成八景」文化,將部分房屋改造成民宿,努力打造新老結合、宜居宜遊的樣板村莊,塑造「顏值」與「氣質」並存的鄉土特色風貌,融入鄉愁記憶。
  • 橫縣:鄉村風景線留住鄉愁印記
    近年來,橫縣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以六景、蓮塘、平馬、校椅為中心,輻射帶動橫州、平朗、巒城、鎮龍、那陽、馬山幾個鄉鎮,打造「康養之旅」「茉莉之旅」兩條「最美鄉村風景線」,在和諧、宜居、幸福、美麗的鄉村畫卷中留住美麗鄉愁印記。
  • 新沂農房改善工作走在蘇北縣域前列
    在2019年徐州市考核中,新沂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位列第一等次,並作為徐州唯一一家被納入全省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激勵支持縣名單。在農房改善工作中,新沂堅持做優規劃布局,以縣域為單位,統籌做好農房改善與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融合及與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規劃銜接。根據村莊類別、功能定位、發展方向,編制了《新沂市鎮村布局規劃》,明確了集聚提升、特色保護、城郊融合、搬遷撤併和其他一般村莊等五種類型村莊。
  • 徐州多地公布鎮村布局規劃(2019版)!快看你家未來要搬遷嗎?
    在推進過程中,注重「多規融合」,加強與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紅線保護規劃相銜接,規劃布局「一張圖」、上下推進「一盤棋」;因地制宜,彰顯鄉村地區文化特色、時代特徵和地域特點,留住鄉愁記憶。
  • 鄉村風貌煥然一新!大鵬鎮積極探索這種新模式
    大鵬鎮副鎮長譚小茵說:「為了全面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我們大鵬鎮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組織保障,堅持「四個確保」 ,實施長效治理,堅持突出特色,留住濃濃的鄉愁。」大鵬鎮制訂了實施方案,制定「施工圖」和「線路圖」,並明確、細化各掛村領導的「責任田」,高位推進鄉村風貌綜合整治工作。
  • 習總書記視察過的鄉村要建「特色田園」了!江蘇再添25個特色田園...
    去年6月,江蘇省委省政府系統謀劃啟動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並確立首批45個試點村莊,圍繞特色、田園、鄉村三個要素,挖掘人們心底的鄉愁記憶和對桃源意境田園生活的嚮往,重塑鄉村活力、魅力與吸引力。  這與去年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內涵高度契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在江蘇的率先實踐、探索和有效抓手。
  • 萊蕪市加大古村落規劃調研 保護古村文化「留住鄉愁」
    萊蕪市加大古村落規劃調研 保護古村文化「留住鄉愁」 2014-10-13 08:40:00 導讀:今年以來,萊城規劃分局組織規劃專業隊伍,利用周末時間,在萊城區開展「留住鄉愁——走進古村落」系列規劃調研活動,截至目前,已先後在萊城區茶業口鎮逯家嶺村、臥鋪村、東圈村,苗山鎮南文字村等村莊展開調研。
  • 淮安市淮安區鎮村布局規劃發布 全區1/3村莊共1226個將搬遷撤併
    *點擊上方關注訂閱更多精彩內容*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根據江蘇省《關於做好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 支持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加快引導城鄉空間結構優化,提高鎮村規劃建設水平,《淮安市淮安區鎮村布局規劃(2019版)》已編制並公示完成。
  • 保護元江羊街哈尼特色民居留住最美鄉愁
    攝影:張正新羊街鄉是一個哈尼族群眾聚居的鄉鎮哈尼族佔總人口數的93%而哈尼特色民居凸顯著哈尼族的人文風貌成為羊街鄉對外展示展示哈尼族獨特的生態建築文化為打造羊街鄉哈尼特色旅遊奠定基礎早在2013年羊街鄉就啟動特色民居保護建設工作01走訪搜集 傳承保護通過尋找古老哈尼建築物走訪哈尼傳承人了解哈尼建築上圖騰涵義在傳承和保持地域傳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優化村莊居住環境
  • 美麗江蘇怎麼建?時間表、路線圖來啦!
    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態良好、生活宜居、社會文明、綠色發展、文化繁榮的美麗中國江蘇典範。二、持續優化省域空間布局(四)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精明增長」理念,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形態,增強城市發展的宜居性。推動城市更新,推進生態修復和空間修補。提升城市設計水平,強化對重點區域、重點地段的空間形態、高度體量、風貌特色、交通組織等控制引導,留住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加強標誌性建築設計,打造更多的城市亮點和建築精品。(十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質。
  • 邳州市鐵富鎮姚莊村、港上鎮北西村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第三批特色...
    7月31日,在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暨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上,作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邳州市鐵富鎮姚莊村、港上鎮北西村被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第三批特色田園鄉村。
  • 留住最美鄉愁!江蘇新公布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總數將達310個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努力在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探索保護傳統村落、傳承歷史文化、留存鄉愁記憶的路徑和方法。比如以省政府規章形式頒布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對傳統村落進行立法保護;指導各地因村制宜編制規劃設計方案,合理確定保護範圍和各類保護對象,做到「一村一策」;將傳統村落作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優先支持對象等等。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積極配合開展歷史文化遺產普查、梳理、保護等工作,切實提高我市有關建築保護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申報認定更多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等,編制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傳承文脈,留住鄉愁。
  • 保護羊街哈尼特色民居,留住最美鄉愁
    攝影:張正新羊街鄉是一個哈尼族群眾聚居的鄉鎮哈尼族佔總人口數的93%而哈尼特色民居凸顯著哈尼族的人文風貌成為羊街鄉對外展示展示哈尼族獨特的生態建築文化為打造羊街鄉哈尼特色旅遊奠定基礎早在2013年羊街鄉就啟動特色民居保護建設工作01 走訪搜集 傳承保護通過尋找古老哈尼建築物走訪哈尼傳承人了解哈尼建築上圖騰涵義在傳承和保持地域傳統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優化村莊居住環境
  • 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
    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建設特色田園鄉村是實施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決勝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和重要抓手。7月30日至31日,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暨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徐州召開。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讓人眼前一亮。這背後有何深意,一起來看!
  • 1133個規劃發展村,安排!
    新吳區鴻山街道七房橋村負責人說,自從七房橋村19個自然村在新一輪鎮村布局規劃中被確定為「集聚提升村」後,對上爭取支持的底氣更足了,目前正在抓緊做設計方案。這份喜悅,來自鎮村布局規劃的編制。經過一年的努力,去年年底無錫全面完成了鎮村布局規劃編制,將全市8048個自然村結合各自發展實際和需要,分為集聚提升、特色保護、城郊融合、搬遷撤併和其他一般類村莊五類。